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话说,最近汽车圈子里的事儿啊,那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这不,大众ID.3这车,之前那可是风光无限,现在呢?用4S店老张的话说就是:-白送充电桩都带不动销量咯!-哈哈,有没有感觉很扎心?说实话,我一开始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这车口碑好,价格也低,咋就卖不动了呢?
老张蹲在ID.3展车旁边刷手机,比亚迪海豚的订单像雪花片似的飞过来,那叫一个热闹。
再看看ID.3,赛博朋克风的极光绿车身,C柱上菱形矩阵闪着光,像在跳机械舞,可惜唯一的观众是保洁阿姨手里的吸尘器… …这场景,真是让人唏嘘啊!想当年,ID.3终端价砍到11.99万的时候,那可是万人空巷,展厅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多少年轻人来-试驾五分钟,种草两小时-。
这才两年,咋就从-网红-变成-冷宫弃妃-了呢?
说到这个,ID.3的产品力真不算差。
2.76米的轴距塞进4.2米的车身,这空间,啧啧,国产车设计师看了都得挠头。
去年有个汽车大V拍视频,1米85的壮汉在后排跷二郎腿啃煎饼,膝盖离前座还能放两杯奶茶!还有那套祖传的德系底盘,过减速带-咚咚-两声,跟铁板烧师傅颠勺似的,那节奏感,懂的都懂!开惯了-沙发车-的,立马就能体会到啥叫-驾驶质感-。
但是!一个巨大的-但是-来了!在智能化这块,ID.3那是翻车翻到姥姥家了。
国产新势力把车机系统做得比手机还顺滑,ID.3那块12.9英寸的大屏,菜单逻辑却像诺基亚塞进了特斯拉的壳子。
车友群里都在吐槽:夏天开个空调要穿越三级菜单,等找到温度调节键,副驾姑娘的粉底都化了,哈哈!今年初的第三方评测更狠,语音唤醒成功率比国产车低23%,网友神评论:-大众工程师怕不是把Siri训练成了社恐?-
对了,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大战,苹果三星打得火热,诺基亚掏出了镶满水钻的N97… …现在新能源战场也一样,比亚迪海豚官降1.5万掀桌子,五菱星光插混杀进10万区间搞-地板价扫荡-,零跑C01更绝,激光雷达和双叉臂悬架打包成-买底盘送车-大礼包。
消费者现在精得很:-多掏两万能买哨兵模式,省下的钱够装三年充电桩,这账小学生都会算。

-
话说回来,合资电动车的困境就像中年大叔硬闯Z世代派对。
J.D.Power的报告显示,35岁以下群体对合资电动车的信任度三年跌了18%,-油改电-、-智商税-这些标签比502胶水还难撕。
有个ID.3车主在论坛吐槽:-每次充电都被问‘为啥不买国产’,解释多了自己都怀疑人生——难道我真是为了车标多花五万块?-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再往深了说,这场溃败早有预兆。
2023年国产新能源吃下八成市场份额时,传统大厂还在用改款车的节奏打磨产品。
这就好比国产车每月给用户发-系统升级红包-,合资品牌却坚持-三年换壳,五年换代-的祖传手艺。
有个新势力产品经理说得一针见血:-他们以为电动车就是去掉发动机的燃油车,却不知道智能座舱早进化成了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
-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转型困局在供应链上也暴露无遗。
零跑能把激光雷达成本压到两千块,大众的三电系统还在和欧洲供应商扯皮账期。

更魔幻的是,自主品牌去年把整车电子架构迭代了三次,合资大厂的中国团队为了改个空调界面,要等德国总部三个月一次的跨国电话会议。
这效率,就像龟兔赛跑里睡着的兔子碰上了装涡轮增压的乌龟。
不过,要说合资品牌彻底没戏,那也未必。
特斯拉当年杀进汽车圈时,传统巨头也被唱衰过。
现在大众拉着小鹏搞-技术换市场-,奥迪联手上汽玩-反向合资-,这波操作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
有位行业观察家调侃:-当年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是技术换生存,再过五年怕是要用灵魂换呼吸权。
- 哈哈!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这场电动化马拉松比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进化能力。
蔚来用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完成了NOP+升级,某些合资车的OTA还停留在-修复了已知BUG-的初级阶段。
这差距就像智能手机和BP机——后者能打电话发短信,但年轻人要的是能刷短视频、点外卖的智能终端。
但也有-逆行者-在颠覆认知。

丰田bZ3靠着比亚迪三电系统咸鱼翻身,本田烨S7堆料堆出个-日系配置王-的名号。
这就像数码相机时代的徕卡——当整个行业沉迷像素大战时,人家靠德味玄学照样收割信仰粉。
或许对于ID.3来说,与其在智能座舱里和国产车贴身肉搏,不如把德系操控这个长板磨成丈八蛇矛。
新能源江湖向来信奉-乱拳打死老师傅-。
五菱宏光MINI EV教会世界什么叫-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比亚迪用DM-i技术重新定义混动游戏规则。
现在轮到合资品牌作答了:是要继续端着-百年造车-的架子,还是蹲下来和用户玩-科技平权-?某新势力创始人的话值得玩味:-汽车工业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历史长,而是谁代码新。
-
老张锁门前擦了擦ID.3 C柱的菱形装饰,那些棱角分明的切面依然能玩出惊艳的光影魔术——就像诺基亚N8的金属机身,在触屏时代依然闪耀着功能机时代最后的倔强。
只是不知道这份倔强,还能不能等到属于它的-文艺复兴-。
所以问题来了:当驾驶乐趣撞上科技平权,您愿意为哪种价值买单?是德系底盘那份拳拳到肉的踏实感,还是国产智能座舱带来的数字狂欢?评论区等您来Battle!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