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色列战机已经挂好炸弹,准备空袭伊朗核设施。就在行动前最后一刻,特朗普突然喊停。这背后有三点考虑:
2. 经济账算不起:要是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油价可能涨到150美元一桶。虽然美国有石油储备,但也撑不了太久。有意思的是,中国趁机加大了原油进口,现在中美两国手里握着全球40%的石油储备,这倒是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3. 政治机会难得:3月份伊朗突然放出谈判信号,正好赶上特朗普想在外交上搞点成绩。4月在阿曼的试探性接触虽然没谈出什么,但至少双方愿意坐下来谈了。
二、极限施压为何失灵?特朗普这招"边打边谈"以前用过,但这次不太灵了:
军事威慑有限:美军航母开进波斯湾,B-2轰炸机也部署到位。可伊朗的新型离心机效率提高了5倍,以色列情报显示,伊朗离造出核弹可能只剩6个月时间。
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通过阿联酋给伊朗传话,提出新协议框架。但伊朗态度很硬:不解除制裁免谈。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报告显示,伊朗已经囤了不少高浓度浓缩铀,随时可以升级成武器级。
三、核危机到了什么地步?伊朗核计划已经到了危险边缘:
1. 技术突破:新型离心机让浓缩铀效率大增,以色列估计伊朗半年内就能造出核弹。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都急了,说伊朗离原子弹"不远了"。
2. 军事打击没用:美国自己推演发现,就算打掉伊朗核设施,他们很快就能重建,而且报复行动会让美军付出惨重代价。以色列原计划5月动手,被特朗普硬生生按住了。
3. 核查难题*:伊朗不让查军事基地,美国怀疑他们在全国70多个地方偷偷搞核活动。中国提出个折中方案:美国先松点制裁,伊朗暂停高浓度铀浓缩,但美国国内鹰派不买账。
四、能源市场会受什么影响?霍尔木兹海峡打个喷嚏,全球油价就得感冒:
油价波动:现在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按理说油价该跌。但中东一紧张,地缘风险溢价就让油价涨了25%。高盛预测,要是真打起来,油价可能突破100美元。
各国对策:美国放出5000万桶储备石油,中国加大进口,两国手里握着全球40%的储备。欧盟则在加速搞新能源,今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能要破1500万辆。
新能源崛起*:全球电力需求每年涨4%,中国在光伏和电池领域用电量已经赶上意大利全国用电量。可再生能源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五、中东各国怎么站队?周边国家都在走钢丝:
-沙特很纠结:一边跟着美国制裁伊朗,一边又通过中国牵线和伊朗缓和关系。去年花100亿升级导弹防御系统,明显还是防着伊朗。
伊拉克最难做:境内既有美军基地又有亲伊朗武装,动不动就挨火箭弹,政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以色列不听话:内塔尼亚胡公开说"以色列的安全不能靠别人",暗地里测试新导弹,射程能覆盖伊朗全境。但美国明确反对以色列单独行动。
六、未来三个月关键在哪?4月19日的罗马会谈至关重要:
核心分歧:美国要伊朗停止高浓度铀浓缩,接受随时检查;伊朗要先解除制裁,还要保留低浓度铀浓缩权利。两边差距太大,谈成的希望渺茫。
军事准备:美国制定了"斩首+网络攻击"的组合拳,以色列加速部署新导弹。
国际调解:中国提出的分步走方案得到俄罗斯和欧盟支持,但美国国内强硬派不答应。
中东现在就像个火药桶,美伊谈判是决定引线长短的关键。特朗普想在选举年搞个大新闻,伊朗则想突破核限制。全球投资者得盯紧原油和黄金价格,这场博弈的结果,可能改变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接下来的三个月,每一周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