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没细讲,央视没讲透,这次特地讲清如何欣赏《夜宴图》

一笑聊知 2025-04-20 17:21:38

在中国绘画的璀璨星河中,《韩熙载夜宴图》绝对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上过教科书,还被央视一套专门做成节目,可见其魅力之大。但教材中主要描述了画面内容,央视偏重于画作的历史背景,所以今天咱就抛开这些,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看它到底牛在哪儿。

首先看构图。

如果把《韩熙载夜宴图》比作一段视频,那么画中的屏风就是每段镜头之间的转场。

画家顾闳中用五块屏风把一场夜宴切成“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宴散”五个情景,既独立成章,又前后连贯。

这是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方式,叫做“散点透视”。有点像你一边走一边拍照,然后把所有照片拼贴起来。

而西方绘画用的是“焦点透视”,就是我们平常照相的模式,站在一个固定点,把眼前的景象如实记录下来。这种虽然符合日常观察习惯,但视线之外的东西就很难画进去了。

《韩熙载夜宴图》中,屏风当作场景之间的隔断,既让画面有了清晰的节点,又保证了故事的连贯性,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巧妙之处。

再感受下用笔。

古人作画,对用笔那可是相当讲究。在把握了对象形体特征后,用笔不光要勾出轮廓,还得体现对象的本质,线条在东方绘画里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

《韩熙载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把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得恰到好处,圆笔长线中时不时来点方笔顿挫,韵味十足。

你看。男主角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得极为到位,那蓬松的须发就跟从肌肤里长出来似的,“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成功塑造出一个超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还有画中人物衣纹的刻画也是一绝,圆润、干净又有弹性,简劲有力,每一笔都好像在诉说着画家深厚的功力。

接下来我们看看色彩,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这幅画的配色方案,放在今天绝对是“ins风”鼻祖。朱红、石青、石绿,对比强烈得很,但神奇的是,中间大块黑白灰像“灭火器”调和了冲突,稳住了场面,使得全画敷色既秾丽又稳重。

更绝的是,矿物颜料历经千年氧化,斑驳脱落的痕迹反而成了“做旧滤镜”,让画面自带复古高级感。

《韩熙载夜宴图》之所以封神,不仅因它记录了一场“封建贵族的狂欢”,更因它写就了一部“权谋生存指南”。它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品味,探寻其中无尽的奥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