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殷殷嘱托。今年以来,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一系列浙江科技创新成果引发全球关注,钱塘江畔刮起的这股科创风,成为浙江科技创新的生动注脚。
面对如何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考题,浙江奋笔写下了“将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真正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的答案。经济大省挑大梁,浙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战略目标,紧密契合产业需求,助推各类创新主体发展。
破题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道必答题。在富春江畔的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杭州光机所”),则把“让科技成果转化没那么难”的愿景挂在了展厅最醒目的位置,并把成为“最懂”科学家创业的孵化器、帮助科学家团队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视为己任。
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杭州市富阳区携手共建杭州光机所,并逐渐打造出一座规划面积近百亩的产业园,专注于光电科技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但与聚焦从0到1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不同,杭州光机所致力于1到10的产业技术孵化器、10到100的创业验证加速器。
1到10指的是从“实验室原理性技术”发展到“有直接产业应用的成套工程技术”,而10到100,则是进一步进化到“可量产的生产线技术”。“我们的服务就是用一套模块化、标准化、专业化、定制化的算法与服务体系帮助具有优秀科技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完成的成果转化,并通过创新、创业、创投,把更多底层创新变成高效率的新质生产力。”拥有杭州光机所所长、科技企业富加镓业创始人双重身份的齐红基,对科技成果转化有切身体会,他的公司直到去年才组建自己的财务团队,此前的财务工作完全依托杭州光机所的专业团队。
“科研背景的创业者很多都不懂资本运作,但杭州光机所的专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齐红基介绍,除了财务法务、政策对接、投融资、人才引进等软性服务外,杭州光机所还通过举办“科学家创业特训班”,为优秀硬核科技创业者提供全免费公益性实战培训,让“科学家”完成向“创业者”的转型。
目前,杭州光机所已孵化出50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吸引外部社会资本超25亿元。但在齐红基看来,杭州光机所的价值不仅在于孵化,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算法(科创生态)+数据(科技成果)+算力(基地)的科创孵化模式。“如果实验室里解决的是科技成果从0到1的转化,那么,杭州光机所就是让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的量变,通过支持光电领域科学家创业,让科学家手里技术的‘1’转化成产业的‘100’。”齐红基说。
杭州光机所是浙江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缩影,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平台以及成果转化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例如,最近成立的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即将被打造成为杭深双湾联动、加速创新要素跨域流动的关键枢纽;温州乐清启动的科技成果“双榜制”,通过精准打通信息壁垒,在“技术经理人”的牵线下,高效匹配企业技术需求,为企业端与科研院所技术方牵线搭桥。
《2024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显示,2020年至2023年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总指数历年增幅均超过16%,2023年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同比增长25.72%,增速逐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蹄疾步稳。
赋能传统领域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智能终端的快速落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变化,许多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转型。
利用智能应用巧妙破解用电运维缺陷检测、风险识别等人工巡检难以解决的难题,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给出了新解。近日,国网武义县供电公司的数据专员,借助低压潜伏性故障智能诊断模型,通过大数据精准诊断技术,成功研判出新宅镇麻铺茶厂用户存在低压潜伏性故障。
“低压潜伏性故障隐蔽性强、初期特征不明显,依靠运维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很难发现问题,一直是电力运维中的棘手问题。”国网武义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林军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武义供电公司数据专员队伍,成立数据应用创新小组,研发“低压潜伏性故障智能诊断模型”,旨在提前发现用户潜在故障隐患,将故障消除在萌芽阶段。
“该模型以用户电压瞬降作为主要权重,结合用户电压电流、低电压发生次数、用户掉电记录等12类实时数据进行综合研判,根据分析结果,运维人员到现场进行排查消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将事后抢修转变为事前治理。”林军说,截至目前,该模型准确率达70.27%,消除隐患208户,有效降低了用户报修数量,故障工单同比下降8.22%,取得良好成效。
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的绍兴诸暨市,是全球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年产袜子超250亿双,约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正因为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迭代,让传统产业借助创新的翅膀实现了新飞跃。
“去年,我们开辟了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市场,利润增长了15%左右,1000多台织缝翻双针一体智能袜机在年前被早早预订,订单更是排到了今年10月份。”浙江伟盈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家伟介绍,近年来,当地袜企纷纷将传统生产设备升级为数字化一体机,如今已经迭代到第六代织缝翻双针一体智能袜机,销路也越来越好。
丁家伟算了一笔账,在数字化车间改造前,一名工人最多只能管8台普通袜机,现在至少可以管25台织缝翻双针一体智能袜机。也就是说,100台织缝翻一体智能袜机组成的车间只需要4名工人,加上其他改造,一个车间一年就可以省下200万元。
这场围绕袜业展开的“数字革命”,使诸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袜机生产基地。年产织缝翻一体智能袜机规模约2万台(套),智能袜机单价由最初的30万元下降至8万元左右,如今,诸暨袜机企业织缝翻一体智能袜机已占据国内约95%的市场份额。
保障科创服务供给
近日,一段浙江民警与球形机器人共同执行街面巡逻任务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画面中一颗直径不足半米的银灰色圆球时而加速疾驰,时而缓速绕行,凭借流畅的机动性能在密集人流中开辟出精准的巡防路径。
科技感的背后是突破性的技术革新,这款来自逻腾(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球形机器人,采用“球形结构+摆锤驱动+高速滚动”的先进运动原理,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并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弥补了现有轮式和腿足式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弱等缺陷。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就像‘杭州六小龙’一样,逻腾机器人也经历了多年的培育期。”杭州大创小镇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欢告诉记者,培育科技类早期项目,作为政府要具备长期主义的投资和服务理念,要有专业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无感服务”的态度,敢于在初创企业全生命周期中“陪跑赋能”。
“作为初创企业,很多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对税费政策、涉税风险等都了解不深。”逻腾科技财务负责人苏缨涛表示,钱塘区税务局第一时间上门辅导,通过“政策解读+风险预警+精准辅导”的全周期护航,一方面帮助企业及时享受税惠红利,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税务风险体检”规范业务流程,让企业在合规轨道上少走弯路。“管家式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近年来,企业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减免税额100余万元;这让企业平稳度过了‘新手期’。”苏缨涛说。
科技型企业萌芽、成长,离不开金融支持。前不久,得益于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的“滨创服”数字科创平台,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在一键扫码后顺利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滨创分,并凭借出色的分数表现获得了农行杭州滨江支行的1000万元信用贷款。
据介绍,“滨创服”是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滨创荟系列数字科创改革试点的核心载体平台,旨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本断点问题。“滨创分”则是企业创新积分制的升级版。升级后的“滨创分”,融合多方数据,拓展了“创新力”评价维度,让企业创新力得到了更加“具象化”呈现,同时还将应用场景从银行信贷扩展到投资与保险,贯穿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
农业银行杭州滨江支行与高新区(滨江)科技局、滨创服合作,以“滨创分”为依据,联合发布了首个滨江科技企业专属的“滨创贷”产品。“有了滨创分的评判,银行就可以更加直观看懂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农业银行杭州滨江支行行长叶志说。(经济日报记者 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