居木游香丨中国嘉德2025春拍

沐清扬说史 2025-04-23 04:17:51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文人的四大雅事,日本京都大德寺藏的《五百罗汉图》中多有焚香场景,其中的阿弥陀佛画像供养一幅,集齐了焚香、挂画、插花三大雅事。

可见焚香既可在书房中独享,亦可设香席进行雅集。作为第一雅事的焚香,自然与家具密不可分,最重要的便是陈设香具的香几、香桌了。本次推出《居木游香——古典家具及沉香木艺》专场,将黄花梨家具与沉香有机融合,展现宋人雅居日常。

田家青先生书写专场名

《五百罗汉图》之阿弥陀佛画像供养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海南是个有趣的地方,既产黄花梨,又有沉香之美名,苏轼被贬海南时就得到过沉香的滋养,为我们留下《沉香山子赋》,称赞海南香“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南宋诗人陆游也写道:“书卷纷纷杂药囊,拥衾时炷海南香”。曾国藩亦有行书对联,其中下联便是“夜深人试海南香”,似是对古人“晴窗搨帖,挥麈闲吟,温灯夜读,皆以沉香佐之”的感悟。

《五百罗汉图》局部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燕居焚香是两宋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焚香需配以香几、香桌,点茶则要茶案,挂画一般在书房,自然少不了画桌画案,花几也是插花的必备,可见这些雅事都与家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见孙温绘《红楼梦》)。从这个角度来看,宋人的燕居焚香真是一种“居木游香”的惬意生活了。

Lot 2401

明末清初

黄花梨瘿木面高束腰打洼作香桌

96×43×86 cm

出版:

1.田家青主编《盛世雅集——中国古典家具精品》,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第29-32页。

2.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3.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二)》,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10页。

展览:《二○○八年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北京中国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08年1月9日至2月12日。

此桌的打洼作贯穿整器,霸王枨、马蹄足全部统一,打洼颇有深度,且弧度有力,漂亮耐看,必亲见此器方有畅快淋漓之感。

另一特点是黝黑的瘿木面,雅致而有历史感,从底部看应是金丝楠木瘿。配以铁力穿带。

第三是漂亮的马蹄足,顺势打洼以保持整体气息的流畅,同时马蹄的大小正是坚实而有力的程度,不高不矮,不瘦不肥,收束漂亮。

抽屉作为实用损耗件,后配无伤大雅。同时,此桌可作为香桌陈设香炉或佛像,抽屉则可放置线香。

而无论是焚香、点茶,都需要坐具,坐于榻上进行雅事,在文人中也是常见的。

Lot 2403

清早期

黄花梨卐字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59.5×44.5×108.5 cm×2

来源:

1981年11月纽约苏富比,Lot 287;

1989年9月纽约苏富比,Lot 394。

此对四出头,黄花梨制,特色鲜明:一是全身起线,搭脑、扶手、联帮棍、椅盘、腿足等,均在拐角处锼刻线条,平视为海棠形,造型美好,工艺考究;二是靠背板上部饰海棠形开光,其内雕刻卍字流水纹。

细观后腿与搭脑交接处、扶手与鹅脖交接处、椅盘边角等处,可见曾经包过铜条的痕迹。座面底部和柴木穿带上有重新髹过漆的痕迹,或可代表一定时期的审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审美占据主导,热衷于重新整修家具,打磨表面并为其烫蜡,铜条也因此被拆下,呈现出精神抖擞的状态和干净明亮的光泽,相应的底部也会再次刷漆。虽然与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原皮壳的现状不同,但也代表了明式家具收藏兴盛初期的一个审美标准。

Lot 2405

清早期

黄花梨罗锅枨马蹄足长榻

229×74.5×50 cm

参阅: 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图版46,美国中华艺文基金会,芝加哥·旧金山,1997年,第97页。

文震亨《长物志》中有“独眠床”之说,仅容一人躺卧,此例即是。可供文人日间小憩之用,是文房家具。此独眠榻十分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素简、古朴。

晚明木刻版画《幽闺记》

晚明木刻版画《琵琶记》

晚明《琵琶记》和《幽闺记》中都有榻伴文人的清雅场景。两幅画中的无束腰榻和有束腰榻也分别彰显了规范的做工,无束腰者另安枨子加固,有束腰者则不另安枨子。

明陆师道临文征明《吉祥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例长榻,黄花梨制,原皮壳包浆,方材中寓圆,素直牙条,足端造内翻马蹄。榻面藤编软屉,底部设四根穿带,边抹圆浑光素。下安素直牙条,在牙条上部锼出打洼的束腰,实则与牙子一木连作。更值一提的是,罗锅枨为一根整料,不做拼接,用料奢华,颇为考究,此不常见。牙、脚圆格角相交,以抱肩榫结合。方材腿足,内翻矮扁马蹄,沉稳坚实。

Lot 2404

清早期

黄花梨无闩杆大圆角柜

92×49×185 cm

出版:邓雪松著《贞穆堂明清家具撷珍》,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50-151页。

备注:牙板的个别云耳老配。柜膛盖板已失。

此柜高一米八五,门板和侧山板均为独板,四扇独板纹理美观,生动耐看。大柜全身无雕饰,以黄花梨美观的纹理和边框的精致线脚取胜,柜帽、门框、腿足、柜膛横竖枨上均起边线,拐角处则锼刻阴线,层次起伏,十分耐看。门上铜活捶打出和门框相同的线脚,镂空双凤纹吊牌。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大柜柜帽喷出,门心和侧山板均落堂作,皆为独板,用料奢华。门板内部设四根穿带加固,门内有三层空间,隔板沿边和抽屉架沿边均锼刻线条,内外统一。两具抽屉脸同样纹理美观,并增加了实用性。后背加设两根横枨稳固,设计严谨。

后背、底部及腿足间均髹紫朱漆,自然延续至云耳牙板上,颇为古雅。

Lot 2407

清中晚期

紫檀博古图嵌刺绣围屏六扇

38.5×179 cm×6

备注:因是老的绣品,局部因脆生裂。

文人雅集,屏风是良伴,其功能随建筑的发展而变化,西周时期,屏风作为一种礼器,代表了社会的等级、地位和权力,是空间中用来区分尊卑的方式;隋唐时期,“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成为一种主要画制之一,是画家和文人墨客创作和表现的媒材;至明清,则被用于制造空间层次,成为一门空间的艺术。

此组围屏紫檀制,双面雕工,屏心嵌山水花鸟纹刺绣,更加适合当代居住空间。从边框所刻的数字(可见五、六、七、九等)判断,原先应为十二扇,现在共六扇。方材边框内镶嵌绦环板,落堂作。每扇四抹门,在结构上分为三部分:正面上、下段在长方开光内铲地浮雕博古图,背面则浮雕暗八仙纹饰。方材腿足间安壸门轮廓的牙板,其上铲地浮雕相向的拐子龙纹,背面亦然。腿足穿铜靴,防潮防蛀。整器雕工纯熟,线条流畅。

Lot 2402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长方香几

52×42×87 cm

来源:

1.香港徐氏艺术馆1991-1996。

2.嘉木堂旧藏。

出版:

Christie's, Important Chinese Furniture, Formerly 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Collection, New York, 19 September 1996. 佳士得〈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珍品〉纽约,1996年9月19日,页202-203。

Christie's, The Jingguantang Collections part II Fine and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New York, 20 March 1997. 佳士得〈静观堂珍藏 中国艺术精品〉纽约,1997年3月20日,编号12,页50-51。

徐展堂先生1992年终于办成了他心仪的家具陈列室 这件黄花梨三弯腿香几就是墙角陈设赏石立峰的家具

此香几为徐展堂旧藏,曾陈列于他1922年终于办成的家具陈列室,墙角陈设赏石立峰的三弯腿家具正是此香几(如图)。后经嘉木堂递藏,流传有绪。并两次出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佳士得图录中。

静观堂珍藏 中国艺术精品,页50-51

“三弯腿”造型为明式家具中炕桌常用,而香几等高大桌案则很少用“三弯腿”, 三弯腿足香几更是珍稀。此长方香几,黄花梨制,纹理致密,三弯腿,外翻马蹄足,以卷草和夔凤纹为饰,神采飞扬,为明式家具上乘佳作。

几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三板拼接面心,四周边缘起拦水线,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边抹冰盘沿上中部打漥儿后内缩至底压窄平线。抹头见明榫。束腰与沿边起阳线壸门轮廓两旁吐尖的牙条,以抱肩榫与造型优美的三弯腿足结合,下展至底外翻成足,上雕叶纹。

壸门牙条高浮雕卷草纹。沿边起阳线延顺至腿足。足肩上雕凤纹,卷尾下展至腿上部,玲珑浮凸。几面底部仍保存原灰状态,一足底曾在流传的过程中裂开,可见旧时修补。

香几上陈设炉瓶三事或香盒香炉,亦是固有的搭配,在版画或书画中往往见到。本次专场中亦有几套炉瓶三事。

Lot 2411

清早期

黄花梨炉瓶三事

H:11.8 cm; D:7.8 cm./H:4 cm;

D:10.1 cm./H:8.3 cm

备注:局部有小补。

元、明、清时,流行成套的香具,多为“炉、瓶、盒”组合,即“炉瓶三事”。炉瓶三事出自《红楼梦》,指的是三件焚香用具:香炉、香盒、小瓶(或称箸瓶、铲瓶)的合称。

此套炉瓶三事,均为黄花梨制,且取自同一块木料,十分考究,包浆莹润,端庄精细。炉为圆筒状,平沿直壁,锼出三足,造型凝练,配有锡胆。

瓶挺拔秀气,撇口溜肩,束颈弧壁,颈部饰两圈弦纹,圈足外翻。盒为扁圆,盖为平顶,子母口,饰精细的玄线,收圈足。

香盒乃盛香容器,通常为木质加漆,亦有陶制与金属制,常见形状为扁圆形,原为供佛法器之一,后世也用于茶席间。

清宫旧藏的炉瓶盒式样很多,且用材丰富,以传世数量来论,纯以木雕的炉瓶三事十分稀有。此外,由于炉瓶盒为中式焚香器具的文人所用,往往设计精美,品味高雅,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但由于历史递嬗,如今的传世品多经重新组凑,鲜有风格一致的原装组合。

Lot 2413

玉质炉瓶三事

H:9.4 cm;D:5 cm./H:3.6 cm;D:6.9 cm./H:5.1 cm

此套玉质炉瓶三事,配以镂雕木座,成套陈设,既有观赏性,也有实用性。炉为鬲式炉造型,平口,直颈,鼓腹,腹部雕刻拐子龙,三足。盒为饱满的圆形,盖顶亦雕刻拐子龙纹,盒身光素,圈足。瓶为贯耳式,侈口,溜肩向下,鼓腹,高圈足,瓶身光素。其线条流畅,然有一面玉质稍差。

所配木座,破费雕工,综合运用了透雕、浮雕、染色工艺,繁复华丽。

白玉盒、炉、瓶三式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造办处工铜鎏金开光浮雕花鸟炉、瓶、盒三事

炉瓶盒三事在清代大为流行,是文房必备之物。炉为焚香所用,瓶用以盛放香筷香勺等,盒为储藏香粉或香丸,三者互为联系,缺一不可。炉瓶盒三事在清代宫廷中使用极为广泛,常见于各类材质,如陶瓷、玉器、铜器、掐丝珐琅、料器、漆器等。

Lot 2419

当代

海南糖结紫奇树心油

L:9.7 cm;7.3g

等级:沉水

来源:肖木香学

此香状如觿(解结绳的锥子),可独立成器,又可品闻。满油充实,呈现出苏轼《沉香山子赋》对海南香“鹤骨龙筋”之状的描述,即沉香质地坚实、香气馥郁且内蕴丰富,十分稀有。

Lot 2418

当代

海南紫油虫漏树心

L:23.5 cm.;67g

等级:沉水

来源:峒天香堂

虫漏树心,是沉香结香方式的一种,指白木香树因虫蛀而受伤,树干为了修复,分泌出油脂进行保护。树体逐渐恢复健康,油脂聚集,最终形成内包树心的状态。大山的虫漏树心具有独特的香气,气韵清扬,气息厚重干净。

此海南紫油虫漏树心,六十七克,造型奇特,纹路清晰,油线鲜明,仿佛将营养、水分输送时的生长场景呈现出来。其油脂醇厚,油质泛紫,香气极佳,甜韵干净充沛,凉意自然舒适,上炉的变化十分优美,敬请现场品闻,体会其油质和香气的俱佳状态。

在市场中,真正的海南虫漏树心十分罕见,达到油脂如此丰富的90年代尖峰岭虫漏树心,更是凤毛麟角,是当代海南香藏家品香、收藏的佳品。

Lot 2425

当代

越南沉水生结白奇

L:26 cm;96.9g

白奇楠极为稀少珍贵,在越南,白奇被视为圣物,并有显著的药用价值。白奇楠的颜色较浅,呈浅淡的黄褐色,油线细长,历历分明,此件白奇即如此,为二十六公分的长条状,表面有在流转过程中切香品闻的痕迹。

生结白奇较熟结白奇,香味更强烈,扩散性更强,韵味变化丰富,花香、果香、蜜香、薄荷凉、参香、乳香等,诸多变化。此条生结白奇,重达96克,用时持久,不言而喻,堪称常伴家人的品香佳料。

Lot 2424

当代

越南富森红土

136g

等级:九分沉

来源:九龙沉香博物馆

“富森红土”的产地位于越南广南省的福森,属于西南风区域。富森红土沉没于红土区山林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知名的沉香品种“富森红土”, 色泽上偏黄褐或咖啡色,看上去多为黄土、棕色的结合。

红土沉有爆发力,香气清甜高雅,是越南产地最稀有的沉香。气足而浓烈,嗅感丰富,有独特的甘韵,头香能散发瓜果甜韵,尤其是西瓜凉甜韵,让人唇齿生津。仔细分辨,甜中也带点辛,又有些杏仁气味。同时也持久深远,为香道中的高级用香。

红土沉最大材不过手臂粗细,小山羊角的大小已相当珍贵。本品约136克,为典型的富森红土标本,九分沉,是收藏和品香的佳品,煎熏香韵美妙舒心。

Lot 2433

当代

星洲系沉水老料

10.8×10.3×46 cm;2593.4g

等级:沉水(附X光片)

来源:安徽省沉香博物馆

星洲系沉香,属于鹰木科,产自马来、印尼一带。星洲系老料在沉香分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件不仅为直材,且粗壮坚密,难得一见,亦为收藏中的瑰宝。

此星洲系老料,沉水,树干状,直材,约2593克。油脂线密实,质地坚硬,用放大镜可从侧面看到清晰的油管。刮香品闻,无土腥味,是上等的鹰木沉香,香甜清雅,持久耐品,令人愉悦。

Lot 2438

当代

“只此清宋” 书函式线香五款

10g/款,共5款,共50克。线香长约10.5cm.,直径约3mm,约0.5克/支,每款共20支,六棱形

来源:九龙沉香博物馆

两宋是中国香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代,上至天潢贵胄,下至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皆以用香为风雅之事。以“两宋清韵”为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名方,复刻清丽婉约的宋代香气审美。

·宣和御制香

源自历史最高水平“玩主”宋徽宗,超出时代的艺术审美,宋代宫香天花板。

·意可香

意可香是“黄太史四香”之一,是黄庭坚从别处收集而来,黄庭坚喜其香气殊异非凡,有一种处处穿透的力量。

·雪中春信

源自苏东坡的千古名香,相传苏轼潜心研制七年,取梅心之雪调和,终成此香,香中有雪魄梅魂,东坡风骨。

·闻思香

相传此香由苏东坡调配,黄庭坚命名,佛教中有“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此香既是参禅悟道之法,亦是二人气味相投、君子之交的见证。

·婴香

“婴香”是宋代经典传世香方,“婴”本道家追求的一种状态,返璞归真,宛若处子之香。

沉香,是东方光明的光照进生活时产生的美。九龙沉香博物馆以制作合香而闻名,其制香的九道工序即“传统合香制香技艺——成香九要”也在2018 年被正式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此次拍卖九龙沉香博物馆特为嘉德制作了五盒书函式线香:“大汉遗风” 、“锦绣长安” 、“只此清宋”、“四大名香”和“万古风流”。

Lot 2435

当代

文莱软丝沉水手串

18 mm,44g

来源:肖木香学

手串精选文莱软丝沉香老料制成,颗粒饱满,直径1.8公分,油脂线纹理清晰,一木一器,品相完美。

文莱为沉香的优秀产区,此地区产香量稀少,为当地皇室御用。其香韵特点为丝丝凉意中混合如人参般的药香和雅致的花香,香韵怡情,提神醒脑。

古时的收纳盒、案上几等,在当今的家居生活中日渐成为宠儿,一是收纳我们珍藏的小珍玩,二是观赏佳器。

Lot 2391

清早期

紫檀独板面有束腰马蹄足案上几

31×14.8×8.5 cm

精致、珍贵木材的案上几,用于陈设高雅的香道具十分契合,既能欣赏其富有神采的线条,鼓腿彭牙的饱满之势,又能起到恰到好处的重要陈设作用。

案上几紫檀制,几面为整块独板,纹路起伏有致,有使用的自然痕迹。边抹锼刻细致、精神的线脚,上舒下敛,至底压边线,线脚富有神韵,利落洗练,颇添神采。有束腰,鼓腿彭牙。牙、脚圆格角相交,沿边起流畅的灯草线,足底收矮扁马蹄,线条向内兜转,遒劲灵动,收放自如。

Lot 2395

清早期

紫檀三屏风式龙纹案上几

32×17.5×14.5 cm

参阅:田家青《清代家具》(修订本)图版136,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83页。

案上几紫檀制,罗汉床样式,新颖独特。三屏风为独板,正面浮雕螭龙捧寿纹,两侧浮雕螭龙纹,线条婉转,纹饰优美。

几面格角攒框镶嵌板心,边抹上舒下敛,至底压边线。牙条光素,牙脚沿边起阳线,内翻马蹄足,弧度有力,下承托泥。案几虽小,工艺精致,置于案上,可观可赏,又可置物。

Lot 2394

清乾隆

紫檀雕席纹书箱

40.5×24.2×21 cm

书箱选用纹理致密的精良紫檀制作,外部满雕席纹,交叉堆叠,细致入微,新颖独特,分外少见。乾隆时期的文房器,不仅内部往往暗藏玄机,外部也是巧夺天工,此例即可体现。

盖面、盖子边抹、箱子立墙上均雕刻竹编纹饰,木板相交处光素,饰以线条,不仅可以分隔画面,同时也是艺术手法上的虚实结合,并为构图增加节奏感。正面饰圆形面叶、云头纹拍子,背面铜合页亦为圆形,两侧则是弧形提环,便于搬移。铜活皆陷地镶嵌,使竹编纹饰在视觉上保持流畅连贯。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