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上了梁山才彻底看透,美丽的嫂嫂潘金莲不该杀,武大郎才可恨

耳东品文史 2025-02-01 00:03:31

“武松杀嫂”称得上是《水浒传》中最出圈的桥段,这段剧情中登场的几个核心角色都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存在,他们的形象都已经被脸谱化,他们的名字都不仅仅只是特指那个角色,而是被人们用来代指某一类人。

比如武松是英明神武,武大郎是老实本分,潘金莲则是不知廉耻。

(武松、潘金莲剧照)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当年初看《水浒传》时,只觉得宋江为人忠义,可如今再看,却难免觉得宋江虚伪,所以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为人,或许也是人云亦云的被误解了。

若你细品原著,带入武松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人和事,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武松怒杀嫂嫂

其实不光是宋江、武大郎、潘金莲这些角色,就连武松的形象也常被读者误解。

多数人印象里的武松是生来就一身英气的,其实不然,武松第一次在柴进府上登场时,不过是一个因为误伤了他人而无家可归的小混混形象而已,他成为“英雄”是在景阳冈打虎之后。

他有了“打虎英雄”的名号之后,回乡便成了世人心中的崇拜的对象。

也正因为如此,当他那美丽动人的嫂嫂撩拨他的时候,他也只觉得这是嫂嫂的热情,同时也是嫂嫂对他这“英雄”的崇拜,别无他意。

但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他才知道嫂嫂的动机不简单,这女子是想趁着哥哥不在家来撩拨他。

武松是怎样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再合适不过:“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他当即就怒斥了潘金莲一番,可那女子却依旧死性不改,后来甚至在王婆的撮合下与西门庆勾搭在一起,还做出杀夫之举,那就怪不得武松对她痛下杀手了。

(武松、宋江剧照)

所以这个故事看下来就是这么回事,一切都顺理成章,武松杀嫂虽是滥用私刑,但在多数人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事,至少是大快人心的事。

可你若是结合武松上梁山之后的经历来看,就知道武松也一定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二、扈三娘的遭遇

三山聚义的剧情发生在“梁山三打祝家庄”之后,也就是说,武松并没有见证宋江收服扈三娘的过程。

但武松也不是傻子,他擅长观察身边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一定会注意到一件怪事。

即“扈三娘为何嫁给王英”。

(扈三娘、王英剧照)

是啊,扈三娘的容貌如何?书中是这么写的:“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烜赫,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得胜归来,隐隐笑生双颊。”

而王英呢?

“驼褐衲袄锦绣补,形貌峥嵘性粗卤。贪财好色最强梁,放火杀人王矮虎。”

你说这像是一个世界的人吗?无论怎么看,王英都配不上扈三娘。

同时武松若是了解了扈三娘的身世之后,就难免更加奇怪了。

这女子全家老小都被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兄弟们给杀了,她为何会心甘情愿的嫁给王英这丑汉?

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书中并没有提到扈三娘的心理活动,但却描写了宋江的做法:“且说宋江收回大队人马,到村口下了寨栅。先教将一丈青过来,唤二十个老成的小喽啰,着四个头领,骑四匹快马,把一丈青拴了双手,也骑一匹马,‘连夜与我送上梁山泊去,交与我父亲宋太公收管,便来回话。待我回山寨,自有发落。’众头领都只道宋江自要这个女子,尽皆小心送去。就把一辆车儿教欧鹏上山去将息。一行人都领了将令,连夜去了。宋江其夜在帐中纳闷,一夜不睡,坐而待旦。”

没人知道宋江做了什么,只知道之后扈三娘就对宋江服服帖帖,继而被他送给了王英。

(宋江、扈三娘剧照)

总之,是威逼也好,是利诱也罢,扈三娘这“弱女子”也只能照做了。

所以再回看潘金莲的经历,你就知道她有多无奈了。

三、潘金莲与武大郎

潘金莲和武大郎不就是另一对扈三娘与王英吗?

这画风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书中写得很明白:“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你看,潘金莲前后的人设是十分矛盾的。

她若天生风流,又如何会拒绝大户的好意?像她这种底层女子,若能与那大户攀上关系,不说过得多好,至少衣食无忧了。

可她偏偏不从那大户,足见她原本也是个烈女。

后来之所以会堕落,则纯粹是为了气武大郎,让武大郎主动休妻,还她自由。

这一切,武松也都看在眼里,毕竟整个清河县都流传着关于潘金莲的那些风言风语,武松又不傻,岂能不知?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所以当他上了梁山之后,就一定能体会到嫂嫂的无奈。

同时如果你觉得宋江是小人,那就理所应当觉得武大郎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就是典型的双标,因为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仗势欺人,活生生的把一个好女人逼得自甘堕落。

当然,说潘金莲不该杀,也只是说不该由武松来杀,毕竟他那举动始终是滥用私刑,这女子在做出杀夫之举后,就不值得同情了,只是那看似人畜无害的武大郎,其实也同样可恨罢了。

49 阅读:18243
评论列表
  • 2025-02-04 17:24

    从始至终梁山好汉其实就是一群土匪,不然宋红为什么招安,潘金莲只是给自己找出路,没有什么错

    光头大叔 回复:
    对对对,所以出轨杀夫是情有可原的。笑死我了
    居今行 回复:
    原著中潘金莲在嫁给武大之后,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文中直接写了她喜欢偷汉子。【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有诗为证: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 2025-03-20 21:55

    宋江什么时候都是假君子真小人,从它出场到杀晁盖辱三娘赐死李黑子,就没干过一件好事。

    居今行 回复:
    1、宋江出场就是及时雨。【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2、杀晁盖的是史文恭,非得喜欢搞阴谋论栽给宋江。原著中晁盖鬼魂出现了两次,一是告知宋江得病,要尽早退兵,去找江南地灵星诊治;二是缠住史文恭。一个能知道地灵星的鬼魂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搞阴谋论也要过过脑子。 3、扈三娘是自己冲上来抓宋江被林冲抓了俘虏,李逵杀他家人是李逵自己杀上瘾了违抗军令,原著写的很清楚。至于许配给王英,古代俘虏就别谈人权了,而且梁山众头领都称赞宋江【有德有义】,说明不违背当时的价值观。 4、赐死李逵也是无奈之举,李逵摆明了要造反,要是他造了反,梁山好不容易洗白的身份直接废了,活着的头领和所有头领的家人日子也不会好过。更何况李逵还准备带着自己手下所有兵马,并且裹挟自己治下的百姓一起造反,这些人何其无辜。
    用户10xxx11 回复: 居今行
    主要是我自己不喜欢宋江,😓仔细想想,宋江又没有万贯家财,他怎么能做到及时雨的,靠他的那点工资吗?未免想象太丰富了,何况那个时代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真正柴进就能称为及时雨,他有能力并且切实的做到了。再说一下晁盖,他中的好象是支毒箭吧,试想史文恭会专门为晁盖准备一支毒箭吗?这一点并不附合常理,并且是在乱战中中的箭,当时没有一点证据证明箭是史文恭射的,晁盖不死宋江就永远是老二,从宋江准备的天书来看,他一直在为做一把手做谋划,这也是他让花荣射杀晁盖的动机,当时也没人知道花荣在何处。你说的晁盖鬼魂什么的,难道不会是宋江在自导自演,有旁人看到晁盖的鬼魂吗?他也不敢让武松鲁智深林冲等等人看到,有也是宋江的亲信吧。再说三娘,当时三娘是林冲捉住的,要赏也是先林冲吧,何况三娘也喜欢林冲,林冲也喜欢三娘这是事实吧,王英何德何仁算哪根葱,水泊梁山没好汉了吗?这就跟那个员外把潘金莲赏给武大郎如出一辙,那一晚谁都不知道宋江和他老子跟三娘谈了些什么。再说李逵,他是宋江的死忠,也象是宋江的工具,宋江不准李逵反李逵就不敢反,他可以安排李逵辞官,去找梁山某个离开的好汉一起生活。那些离开的好汉早预知了招安的结果,你看公孙
  • 2025-02-20 19:51

    楼主分析得对,我这么多年都忽略了潘金莲前后的变化和心理,进而联想到宋江的虚伪和无耻。所以说世间人事都要观察分析,水浒真是神书之一

  • 2025-03-18 13:26

    分析的有理有据!依你之见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潘金莲就应该风流和西门庆办事应该是对的!拿二十一世纪的观点去评价宋朝的事情合适吗?行吗?就是现在同样的人做出同样的事,也会遭人唾骂的!

    Wgl 回复:
    [点赞][点赞][点赞]
  • 2025-03-24 05:23

    潘金莲

  • 2025-03-25 16:19

    纣王真的是那么不堪的吗?都是胜利者写的,不然他怎么做那么多年

  • 2025-03-25 22:48

    不该杀?如果只是偷人,你说罪不至死不该杀我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偷情败露后毒杀亲夫还不该杀……这特么什么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