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到今年1月这两个月,最火的词语之一必须是流感。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流感(甲流)。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很多医院的呼吸内科看诊都是人满为患。阿里健康大药房数据显示,近两周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的搜索和需求量持续上升,1月5日相关产品搜索需求量环比增长超200%。日本部分医疗机构出现了病床紧张、流感药品不足的情况。
这两天台湾艺人初代偶像剧女神大S流感引发肺炎去世的消息传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这句话又复出网络。很多人觉得生命短暂而脆弱,突然就不想上班了。小红书上满屏都是“大S去世坚定了我从银行/体制内/辅导员…辞职的想法”的文章。
一个人不想上班无非主要有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原因。最近的情况是:流感摧残了身体,大S去世摧残了意志。
作为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通常会带来高温、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的症状,此外还会伴随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身体不适之下,自然就不想上班了。
以前觉得年轻时候吃点苦,老了退休就可以享福了,可是大S 48岁去世让大家越发意识到当下恶劣的环境之下,人有可能活不到退休。而随着退休领取法定退休金的年龄还在不断往后延,各种不确定性让很多人的这种焦虑意识更加强烈。
可是剖析深层原因,大S离世导致大家不想上班只是表象的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这几年经济大环境不好之下,大多数人是两种状态,一种是卷到极致,已经卷不动了,再卷也没有更多的边际效益了,以发展日新月异、人才济济的新质生产力行业为代表。另外一种是苟着摸鱼但在领导面前假装在努力上班,以稳定的养老型企业为代表。前一种内心时不时在渴望停下,后一种实际上已经停下。
一个人若要安心工作,身体上的安全舒适与心理上的安全舒适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略显停滞、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节点,众多体制外的人对于职业发展道路的规划如同在十字路口徘徊,充满了迷茫与困惑。似乎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时代红利已经不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这个世界,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进入高精尖新质生产力行业的能力和机遇。
一个巨变的大时代,唯有期望制定战略的上层建筑能够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指点迷津,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财富分配指明清晰的方向,让人们在工作中能够找到安心与动力,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