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荒唐的另外一面:少年迷恋戏子,青年流连青楼,中年抛妻弃子

巨龙大世界 2025-04-12 09:52:13

蝉儿吸吮着清凉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间传出来,响亮又悠远。这蝉鸣声宣告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伴随着李叔同的脚步。

李叔同,那可是民国时候艺坛里响当当的一位牛人,让人刮目相看。

说起这个人,可能大家脑子里没啥画面,不过要是说到那首到现在还被大家经常哼唱的《送别》,你们可能就能想起他是谁了。

太阳慢慢往山里头躲,两个人站在湖边,眼看就要各奔东西。他们的影子被拖得老长,映在芦苇丛上,跟那金黄的晚霞混在一起,看着就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这时候,《送别》那曲子悠悠地飘了过来:“亭子长,古道远,绿草一直长到天边;晚风轻轻吹过柳树,笛声断断续续,夕阳躲在山后面……”两个人就这样站着,谁也不想先走,心里头都是满满的不舍。

1918年那会儿,民国文艺圈被一条大新闻给炸开了锅,说李叔同他竟然选择去当和尚了!

要是这样的重磅消息放到今天,热搜榜估计得直接炸了。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就这么悄悄退出了公众视线,遁入了空门。大伙儿都惊呆了,到处打听、追问,可到最后还是没搞明白到底为啥。

李叔同究竟是个啥样的人物?为啥他选择出家这事儿能闹得满城风雨?这事儿啊,得从他的精彩人生开始聊。

【才子佳人,各入泥潭】

在出家当和尚前,李叔同也尝遍了人生中的那些艰难困苦。

清末那会儿,天津有个大名鼎鼎的有钱人家,就是桐达李家,家里整天飘着佛香味儿。这天,李家迎来了第三个儿子,取名叫李叔同。虽说李叔同五岁那年就没了爹,而且他是妾生的,但家里的哥哥们对他都挺照顾,没让他受啥委屈。

不过这种好处也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舒适上。说到底,在这种大院里,“少爷”过得滋润,那也只是最起码的待遇了。

对李叔同的母亲而言,活着时再怎么风光,也不意味着去世后还能享有荣耀。说到底,她只是个小妾,去世时甚至都没资格从正门出殡。

这样的大宅子里头的“老规矩”,迟早会把住在这儿的人一个个都困住。但那时候的李叔同,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将来会碰上啥磨难。

有这么个说法,事情做到顶点就会往下走。李家碰上乱世,家境大不如前,不过他们之前攒下的钱还是够一家子舒舒服服地过后半辈子。于是,14岁的李叔同就跟着老妈搬到了上海,在那儿安了家。

民国时期,帅哥才子与绝色美女的故事那是一大堆,这些被称为公子的家伙,个个都挺会玩儿。李叔同呢,也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地,他也会跑到那些娱乐场所去逛逛。

民国时期,爱情故事大多凄凉,李叔同也没能躲过,邂逅了他的初恋杨翠喜。这对才子佳人一起演的戏,在当时特别火,杨翠喜也因此成了大红大紫的戏子。

李叔同跟他妈说,他想娶杨翠喜。可他妈王夫人一听就火了,说娶个唱戏的回来多丢人啊,直接就给拒绝了。说实话,虽然李叔同他妈只是个妾,但她看事儿看得挺透。

要是自家儿子对那风尘女子有点念想,倒也能理解,但要是真想把那女子娶回家当正妻,那绝对是不可以的。没错,在那个时候,女人们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就算是在大户人家里当小妾,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王夫人为了让李叔同死心,拉着他的几位兄长,强行给他安排了门亲事。李叔同是个讲孝道的人,没办法违抗,心里头那个难受啊,最后只能跟杨翠喜断了来往。

当李叔同再次听到杨翠喜的消息,才知道她已经嫁给了一个做生意的人。

李叔同对杨翠喜那可是真爱,一点不含糊。杨翠喜就是李叔同心里的初恋女神,永远的白玫瑰。伤心透顶的他,还给杨翠喜创作了两首曲子,这大概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才子,在失恋时的一种排遣方式吧。

说起来李叔同为啥会选择出家,可能在他和杨翠喜那段被命运开玩笑的过往里,就已经悄悄埋下了种子。

佛教看重缘分,说要帮那些有缘分的人。像李叔同,他生在有钱人家,打小就不愁吃喝,基本上没咋吃过苦头。

在杨翠喜的事儿上,他体会到了啥叫无可奈何,觉得命运真是太会捉弄人了。紧接着,他就被一场包办的婚姻给拴住了。本以为是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结果却以悲剧收场,就像是唱完戏后,观众都散了,只剩下空荡荡的舞台。

李叔同听了老妈的话,娶了门第相当的俞氏做老婆。俞氏这人性格温柔,贤惠又端庄,但不管怎样,就是没法儿真正打动这位大才子的心。

李叔同接连遭遇打击,先是失恋的沉重心情还没缓过来,紧接着又面对母亲离世的重创,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两位女性。心里头实在太难过了,于是他决定远走他乡,漂洋过海到日本去继续学业。

李叔同谈及母亲离世时说,虽然他生命中有多位母亲般的存在,但亲生母亲却是独一无二的。

他对亲生母亲的坎坷遭遇心里头也挺不是滋味。但没想到,这种命运又找上了他的妻子俞氏,还有他后来真心喜欢的雪子,让她们也经历了同样的事儿。

李叔同在他妈妈走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有想法。说实话,那时候可真没人敢给一位传统女性办西洋式的葬礼,更别提全程放的都是西洋的哀乐了。

不过,李叔同为了他亲生的母亲,硬是要给她办一场与众不同的葬礼。

他特别反感那种由家长包办的婚姻,看着自己母亲一辈子都被困在那座大宅子里,心里就不是滋味。想想自己,也是这种老旧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似乎注定要重蹈父亲的覆辙,走上同样的道路,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得不到想要的,得到了又不珍惜。按理说,他应该非常排斥,也应该有股子反叛劲儿,可他却是个充满矛盾的人。哪怕是包办的婚姻,在母亲离世后,他也没提出离婚。

他坚持让俞氏继续顶着李家媳妇的名头过日子,这直接导致了俞氏的凄惨命运。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被这种境况束缚着,就连鲁迅他们也没能逃脱,这或许就是时代的无奈和悲哀吧。

【远渡日本求学,风流才子重觅真爱】

李叔同在国内已经算是顶尖人物,见多识广,新思想新观念没少接触。但到了日本,还是被那里的繁华世界给深深震撼了。

没牵挂真自在,我到了个新城市,这位大才子现在又一头扎进了刻苦学习的道路。

这位大才子到了国外,也赢得了日本姑娘的喜爱。他的日本房东有个女儿叫雪子,心里头暗暗喜欢上了他,还主动提出要当他画画时的模特,对象正是李叔同。

当有人主动提出要给李叔同当模特时,他自然是乐开了花,满心都投入到画画里头。这全是因为他那股对画画和艺术的痴迷与钻研劲儿。

一边努力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另一边呢,就像最初和杨翠喜陷入情网那会儿一样,两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心又慢慢地靠近了,重新坠入了爱河。

李叔同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后来把东方和西方的思想融合到一块儿,修炼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李叔同突然间仿佛回忆起了与杨翠喜一同在灯火阑珊处讨论戏剧的日子,他对这不同于中国传统戏剧的西洋戏也是挺有感觉的。

在日本那会儿,心里头还老惦记着杨翠喜的事儿,觉得挺遗憾的。于是,我就找了几个也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伙伴,一块儿搞了个春柳社,专门排演话剧。

李叔同完全沉浸在了角色里,他站上舞台,亲自讲述杨翠喜的那些事儿,这或许就是他对那段情最真切的缅怀方式了。

李叔同在戏剧领域真是做到了顶尖,他在艺术上的成就,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不仅对话剧有深入研究,在音乐方面也给中国近代史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精通五线谱的运用,大力推广钢琴,并把西方的音乐理论带进来,还在创作时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了那首大家耳熟能详、一直传唱的经典歌曲《送别》。他这一辈子写了好多歌,数量多得数不清,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音乐家。

在日本学完东西后,李叔同琢磨着要回国,但一想到雪子,他就有点头疼。在遥远的老家,他那明媒正娶的媳妇儿还在盼着他回去呢。

尽管如此,雪子对爱的执着让她根本不在乎名分那回事,她下定决心要跟他一起回国。面对雪子这样深厚的感情,李叔同这时候也是格外地珍视。

李叔同回国后,对待结发妻子俞氏,也就只是管管基本生活开销,心里头那是一点感情都没有投入。就连他们俩的亲生孩子,也没能从他那儿得到多少父爱,真是挺让人唏嘘的。

他慢慢变得和大宅院里大多数男人没啥两样了。正房老婆被晾在一边,就宠着那个小妾。但在那时候,这事儿还被说成是“真爱”和“思想新潮”。

他对雪子的深情让她沉浸在幸福之中,却让另外那个女人内心一点点冷却。不过,对于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俞氏而言,这一切她只能默默承受,心里头也只能暗自庆幸,好歹自己还有一双儿女陪伴在侧。

这位老派的女子心里头透亮得很,或许是因为李叔同长年对她冷淡,她已经习以为常,又或者是她心里早就对李叔同没了那份期盼。

但话说回来,俞氏和雪子,到底谁更悲惨呢?是一直都没得到过,还是得到过却又失去了,哪种更让人心痛?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答案的问题。

雪子没过多久就察觉出了这个男人没啥真心。

李叔同回国后,日子重归平静,这让他有了很多时间去琢磨事情,整个人慢慢变得沉闷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开朗。

当朋友离开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悲痛无以言表。雪子静静地守在他身边,望着这伤感的场景,后来那首广为人知的《送别》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可能是在体验了人世间那些悲欢离合之后,他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快乐却也离他远去。于是,李叔同步入了人生的下半场,成为了一名出家人,踏上了修行之旅。

碰巧有那么个机会,李叔同跑到杭州的虎跑寺去,想通过辟谷的方式给自己找找状态,想给自己找个答案。说不定在寺庙里头,他能琢磨出人生的新意思,从那以后,李叔同就对寺庙里的灯火和佛像特别着迷。

没错,就像一开始提到的那样,李叔同选择了出家。他前半辈子过得挺风光,但后半辈子就只剩下佛光普照了。

要是说世人都感到困惑,那李叔同的两个老婆可以说是心如死灰。特别是那个还对李叔同情深意重的雪子,她直接追到虎跑寺门口,就想问个明白。

西湖边上,那讲述过好多动人爱情故事的地方,断桥依然美得像幅画。但在这儿,李叔同身上那股佛家的香气,和匆匆而来的女子身影,感觉就像是两个世界。现在的他,已经是弘一法师了,心里头再也没有那些情情爱爱的事儿。

说到李叔同和雪子的分别,雪子最后到底是带着啥心情走的,这个我们还真不清楚。

【世间再无叔同,只余法师弘一】

李叔同的原配老婆,在那个年代,她看李叔同的眼光,跟其他老派女子就是不一样。

她就像是一直在这里等着,李叔同要是想回来,她心里是乐意的,毕竟他是她的老公。可要是他不想回来了,她心里也能想得通,因为那时候他就是众人敬仰的弘一法师了。

鲁迅的第一位妻子朱安,虽然从法律上说是鲁迅的伴侣,但真实情况更像是她跟鲁迅的母亲生活在了一起。

可能,俞氏已经慢慢接受了李叔同的做事方式,心里清楚了这个人不是说等就能等回来的,也意识到他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李叔同,从今往后,世间仅存弘一法师这一名号。

李叔同对俞氏从来没说过半句心里话,可能他心里觉得,这个由家里安排的老婆真的很贤惠,还给他生了两个孩子。就算他自己跑去当和尚了,他哥也不会亏待她。

这位总把慈悲挂在嘴边的弘一法师,对自己的妻子却一点也没展现出他常说的那种对世人的关爱。

弘一法师出家的第四年春节,本该是鞭炮声声、喜庆洋洋的时候,可俞氏的命运却走向了尽头。她在病床上缠绵许久,最终在45岁那年离开了人世。

这大概是旧社会给那些女性打上的标签,靠着“勤劳贤惠、传承家业”这八个字,就把她们的一辈子都锁在了深宅大院,耗尽在被忽视和漫长的守候中。

李家最终还是决定给弘一法师送去报丧的信件。或许是心里对那位原配夫人还有那么点儿过意不去,弘一法师也曾琢磨着,要不要回去见她最后一面,送送她。

哎,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突然冒出来的事儿,害得他根本回不去。

遭遇这仿佛是老天爷设下的难关,弘一心里琢磨着因果轮回、佛法奥义,琢磨着或许是老婆也不想再跟他见面,因此他打消了回家的想法,一门心思扑在佛学书籍的撰写上。

俞氏是李叔同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的原配夫人,但她的人生结局却很悲惨。在她活着的时候,虽然是李叔同的妻子,但却没有得到过丈夫的一点爱。等到她去世的时候,李叔同也没有现身,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直到离世那一刻,她都没能拿到那份休书,走了之后,仍旧算作李家的一份子,伴着李家的黄土,步入了轮回之中。

那也是个无奈的时代,人们逃不掉被安排的婚姻,留不住有才华的人和美丽的女子。就像民国在历史里的影子,有些人始终铭记在心,而有些人压根就没想去记住。

李叔同,大家也叫他弘一法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他最终安息在了自己深爱的佛寺中,那里弥漫着佛香,成为了他一生的最终停留地,佛寺成了他最终的依靠。

雪子跑到了他们初次见面的那个海的对面,经历了诸多不幸,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李叔同的一辈子。

走过人间风雨,明白世事无常,放下俗念才能领悟禅机,踏入佛门修行。但要怎样才算是放下了俗世呢?一般人都不明白,就连李叔同的两位夫人也搞不清楚。可能连李叔同自己到最后也没想通吧。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0

巨龙大世界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