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辛酸成名史”:用了19年走红,她的母亲李焕英!是最大功臣

东世说娱乐 2023-04-26 13:55:03

“你长相不错却并不拔尖,爱吃又不爱穿,当演员没优势,学喜剧挺好。”

2001年,李焕英对贾玲这么说。

多年后来看,她母亲李焕英一个失误的操作,反而是贾玲人生成就的最大功臣;而她能够成为知名演员和导演,堪称是一部“辛酸成名史”。

1982年,她出生在湖北襄阳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务农为生,在农务活不那么忙的时候,会到镇上的化工厂打工。

父母平时忙前忙后压根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管她,更趋向于“散养”的状态。

她整天在村里跟其他小伙伴到处玩,遛狗逗猫和驱赶其他人家的鸡鸭鹅,有时候玩得起兴还破坏邻居家菜地里的菜。

她也很爱吃,整天吃完这个吃那个,就连换牙的时候也无法阻止她进食,抱着大苹果或者甘蔗就直接啃。

奇怪的是,不管是一玩起来还是一吃起来就停不下来的她,却每当电视里《曲苑杂坛》开始播出的时候,她就十分安静且看得入神。

通常是一看就入迷,而且还迷得不行,总是会模仿其中的表演。

无论人物角色的表情和情绪,还是背景音乐中的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响,她都能够模仿得惟妙惟肖。

而她每次在父母和姐姐贾丹的面前表演时,总能够让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在父母面前总是得到赞许,让她对自己的表演更加自信满满,因此她从小便立志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尤其是她的妈妈,对她想走艺术道路的梦想十分支持,觉得穷人家的孩子也有勇敢追求梦想的权利。

2000年,这是贾玲人生中第一次参加艺考,正是18岁的芳华,自信满满的她奔赴表演学院参加艺考,却没想到名落孙山。

正所谓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她吸取失败的经验,接下来的一年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将自己泡在表演当中。

2001年,她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艺考,为了能够让自己考上,她给自己上了“双保险”,同时参加了中戏戏剧班和中戏喜剧班的考试。

令她没想到的是,两个专业她都以十分优秀的成绩通过了。

而令她更加没想到的是,一心想要去戏剧班的她,却因为她妈妈李焕英的一个操作去了喜剧班。

那时,中戏得知她两个专业都考上时,便给她时间考虑选择哪个专业再答复。

妈妈也知道她喜欢表演肯定是要上戏剧班的,于是在电话里跟中戏的老师确认是上“戏剧班”,可她妈妈的普通话带着严重的湖南口音,她说“戏剧班”的时候,中戏老师听成了“喜剧班”,因此便取消了她中戏戏剧班的名额,而为她保留了中戏戏剧班的入读名额。

她知道消息时已经无法做出更改,就埋怨妈妈干嘛不等她自己回来再接电话,那样的话就不会出错,她也不会与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

听完她的抱怨,她妈妈对她说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席话。

李焕英对女儿说,你在人群中算是长相还不错但并不拔尖,放在娱乐圈就并不具备优势,再加上你很爱吃又不注意穿着打扮,想要当演员和出名并不具备优势,学喜剧或者更有机会做出成绩。

妈妈对于她的开导,算是当时结合当下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她妈妈不知道的是,贾玲那一届的喜剧班是属于中戏第一次开办的相声专业,虽然是当时是知名相声演员冯巩与中戏联手创办,可几乎没有办学经验可言,因此让贾玲感到有些沮丧。

但面对木已成舟时,她也只能接受。

进入中戏戏剧班开始学习,她才意识到,虽然她所在的相声班虽然是第一次办学,但却名师荟萃且教学质量上乘。

当时冯巩作为相声班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只是自己为学员们授课,还凭借着他在业界内的名声和号召力,为学员们请了侯耀文、姜昆等大咖前去授课。

而老师们似乎都清楚自己肩上担负着使命一般,旨在为中国相声界培养更多的人才。

毫不夸张地说,她所在的相声班,绝对称得上是中戏相声班历史的书写者。

2003年,在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上,她与王彤搭档的节目《怎么了》斩获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参赛的选手可谓是高手如云,郭德纲也是参赛选手之一,只不过当时郭德纲与于谦所合作的作品拿了三等奖。

一举成名的人有,但终归是比较罕见,更多的是在一次次比赛拿奖之后又回归于寂寂无闻的状态,贾玲也是如此。

毕业之后,人在北京的她找不到工作,只能住在最偏僻又最便宜的地下室。

可就算是又便宜又差的地下室,她却连房租都交不起。

后来她在采访中表示,那时候没钱交房租总是不敢在白天出门,怕遇见房东,怕房东当面向她讨要房租。

她将近一个月不敢在白天出门,晚上也不敢开灯,就怕房东看见灯光就过去要房租或者把她赶出去。

她不好意思再让家里人资助她,因为她上大学的学费是爸爸卖掉家里的房子凑齐的,她大学期间的生活费是她姐姐提供的,她姐姐每个月只有800块的工资,却每个月都寄了500块给她当生活费。

没有家里人资助也没有找到工作,那段时间为了能够在北京活下去,她再苦再累再廉价的活都干过,她说自己有一次连一个7块钱报酬的群演都接过。

甚至某一次迫不得已,还把姐姐送给她的随身听卖了,所得的二十块钱她用来每天吃两顿馒头,硬是撑了一周。

她作为冯巩的“得意门生”却生活得如此困苦,主要原因在于她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不愿告诉师父自己有多艰难。

而她苦苦地熬着不愿意离开北京,那是她对于艺术道路的执着,就连当时她姐贾丹已经为她找了一份月薪三千块的工资她都直接放弃,宁愿继续在继续蜗居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啃着馒头。

当冯巩知道了她的境遇那么艰苦时,才更改了给她介绍出演节目的舞台性质。

原来,冯巩更多的是给她介绍各种能够认识到大人物的公益演出,这种性质的演出确实可以博得好名声,但收入却极低,甚至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收入。

之后,冯巩不仅将她介绍给一些商演节目,让她不再连地下室的房租都付不起,也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费担忧。

而且,还将她推荐给央视春晚的节目组。

2010年,贾玲搭档白凯南在央视春晚所表演的相声小品《大话逗捧》,在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在那一夜之后,观众朋友们记住了那个胖嘟嘟且笑起来有两个梨涡的女孩,她在舞台上说唱逗笑之间彰显了她的真本事,把观众逗得一次又一次地哄堂大笑。

2011年,贾玲与白凯南所搭档的《芝麻开门》再一次登上了春晚,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相声女演员。

上了春晚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事业巅峰,而巅峰过后难免会走下坡路;而对于贾玲来说,上了春晚却成为了她事业的重大转折点,让她意识到自己想要在事业上进一步取得突破,就必须做出比较重大的调整。

而她之所以会觉得需要调整,是因为她知道虽然在相声当中揉入喜剧元素,但依然无法改变相声逐渐不被大众所热捧的宿命。

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学习继续在表演上刻苦学习,同时也学习小品和编剧等专业,而这也为她后来许多出类拔萃的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表演上,她扮演过许多明星,堪称经典的莫过于她扮演小龙女的时候。

她不怕丑也不太被吐槽,她毫无包袱的自黑或者表演,只求演出自己的风格以及获得观众的喜爱。

2015年,她登上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让观众看到她在喜剧表演中不仅实力不凡,更是个拼命三娘。

为了把观众逗笑,她不仅有着制作精良的作品和演绎到最好的决心,而且其中有许多她拿命去拼才能凸显的效果,比如为了凸显效果而现场吃辣椒,为了现场表演的气氛到位她直接当着观众的面对着镜头直接吹了一瓶啤酒。

也是在这一年,她用自己非凡的实力和执着的态度,让自己的事业熠熠生辉,让几乎全国所有的观众都认识了这位随时随地都能把人逗笑的喜剧人。

2016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大碗娱乐,她签下了何欢、许君聪以及张小斐等演员。

为了让公司和旗下的艺人更好地生存下去,她开始参加各种综艺。

而有她的综艺节目,收视率总是能够陡然提升了不少。

她在节目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沈腾、马丽这种高咖位的同行,也有像周冬雨、关晓彤等一线女明星。

她不仅获得观众的热爱,也获得一起上过节目的男明星和女明星的喜爱。

用沈腾的话来说,贾玲是让男生喜欢也让女生喜欢的女明星,甚至因为对她的喜欢,以至于她与任何一位男明星合作都不会引起粉丝的嫉妒。

原本以为她会将“喜剧人”这个身份继续发扬光大时,她却又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她开始创作了许多出色的喜剧剧本,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你好,李焕英》。

在演出这部剧的时候,张小斐饰演李焕英,而她则饰演女儿,当她说到给妈妈买了双开门的冰霜和已经帮妈妈换了那件绿色皮大衣时,在舞台上泣不成声,直到演出结束都久久无法自己。

平时在人前那么欢乐的她,之所以会悲痛到情绪失控,是与她的经历有关。

在她刚刚念大学的时候,妈妈调侃她出名和赚到钱时要给家里买个冰箱,但又怕冰箱对她来说太贵,便说换成买一件妈妈最喜欢的绿色皮大衣。

她当时省吃俭用为妈妈买了皮大衣回家却因为码数太大而不得不拿回北京去换,可换成合适的码数之后,她妈妈还没来得及穿上就已经意外身亡。

当时她爸爸用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的稻草,她妈妈就坐在高高的稻草堆上,车转弯的时候把她妈妈从高高的稻草堆场甩了出去且直接摔在地上,当场便身亡了。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她一生的伤痛!

而用她的话来说,在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想妈妈,后来出名了还是依然那么思念妈妈,再后来发现对于妈妈是思念成疾了,发现自己越是出名就越是想她。

2021年,贾玲再一次在事业上取得突破,以导演的身份执导了《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上映一周取得36亿的票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7名。

干一行精一行,或许就是对贾玲最好的评价;而她所取得的成就,也对得起她那成名路上的辛酸与艰难。

0 阅读:11

东世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