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华盛顿,白宫经济顾问们还在为关税政策焦头烂额;
而瑞士苏黎世的私人银行里,美国富豪正排队签署“去美元化”协议。
这一幕魔幻现实,正在撕裂美国的经济版图。
“这不是政策,这是一场灾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的这句话,成了近期美国舆论的爆点。
超过1200名顶级经济学家,包括2位诺奖得主、前总统小布什的“经济军师”曼昆,罕见地联名签署《反关税宣言》,直指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误入歧途的自杀式操作”。
他们算了一笔账:
物价飙升:关税导致进口商品成本激增,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
失业风险:制造业回流?不,企业更可能选择裁员或转移产业链;
衰退预警:历史经验表明,保护主义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导火索。
更讽刺的是,共和党内部也“反水”了。
特朗普的铁杆盟友克鲁兹公开呛声:“这等于给每个美国人加税!”7名共和党议员甚至推动法案,要求夺回总统的关税特权。
网友辣评:“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这波操作究竟多离谱?”
当经济学家们在华盛顿疾呼时,另一群人早已用脚投票——
美国富人正疯狂涌入瑞士,开设银行账户、囤积实物黄金,甚至将资产“去美元化”。
为什么是瑞士?
中立国地位、法律稳定,连战争都绕道走;
全球70%的黄金交易在此完成,对抗通胀的终极武器;
富豪们直言:“特朗普时代的法治倒退,让人失去安全感”。
一位华尔街投行高管透露:“现在开瑞士账户要排队3个月,客户怕的不是关税,而是美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这场经济撕裂背后,藏着两个致命逻辑:
“爱国”与“自私”的悖论
特朗普声称关税能“让美国再次伟大”,但数据显示:德国因关税战四年恐损失1.1万亿欧元,美国工人反而面临失业潮。
网友神吐槽:“爱国?先问问富豪们的瑞士账户同不同意!”
美元霸权遭遇信任危机
美国国债突破40万亿美元,富人集体“去美元化”,瑞士法郎和黄金成了新宠。
连麦肯锡都承认:全球资本正在寻找“后美元时代”的备胎。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大萧条;
2025年,经济学家们再次拉响警报。
当保护主义的幽灵重现,富豪的逃离和学者的怒吼,能否唤醒一场理性的回归?
唯一确定的是:
经济规律从不同情任何人的“自我感动”,
无论是白宫的豪言壮语,还是凌晨三点的加班宣言。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