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声“老二”的压力不小。
4月12日,开立医疗(300633.SZ)发布了2024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开立医疗实现营业收入为20.14亿元,同比下降5.0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68.67%。
净利润大幅滑坡的业绩表现也在预料之中,因为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开立医疗的净利润就在下滑了。而进入2025年,包括医疗行业整顿、财政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在今年都有望迎来拐点,那么今年开立医疗的业绩能得到恢复么?
截至4月21日收盘,开立医疗的股价为31.19元/股,市盈率(TTM)为94.78倍,总市值达135.0亿元。自2023年6月达到62.30元/股的巅峰后,开立医疗的股价便一直在震荡中下跌,如今较最高峰已缩水约134亿元。
业绩失速,基本盘面临挑战
开立医疗成立于2002年,由我国超声仪器工业奠基人姚锦钟主导创立。公司以彩超技术起家,2004年推出国内首台全数字彩超,打破进口垄断。2012年横向拓展至内窥镜领域,并逐渐奠定国产软镜龙头地位。2019年后,公司加速布局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领域,推出4K硬镜、血管内超声(IVUS)等产品,形成“超声+内镜+外科+介入”的多元化矩阵。
开立医疗2024年的业绩表现堪称“闪崩”。2024年开立医疗的营收下跌了5.02%,虽然幅度不大,但此前连续3年公司的营收都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净利润也呈现出同样的状况,从2020年到2023年,开立医疗的净利润都维持着高速增长。但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开立医疗的净利润就开始加速下滑,甚至在第三季度出现亏损。最终公司在净利同比连续第四个季度下滑后,交出了一份净利润暴跌近七成的成绩单。
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的情况尤为值得关注,该季度开立医疗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下降9.18%,环比下降幅度更是达到27.72%。同时,这也是时隔14个季度后,开立医疗单季再度出现亏损,其中归母净亏损6158.76万元,扣非净亏损6882.15万元。公司解释称,收入呈现季节性,第三季度属于业务淡季,收入在全年中占比较低;并且公司各项薪酬等费用支出具有刚性,加上半年新增近三百名员工,单三季度各项期间费用支出同比大幅增加,最终导致公司第三季度出现亏损。
就具体业务而言,尽管开立医疗早早布局了多元化产品体系,但是当前公司营收的基本盘依然是彩超、内镜业务,而这两个业务却均已陷入增长困境。
2024年,开立医疗彩超业务收入为11.83亿元,同比下滑了3.26%,结束了此前连续3年的增长态势;在此之前,该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9.46亿元持续增长至2023年的12.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8.94%。
另一核心业务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同样增长乏力,2024年实现收入7.95亿元,同比下滑了6.44%,也同样终止了此前连续三年的增长态势。而在过去3年,该业务年复合增长率甚至高达25.70%,收入从2020年的4.28亿元一路增长至2023年的8.50亿元。
开立医疗将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视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第三增长曲线,然而目前这一增长曲线尚未真正成长起来。除开彩超、内镜业务外,其余业务对公司的营收贡献仅为1.75%,占比极低,远远无法对冲公司对单一产品类型(彩超和内窥镜)依赖带来的风险。
费用失控,盈利空间压缩
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开立医疗对于业绩突变给出了三条解释。其一,2024年国内医疗机构终端的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减少,超声、内镜行业的全年招标总额明显下降,导致公司国内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其二,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竞争加剧,医疗设备的集采项目日渐增多,产品销售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其三,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战略投入,加大对新产品线的支持,引进各类研发、销售人才,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均增加。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据太平洋证券研报数据,2024年,全国设备更新项目审批披露金额超616亿元,采购意向披露金额超227亿元,招标披露金额约73亿元。
然而从政策发布到项目审批,再到招标需要时间来一步步推进。因此设备更新项目审批高峰发生于4-6月,采购意向由8月进入发布高峰期,招标则由11月进入上升阶段。根据开立医疗董秘李浩在业绩交流会上的介绍,2024年医疗设备行业总共批复的采购项目大概是600多亿元,但最终完成招标采购的项目仅约10%。
图源:平安证券研报
政策发力需要时间,叠加医疗行业整顿和财政资金吃紧等因素,2024年国内医疗机构终端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激烈的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这也让开立医疗的费用控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医疗设备集采项目日渐增多,这对开立医疗的产品销售毛利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MDCLOUD(医械数据云)数据显示,2023年开立医疗在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市场中的份额尚且排第四名,高于西门子医疗和三星麦迪逊,销售总额占比4.40%;而到了2024年2月,开立医疗的排名就下滑至第六名,销售总额占比下滑至3.13%,可见竞争之激烈。
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开立医疗只得继续加码投入。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达到了5.73亿元,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同比增加了9.25%;研发费用达到了4.73亿元,同比增长23.08%,也为近年来最高水平;管理费用持续增加至1.37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终端
同时,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也直接反应在开立医疗的毛利率变化中。2024年,开立医疗的销售毛利率为63.78%,仅高于2015年的水平。然而开立医疗只能将“苦果”吞下,在全景网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中,开立医疗这样解释道,“对公司而言,首要目标是保证市占率”。
图源:全景网
公司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而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等却并未同步下降,这使得公司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其中,彩超类产品的毛利率为61.81%,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的毛利率为66.59%,同比下降了6.44个百分点。
开立医疗在业绩增长失速背后,是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第三增长曲线尚未成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攀升、盈利空间下降,而在如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的当下,这些都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