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花掉116万,ICU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捞钱工具”?真相来了

本康说趣事社会 2025-04-21 16:20:42

多数人印象中的重症监护病房既神秘又让人充满畏惧。被各种生命支持仪器包围的患者,昼夜长明的灯光,步履匆忙、神色凝重的医护人员,患者随时都会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恐怖气氛。

ICU作为医院最不可缺少的病房,床位数只占综合医院总床位数的2%~5%,却收治了几乎100%的医院危重患者,其资源的紧缺程度可见一斑。

而配置一张ICU病床及设备要价值近百万元,绝大多数被死神眷顾过的人都会被送到这里。

都说ICU是“烧钱的无底洞”,一旦进去,没个几十万根本出不来,甚至还有人十天就花掉上百万。这个数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倾家荡产都填不平的深坑。

有人觉得ICU是医疗技术最顶尖的地方,是人命关天的“最后一线希望”;但也有人觉得,这地方穿着“救命”的外衣,实则是“高消费”的集中地。那ICU到底贵在哪?这里面到底藏了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门道?

一般来说,能进ICU(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基本都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种,是病情很危险的“高危病人”。比如刚做完大手术,术后还没醒,甚至已经出现器官衰竭了,情况随时可能出问题,这种就必须送进ICU,全天候盯着。

第二种,是短时间内有希望能好起来的病人。像是突然休克、遇到严重外伤,或者得了急性重病,只要抢救及时,还有救,这类人也得送进去观察治疗。

第三种,是原来就有基础病的,但突然加重了。比如有心脏病、肾病这些慢性病的人,突然病情恶化、器官负担加重,随时可能命悬一线,这时候也得进ICU保命。总的来说,ICU是留给最危急、最需要密切观察的病人的地方,不是啥人都能随便进去的。

ICU是专门收治病情特别严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病人的科室。里面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命悬一线”,情况复杂,而且变化得特别快,说不定哪一秒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一听“进了ICU”,第一反应就是怕,因为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危险、冰冷,像“人间地狱”。但实际上,ICU配备了最先进的仪器,空气系统也特别严格,环境非常安全,就是为了让病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得到最好的治疗。

老百姓常说“进ICU就是九死一生”,其实也不是吓人,而是说这里的病人都是“在鬼门关走一遭”的级别。

所以说ICU是“生死之间的隔离带”,真不是夸张。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希望,这里是人间最接近死亡的地方,也是拼尽全力抢命的地方。

ICU里配的设备一个比一个高级,比如呼吸机、ECMO(也叫“人工肺”)、CRRT(专门给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的),这些机器一个顶一辆小轿车,平时维护起来也贵得离谱,而且还得不断更新换新。说白了,设备本身就花不少钱,最后这些账都会算到病人头上。

而且ICU里的病人用的药和耗材,跟普通病房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很多药,比如进口抗生素、营养液、镇静剂,价格都很高,有些还得从国外进,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再加上ICU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得反复做检查、上治疗,几天下来各种项目加一起费用蹭蹭往上涨。

还有个关键问题,ICU床位本来就不多,可是需要抢救的重症病人却越来越多,资源紧张,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这也是为什么总说ICU是“花钱如流水”的地方。

深圳有个高中生,在学校上课时突然出现了手抖、眼睛发红的情况。家人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颈内静脉闭塞”等一系列病症。

之后,他在深圳和北京都做过几次手术,好在状态慢慢稳定下来。

可没想到才过了两年,这孩子又突然昏迷了。

其实,家里人对这事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因为医生一开始就说了,这种病不是一次手术就能治好的,得慢慢来。不过医生也说了,孩子还年轻,将来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能继续做进一步的治疗。

ICU的费用比普通病房贵很多,原因很简单——这里用的设备和技术都特别先进。像呼吸机、心脏监护仪、血液透析设备这些,一个个都不便宜,还得经常保养、换新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力成本高。ICU里照顾的都是命悬一线的病人,必须安排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生和护士全天候盯着。这些专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责任也重,所以工资自然比一般病房的医护人员要高不少。说白了,钱都花在了设备和人上。

很多重症病人用的药,都是进口的或者是刚研发出来的新药,这些药不便宜,价格比普通药贵多了。有些治疗用的东西,比如各种导管、过滤器啥的,也特别贵,用一次就得不少钱。

还有就是ICU的治疗特别复杂、特别累人。很多病人病情很难搞清楚,需要好几个科室的医生一起来想办法、一起会诊。

医生还得根据病人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能一套流程走到底,这种“定制化”治疗,自然花的钱也多。

再加上ICU的治疗强度高,比如上呼吸机、洗肾、用各种维持生命的设备,这些操作本身就不便宜,所以费用蹭蹭往上涨。

体外膜肺氧合(ECMO)其实就是“人工心肺机”,简单来说就是心肺不行了,就靠这台机器帮你维持呼吸和血液循环,给医生多争取一点抢救时间,所以也被叫做“救命稻草”。

但用这机器可不是省钱的事儿。每次用完,所有和病人血液接触过的耗材——像管子、滤膜这些——都得全换新的,直接扔掉,不能再用了。

因为这些东西是跟血液直接接触的,一旦重复使用就可能出问题,比如引起感染、排异反应之类的。

所以说,用一次ECMO,不只是机器贵,光是这些一次性的东西就得好几万块。这也是为啥一旦进了ICU,花钱就像开了水龙头一样止不住。

大家都觉得ICU是离鬼门关最近的地方,是救命的最后一线希望,很多快不行的病人都会说:“不管花多少钱,我也要试试。”就算把家底掏空也认了,只要能活下来。

现在国家政策其实挺好的,医保能报个七八成,但问题是——ICU花钱太快了,一天几千、上万都很正常。有时候,真的是“住进ICU就是选命,不住就是选钱”。

医生也不是逼你住进去,他们会根据你的病情和年龄来判断你值不值得进ICU,然后告诉你最权威的方案,选不选,还是你家里自己决定。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0 阅读:8

本康说趣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