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6 日,上海国际赛车场迎来百余名车手的激烈角逐,CKC 中国卡丁车锦标赛 R1 上海站圆满收官。紧接着,4 月 11 日至 13 日,这项备受关注的赛事移师澳门,在路环小型赛车场展开第二站的较量。

CKC 中国卡丁车锦标赛的来头不小。1997 年创办至今,它一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CAMF)主办,是国内卡丁车领域的顶级赛事。赛事采用分站赛积分制,2025 赛季从 3 月持续到 10 月,总共设 8 站,上海、澳门、广州、株洲等城市都在赛程版图内。每站比完算一站成绩,等年底最后一站结束,再综合全年表现排出总名次 —— 这种赛制既考验车手的临场发挥,也看长期稳定性。

别看卡丁车常被当成游乐园里的娱乐项目,其实它是职业车手的摇篮。舒马赫、咱们国内的 F1 车手周冠宇,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过去中国难出顶尖赛车手,很大原因是国内卡丁车运动起步晚,有天赋的孩子得早早送国外训练。在欧洲培养十几年,光费用就得千万级,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而且孩子长期远离亲人,还要适应文化差异。CKC 的意义就在这儿 —— 不用漂洋过海,花费相对可控,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接触专业训练,所以大伙都叫它中国赛车手的 “黄埔军校”。

这次澳门站的赛道挺有门道。路环赛道全长 1.2 公里,宽度 10 到 12 米,短短距离塞了 10 个弯,其中 5 个是特别难的 “发卡弯”,平均每百米就有个弯道要过。T3-T4 组合弯更绝,是少见的 “反 S + 盲弯”,车手得在 200 米内完成 180 度转向,还得处理 5 米的海拔落差,刹车、转向、给油的时机稍微差一点,成绩就受影响。不过对观众来说,这种高难度弯道看着特别过瘾,能看到车手各种极限操作。

赛道周边的风景也给比赛添了点特别的味道。车手飞驰时,旁边就是葡萄牙风格的老建筑、教堂尖顶,引擎声混着澳门老城的烟火气,竞技之外多了份文化氛围。

比赛规则上,CKC 澳门站严格参照中汽摩联的标准,也结合了国际卡丁车联合会(CIK-FIA)的规范。赛制设计挺讲究,分官方练习、排位赛、预赛、超级预赛、决赛五个阶段。先让车手熟悉赛道,再一步步筛选出状态最好的选手。

组别设置覆盖全年龄段。Mini ROK 组(7-12 岁)、Cadet 组(8-12 岁)主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基础技术;Junior 组(12-14 岁)加强系统性训练;Senior 组(15 岁及以上)和 KZ 组(专业级别)就是高手间的较量了。统一用 VEGA 轮胎和 VORTEX 引擎,特别是 VORTEX 这台 125CC 的发动机,涡旋进气设计,能输出 34 马力,扭矩 20.2 牛・米,比上一代性能提升不少。底盘用航空铝材造的,轻了 15% 还更耐撞 —— 设备统一,比的就是车手真本事。


决赛日的战况挺精彩。儿童组里,11 岁的 33 号韩兆恩拿了冠军。别看年纪小,过弯时的沉稳劲儿一点不输大孩子。成人组竞争最激烈,244 号唐子萱和 203 号孙一北从预赛就咬得紧,决赛唐子萱在 T5 弯靠精准走线反超夺冠,238 号张孝贤也紧追不舍拿了第三。
大师组的较量充满戏剧性。300 号武守臣超级预赛第一,决赛守了大半程,结果最后两圈被 399 号卢飞找到机会超车,屈居第二;383 号易家俊稳扎稳打拿了第三。赛后武守臣复盘时直叹气:“T8 弯刹车晚了半秒,不然结果真不好说。”

从上海到澳门,CKC 这两站比赛展现的不只是速度与激情。它像个阶梯,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车手都能找到成长空间。对观众来说,既能看到专业竞技的紧张刺激,也能见证小车手们的蜕变。周冠宇 2007 年在 CKC 前身赛事起步时,可能也没想过自己会站上 F1 赛道。如今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门口接触这项运动,谁又能说下一个 “中国周冠宇” 不会从 CKC 的某个弯道里诞生呢?

随着澳门站落幕,车手们又要奔赴 5 月中旬的广州站。每一站都是新挑战,每个弯道都藏着可能性。CKC 不仅是场比赛,更是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缩影 —— 它带着本土车手一步步积累经验,也让更多人看到,赛车这项运动,正在中国扎下更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