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戏骨邓婕,人们马上会想到两个关键词:张国立的妻子、《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前者代表她的爱情,后者代表她的事业。一个女性大半辈子的心路历程,似乎用这两个关键词就能概括。殊不知,风光背后难免有心酸。
众所周知,邓婕与张国立是二婚。她从不提起前夫,外界只知道邓婕前夫是张先生,不知具体姓名。作为公众人物,邓婕小心翼翼地保护前夫的隐私,不让前夫的生活受到无谓的打扰。而如前夫身价上亿,在媒体面前提起邓婕,评价却有些尖锐,竟说她“自找苦吃”、“自食其果”。

邓婕对此从没有回应过,但网友心明眼亮,都说邓婕当年离婚是对的。
1957年,邓婕出生于成都的一个川剧演艺世家。因为邓婕父亲在特殊时期受迫害而死,母亲并不希望她走父母的老路学戏曲,于是送她去读普通学校。邓婕从小就很有主见,到了上山下乡的年代,为了不跟母亲分离,也出于骨子里对川剧的喜爱,她还是报考了四川省川剧学校。
那时她已经15岁,错过了童子功的最佳年龄,通过学习她有很好的唱腔,但对童子功一直不自信。19岁毕业分配到省川剧院后,因为身段娇小,也难得获得戏份重的角色,只能出演“红娘”一类的花旦角色。但越是处于舞台的边缘,她越是渴望获得更多的表演机会,并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23岁,工作稳定的邓婕在母亲的认可下结婚了。那段婚姻是80年代“父母之命”的典型样板。男方姓张,比邓婕大两岁,父母是厅局级干部,1970年入伍在二炮当兵,1976年退伍后被分到峨影厂担任灯光师。两人也算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但没有爱情为根基的婚姻,往往存在隐患。
婚后,邓婕一直在等待表演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张先生则不甘守着死工资,选择了下海经商。婚姻的转折发生在1984年,《红楼梦》剧组在全国海选演员,收音机里、报纸上,到处都是关于《红楼梦》的消息。为了这次机遇,邓婕孤注一掷地放弃了川剧院的稳定工作。
而张先生此时经商失败,正处于事业低谷,此时的他,不同意妻子放弃工作、远赴北京,但邓婕有主见,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于是张先生以生意失败,不拖累她为由,主动提出了离婚。用今天的观点看,这样的离婚理由,其实是以退为进、道德绑架。毕竟80年代的女性思想相对传统,当丈夫遭遇挫折,家庭经济受到危机,而丈夫又大义凛然地说“不拖累你”,大部分女性会选择不离不弃、与丈夫共渡难关。

但邓婕头脑清醒,她知道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丈夫是否生意受挫,而是是否支持她的事业,于是她果断同意了离婚,到北京租了个地下室当起了北漂。这就是前夫说她自找苦吃的原因之一。
通过努力,邓婕入围海选,先暂定扮演“尤三姐”,后成了“王熙凤”一角的五位候选人之一。这期间,年轻导演陈福黔在四川筹拍电视剧《密码没有泄露》,邀请刚从成都铁路文工团调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两年的张国立出演男主角、邓婕出演女主角。张国立当时演过一个获得飞天奖的电视剧,已经小有名气,于是有底气对陈导谈片酬,说:“陈导,如果你能一集给我150元,我绝对给你好好干”。邓婕则欣然接受了角色邀约,没提任何条件。
这就是邓婕的聪慧之处。当时《红楼梦》剧组的暂定演员们都很青春靓丽,但都没有什么表演经验。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邓婕马上提醒王扶林导演看,王导看了后说:“邓婕很会演戏嘛!”于是就定下了她来出演王熙凤。

1988年,《红楼梦》已经热播,邓婕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死水微澜》剧组又遇到来了老搭档张国立。这时的张国立已婚,妻子罗秀春与他少年相识,都是从文工团调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岳父岳母都是铁路局的干部,张默那时也已6岁。
遇到邓婕后,张国立发现了真爱,于是与罗秀春离婚了。恢复单身的张国立和邓婕一起去北京发展,张默法律上判给张国立,但暂时由罗秀春带着在四川生活,罗秀春对他十分溺爱,有求必应。
进入90年代,张国立在北京发展好了,决定将儿子接到受教育环境更好的北京。罗秀春提出一个条件:张国立再婚后不得生育。为了接回儿子,张国立答应了,还签下了契约。邓婕为了支持和理解丈夫,放弃了生育。

1997年,二人的事业共同攀上了高峰,《康熙微服私访记》播出,张国立获得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邓婕也成了《红楼梦》演员中,为数不多闯出“红楼”之外戏路的人。这一年,一则不严谨的报道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青岛日报》副刊《娱乐城》发表了一篇关于两人的报道,本意是想写两人的合作默契。但其中有一句话写的是“邓婕与张国立夫妇”。这句话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邓婕与张国立是夫妇,也可以理解为邓婕、与张国立夫妇。不要小看纸媒时代观众的八卦能力,人们很快扒出了他们的婚史。因为这则不严谨的报道,邓婕一度被骂为“小三”,这是前夫说她自讨苦吃的原因之二。
如今68岁的邓婕生活低调而充实。她没有停止表演,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川剧发展,养女在她的影响下也在为弘扬川剧而努力。在一档综艺中,张国立为邓婕补戴婚戒,被网友称为“教科书级宠妻”。

而前夫张先生几经商海沉浮,已身价上亿,对比之下,他的言论更让网友认为,邓婕离婚是对的。她保护着他的隐私和体面,让他至今仍是神秘的张先生,而他却躲在聚光灯外,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暗戳戳地点评邓婕突破传统框架的人生轨迹。
参考文献:
2010年11月09日 10:26 凤凰网时尚论坛

2020年四川文艺出版 《蜀地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