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后,徐州户部山的古建筑群内,游人络绎不绝。
这里的街巷绵延曲折,两旁店铺林立,街头巷尾不时传来悠悠古乐声。
这片街区一砖一瓦都有它的历史,诉说着古城积淀千年的文化。
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越来越多人质疑这样并未完全现代化的街区能否继续存留。
有人认为它们是文化的活化石,坚决主张保护;也有人担心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带着这样有争议的观点,我们一起来走读江苏的这些古建筑老街区,从平江路到颐和路,再到扬州的仁丰里,感受那一砖一瓦中的光阴故事。
平江路上的声音记忆苏州平江路是大运河沿岸的一条古街,这里保存着许多代表江南文化的古建筑。
走在平江路上,你可能会被评弹艺术馆的一段吴语评弹《声声慢》吸引住脚步。
在藏身平江河畔的琵琶语评弹艺术馆里,每天几乎场场爆满,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听一曲《声声慢》。
默默地坐在馆内,听着评弹曲调,仿佛时光在这里驻足。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这里有耦园、全晋会馆等世界文化遗产和许多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条街区漫步,你可以听到弄堂深处的评弹声,看到河道中的乌篷船,探寻姑苏原味,这一切都让人不禁为古城2500余年的厚重历史所动容。
南京颐和路的历史建筑欣赏离开苏州,来到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着200多座民国时期花园洋房住宅和国外使节公使馆建筑,被称为“民国建筑博物馆”。
走在颐和路上,仿佛置身当年的繁华风貌,虽然旧楼已历经风雨,但仍然透露出当时的优雅与别致。
每座建筑都有它的独特故事,像是户部山古建筑群的崔焘翰林府、余家大院、翟家大院等,以北方四合院和南方民居兼具的风格协调灰谐。
徐州的这些建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保存至今,向世人展现着明清建筑的风韵。
扬州仁丰里的古琴与烟火扬州的仁丰里,不仅保留着唐代“里坊制”格局,还充满了烟火气息。
这里的巷道中,你常常能听到广陵古琴声、扬州评话声,这些声音和街区生活的点滴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说着不同时代的故事。
巷道中的人们,淘米洗菜、观棋插话,也许就在某个角落,古琴声忽然响起,仿佛在记述着历史的回响。
走在街道上,你能感受到当年烟火与文化交融,满是生活气息的仁丰里,是古城的一页活历史。
镇江北固山的文化映像傍晚时分,记者来到了镇江北固山,站在这里远眺,长江与大运河交叉形成的黄金十字尽收眼底。
镇江北固山,不仅是观景胜地,更是文化名胜。
辛弃疾曾在此登高望远,抒发怀古思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诗道尽北固山的壮丽与历史。
山脚下,是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着镇江最为完整的古建筑街区,非遗特色凸显,地域风情浓郁。
来到这里,你会被各种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文化吸引,有兴趣深入一探究竟。
古街区,是故乡人心中的乡愁,也是外乡人眼里的风景。
这些古建筑老街区,保存着江苏丰厚的文化底蕴。
保护它们,就是在守护千百年来的文化根脉。
我们不只是漫步在古街上,而是在与过去对话,感受那一种化着风的力量。
江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
统筹保护文物资源、历史建筑、城市空间和生活形态,江苏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逐渐形成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苏州古城、扬州瘦西湖,这些地方坚持严格的保护原则,新建楼房不得超过古建筑高度。
在保护的同时,江苏也在发展,提升和改善老街区的基础设施,让老居民留得下,年轻人愿意来。
古建筑老街区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辅相成。
漫步在这些街区,你会发现砖瓦排列、街巷纵横,街头巷尾是烟火气息的古建筑,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保留历史的精华,还能将它们融入现代生活。
或许,将来这些古街区不仅仅是文化的见证,还会成为每个人心中珍藏的一段记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走遍江苏的古街区,这里的一步一景、一街一味,不只是文化的遗留,而是我们永久的怀念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