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贾瑞,熟读《红楼梦》的朋友可能都要会心一笑——这人死得也实在太不体面了,可能是整本书里男性角色中死相最惨的一个。
贾瑞其人,书中提到是贾府义学司塾贾代儒的长孙。从他的名字里的“瑞”字可以看出,他和贾琏,贾珍一样都属于“玉”字辈。
贾府实在是个过于庞大的家族,除了显赫宁荣二府,旁的子孙们犹如参天大树上的细枝末节,很容易让人忽视。
贾瑞的父亲是谁,书中没有提及,他是被贾代儒抚养长大的。而贾代儒和上一辈的贾代善、贾代化是什么关系,书里也没有明说。估计要么是庶出的弟弟,要么就是更加疏远的旁支。
偏偏贾瑞是个不能随便忽视的人物。
大家一定知道,《红楼梦》原名《风月宝鉴》,而贾瑞恰恰就死在了“风月宝鉴”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瑞反倒是这本书的“男主角”!
书中对贾瑞的描述也很有意思,既然他爷爷既然掌管义学,想来应该是个饱读诗书的老学究。贾瑞也跟着祖父管理学中,应该是个读书识礼之人。
然而曹雪芹却说他“是个专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整个义塾在贾瑞的管理下呈现出一派荒唐混乱,倒行逆施的景象。薛蟠胡作非为,几个男学生互相争风吃醋。在宝玉和秦钟加入之后,更有了“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的一幕。
不但公德有亏,贾瑞的私德更是一言难尽,竟然看中了族兄贾琏的妻子王熙凤。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中,贾瑞色胆包天去调戏王熙凤,被平儿骂是“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要叫他“不得好死”!
最后贾瑞的结局正是“不得好死”。王熙凤两次巧设相思局,天寒地冻地把他骗了出来,吹了冷风不说,还被淋了一身的尿粪。
贾瑞又气又羞,大病不起,眼看一命呜呼,此时跛足道人出现,送给他一柄风月宝鉴的镜子。
这柄“风月宝鉴”便是红楼梦最初故事的发端。
根据考证,曹雪芹早期曾经写过一本叫做《风月宝鉴》的短篇小说,后来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便把这个故事移植了过来。
风月宝鉴这个镜子很是具有魔幻色彩,跛足道人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来,单与那些聪明俊秀、风雅王孙等照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
这么看这柄镜子有点阶级歧视的味道,只有“风雅王孙”才有资格照。我们这等寻常百姓是没有资格的。虽然贾瑞家贫,但好歹在阶级上也算是“王孙公子”之流,所以才有了一次难得的续命机会。
可惜,老神仙给机会,贾瑞不珍惜。他先是看背面,被里头的骷髅吓着了。又看正面,镜子里头王熙凤正冲着他招手,喊他进去逍遥快活呢。
就这样,贾瑞沉迷在粉红色的秘境中流连忘返。等下人发现是,已经咽了气了,身子底下冰凉精湿遗下了一大滩精。
贾瑞沉溺的“无边风月”,对应的就是贾宝玉沉迷的“温柔女儿乡”。
只是后者重情,前者重欲。
然而在作者看来,两者其实都是一样的。
这纤陌红尘,世间一等繁华处是公子王孙们眼中世界的“正面”,它的背后是流民、饥荒、民不聊生,是王朝覆灭前的末世景象。
然而这些本该作为国家栋梁,支撑起江山社稷的公子们却统统视而不见,一味沉溺在儿女情长,泼天富贵的表象中。
直到贾府彻底崩塌的那一天,他们才真正睁眼看天下,见到了“风月宝鉴”的背面。但那时已经是独木难支,大厦倾颓。
等待他们的下场,公子王孙是“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夫人小姐们则是“流落在烟花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