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被美团下架了?看明白才知道这是在打造商业“闭环”

业界风云汇 2020-07-31 20:01:22

古往今来,但凡离钱很近的行业,大家都想往里挤一挤。

互联网金融这条赛道,美国前辈PayPal,市值已经突破2200亿美元。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好事将近,业内估算其市值将在1500亿美元以上。

榜样狂奔,跟进者也十分积极。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微博、苏宁等等主流互联网公司陆陆续续都玩起了金融。往小了说,多了一条盈利渠道,为公司创收。往长远了看,补齐金融这一环意在完善商业生态,掌握更多主动权。

可是,人多了,摩擦在所难免。

心怀“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愿景的美团,近日就因为与支付宝的小摩擦登上了热搜。是美团翅膀硬了?还是支付宝太过分了?围观吃瓜的同时,这次风波反映出的商业规律和常识非常值得说道说道。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为什么取消?正常操作

用或不用,背后原因其实远没有某些分析中那般复杂。做出这样的商业选择,无非就是出于成本和竞争这两点考虑。

首先,成本方面,降本提效是所有公司都在坚持的工作,对比各家产品的性价比然后择优,美团才暂时下架了支付宝。

如王兴所言,“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所以,在美团提供的支付选项中,微信支付得以保留。

商人重利轻别离,美团与支付宝“分手”之前,行业就已经有例在先。2011年,京东下架支付宝支付方式,刘强东当时给出的解释是,支付宝费率是别家的4倍,每年要因此多支付500-600万元。另外,支付宝在京东总销售的占比仅为1%-2%。

用还是不用,怎样更划算?这笔账谁都会算。实际上,这不是美团第一次下架支付宝,前几年就已经有相关的用户反馈。因此,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用到了“王兴忍支付宝很久了”。

其次,如果有人认为美团、京东家大业大,不差这点手续费,那商业竞争就是更为合理的解释。

京东和阿里同在电商赛道,摩擦不断,甚至多次因为业务冲突对簿公堂。京东取消支付宝支付方式,阿里提高京东的使用门槛,这都是正常操作。

也就是说,商场是复杂的,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限制更是业界常态,支付宝受排挤的同时,阿里也在排挤其他竞争对手。举一个大家感触最深的例子,阿里和腾讯这对欢喜冤家,在阿里系App内微信支付从未有过一席之地。而腾讯给予了一系列反攻,比如微信分享淘口令会被无情折叠。

美团与阿里之间的恩怨也是由来已久,近期有加剧趋势。一方面阿里加注本地生活,直奔美团大本营而去。另一方面,美团发力互联网金融,杠上了蚂蚁集团。拿支付宝“开刀”,这或许只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与支付宝硬碰硬,美团的必经之路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单从美团自身的发展出发,其与支付宝的正面冲突注定无法避免。

先往回看,无边界扩张的特性,加上对金融的执念,驱使着美团把业务延伸至互联网金融市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绕不过蚂蚁集团,留给美团的选择只有正面硬碰硬。

易观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按交易规模计算,支付宝占据48.44%的市场份额,腾讯财付通占比33.59%,银联为7.19%。三者份额共计89.22%,留给其他公司的生存空间不到11%。美团要在移动支付战场发力,必然要为自己争取尾部11%之外更加广阔的天地。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团买单和支付宝之间也早晚要有一战。

为此,美团积极准备。

2015年美团金融在招聘信息中写到“有信心打造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2016年至今,美团已经陆续拿下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保险经纪等五张金融牌照。

持证上岗,业务逐步走上正轨,美团互联网金融业务对整体营收的贡献虽然有限,但一直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包括美团金融业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和销售板块在总营收中所占比重为1.02%,2019年已经提升至16.57%。2020 年第一季度,疫情之下小贷业务更是逆势增长,利息收入贡献较2019年第四季度增加7.27%。

“美团有做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做互联网金融会更有基础”。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交易用户数达4.5亿,活跃商家稳定在610万。向B端商家可提供生意贷,C端用户则是美团买单,王兴对美团的互联网金融征程一直都充满信心。

近期,美团还在金融领域落下了一枚关键棋子——美团月付,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微信分付一样的信用支付产品。由此,美团买单与支付宝的摩擦再次升级。

再向前看,有商业的地方必然就存在竞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必然要打造商业“闭环”,把尽可能多的环节控制在自己手中。支付,就是美团的“闭环”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截至7月31日收盘,美团点评市值1.13万亿港元,仅次于腾讯、阿里,为国内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已经到达这个体量,自然面临打造“闭环”的问题。且结合业务来看,美团作为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生活服务领域的电商属性显著,支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餐饮外卖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美团餐饮外卖交易笔数达87亿笔,交易金额达3927亿元。如果不发展自家的美团买单,“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支付,数十亿笔交易就要完全受制于人。

“闭环”完整,业务开展起来更加自主,才不至于因为合作伙伴的限制而陷入被动,商业壁垒随之也能越修越高。这个道理京东应该体会最深,2011年因为费率过高放弃支付宝后,京东金融业务提上日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京东数科估值已超2000亿。

事实上,互联网大企业一直都在做着相关布局。比如腾讯和阿里,分别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支付领域开展了旷日持久的竞争,纷纷打造“护城河”;再如电商领域,阿里和京东不仅做零售,还在投入巨资涉足物流。阿里牵头组建菜鸟网络,京东不断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为的都是把控更多环节,搭建“闭环”。

核心还是用户至上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网络支付交易额达249.88万亿元,移动支付普及率领跑全球。

移动支付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美团支付宝风波也引起了全民关注。截至发稿前,微博平台#美团回应取消支付宝支付#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10.4亿,#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阅读量达1.2亿。

事实上,吃瓜群众大可把悬着的心放下。因为,即便企业之间存在客观的互相排斥,美团此次取消支付宝也依然把用户的选择定为了核心参考因素之一。

之前王兴在回应相关问题时就说过,哪种支付工具在最前面,主要取决于用户上回使用的是哪个。

就目前情况来看,此次支付宝风波只涉及到美团平台的部分用户,微博仍有很多用户表示自己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支付宝付款。风云汇认为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美团在做出决策时充分尊重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并且,支付宝支付选项消失的用户还可通过客服协助恢复。因为成本和竞争考量而取消支付宝,但如果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话还有补救措施。这再次佐证了,使用支付宝与否建立在用户的选择这一基础之上。

另外需要明晰,搭建“闭环”谋发展,企业继续壮大,用户才能享受到更好的体验。

淘宝、天猫直接跳转支付宝支付,没有微信支付或者其他选项可选;腾讯在微信内对阿里系产品设下种种限制,分享一件商品要经过复制粘贴多个步骤。由于商业“闭环”,互联网世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割裂。

矛盾的是,这种割裂又是建立在业内领先的用户体验之上。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足够强大,淘宝对其他移动支付产品的排斥,用户也被动地习以为常;微信是国民社交工具,即便嘴上说着麻烦,但用户仍不厌其烦地复制着淘口令。

美团在支付领域距离与支付宝掰手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凭借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老大哥的优势,发力互联网金融,力推自家的美团买单、美团月付,向支付宝发起挑战。把目光放长远,此举是为了完善公司的商业生态,也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业界风云汇,文:木木,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

0 阅读:1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