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刘伯承到济南养病,杨得志却下了逐客令:您不能住在这里

沐言体育 2025-04-23 15:55:18

60年代,刘伯承元帅身体不好,专门来到山东济南养病。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却对他下了“逐客令”,让他离开济南。

这是怎么回事呢?杨得志对刘伯承有什么意见吗?

战争中的刘伯承与杨得志

众所周知,刘伯承在军中地位很高,他有着很强的军事才能,在红军时期三次担任总参谋长,指挥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著名的军事行动。

而杨得志则是刘伯承手中的一把利剑,能完美执行刘伯承的各项军事指令。

在强渡大渡河战役中,刘伯承指挥,杨得志执行,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让红军又一次绝处逢生。

在艰难的长征路上,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每次见面杨得志都尊称刘伯承为“老首长”。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更是特意点名把杨得志调到自己的第一纵队当司令员,足以体现出刘伯承对杨得志的认可。

尽管后来,杨得志因为各种原因被调去了华北战场,脱离了刘邓指挥,但俩人私底下也是一直有着联系,关系非常好。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婉拒出任总参谋长,而是去办了军校。

在为军事学院奔走期间,刘伯承更是亲自点了杨得志的名字,让他担任系主任。

要知道,当时刘伯承身边还有不少优秀的人选,比如韩先楚、陈锡联等人,但是刘伯承却独独选中了杨得志,想来对他是非常放心的。

不过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杨得志却是闹了不少笑话,这些从打仗中脱颖而出的将军多是泥腿子出身,文化水平很低。

现在也大都四五十岁了,让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整天抱着课本学习,看着书上一个又一个绿豆大小的文字,可谓是非常痛苦了。

对打仗非常擅长的杨得志碰到学习那真是犯了难,俄文背了一遍又一遍却是怎么都记不住,杨得志学的非常痛苦。

他还借来了许多俄文书籍,甚至让自己的妻子每天给自己开小灶,但是没办法,真是学不会。

苦恼的不行的他,便想出来了个歪点子,他借着给外教送资料的时候和外教老师达成了协议,让他上课不要提问自己检查功课。

对方和他关系不错,就答应了下来,杨得志因此过了一段舒坦日子,开始他还挣扎一下觉得尽管老师不提问自己也要学点。

后来干脆直接摆烂了,直到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外教老师忽然叫自己回答问题,他什么也看不懂,又尴尬又郁闷,说好了不提问自己的。

但其实不是外教老师出尔反尔,而是刘伯承发现了他的外教老师的“秘密协议”,便专门点名要提问他的。

杨得志知道后,老脸一红,有点羞愧,自己都多大年纪了搞这种事还被老首长发现了。被此事激到后,杨得志便不再做小动作,从此踏实下来刻苦学习俄文,最终有不少进步。

后来杨得志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还在说:“多亏了老首长逼了自己一把,不然自己可能也就没有这么大的进步。”

一桩桩一件件,都证明刘伯承和杨得志这对上下级关系是非常好的,刘伯承对杨得志向来欣赏有加,而杨得志对刘伯承也是十分尊重。

但后来,刘伯承去济南养病时,作为济南司令员的杨得志为什么会对刘伯承下了“逐客令”?

“逐客令”始末

任何人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那必然是吃过了无数的苦,从一次次失败与教训中走出来的。

所以,任何人都会犯错误。1958年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在工作中便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他对此做了深刻的反思之后,便想辞去现有的职位休养一段时间。

一是因为自己需要重新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未来的工作规划,二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实在是不太好了,急需要修养。

早在1946年的时候,刘伯承的右眼就被子弹击中,因为医疗水平有限,几经辗转,好在后来遇见了德国的沃克医生。

但此时伤口早已溃烂,必须要刮去腐肉才能治疗。但是伤口比较靠近大脑,打麻药可能会有后遗症,比如说脑子不太清醒,刘伯承得知后坚决不同意。

最后他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整整72刀,他以钢铁般的意志硬扛了过来,最终手术成功,但他右眼也因此失明,颅骨残留的弹片经常会引发周期性疼痛。

在后来的战争中,更是多次受伤,身体上布满了战争留下的伤痕,年轻的时候不显,现在年纪一大,身体就各种疼痛难忍。

无奈之下,只得先放下手头的工作,修养一段时间。1959年,他正式向中央提出辞去现有职位,并请求前往济南地区休养。

鉴于刘伯承年事已高,且解放战争时期遗留的旧伤长期未愈,组织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

1959年1月9日,刘伯承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了北京,前往济南。但为什么要选择去济南休养呢?

刘伯承是有自己的私心在的,自己非常欣赏的老部下杨得志在济南兵团当司令员,两人可是很久没见啦,这下可以好好的叙叙旧。

另外就是,济南这边医疗养护水平在当时是比较好的,可以为自己的身体提供比较好的保障。

杨得志知道刘伯承来济南之后,自然也是非常开心。在刘伯承刚到济南的这一段时间,杨得志几乎每天都来看望自己的老首长。

刘伯承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杨得志就急的不行,为其找医生看护,还专门邀请刘伯承到自己家里来休息。

可是这样的热情还没持续几个月,杨得志就找上了刘伯承,对他说:“老领导,你不能再呆在济南了,赶紧离开吧。”

当时正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社会运动,各地爆发了不少游行和集会,社会也不够安稳。

而刘伯承作为“受到批评”退居二线的老首长,身份比较敏感,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与叨扰。

杨得志对此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他个人力量有限,实在是无法在这混乱的局面中百分百保证刘伯承的修养不受干扰。

在这之前,就有人因为刘伯承特殊的身份找上门来,这对刘伯承的身体恢复造成了直接威胁。

于是在这天杨得志便主动跟刘伯承说明了情况,建议刘伯承去南京军区许世友那休养。

一是因为南京现在局势还算平稳,再者许世友治军森严,有他在,没人敢打扰老首长。

刘伯承也是非常理解杨得志的顾虑,他自然也是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便听从了杨得志的意见前往南京休养。

杨得志这一“逐客令”看似不近人情,但实际上确实他对老首长最深沉的关心与爱护,他深知刘伯承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无法再承受过多的压力和波折。

事实证明,杨得志的做法是正确的。刘伯承来到南京以后,这边的局势确实是好很多,且医疗水平也很是不错,他在这疗养过后便重新回到了北京参加工作。

对于这段往事,杨得志从未提起过,但后人对刘伯承先去济南,后又到南京这个事情猜测纷纷,以至于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

直到晚年,杨得志才出面澄清了这个事情。他们之间的故事彰显了一段复杂的革命情谊,从战场上到而今的和平年代从未变过,令人赞叹不已。

信息来源:

《刘伯承传》

刘伯承:意志如刚的“军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1.04

0 阅读:33

沐言体育

简介:楚悦琳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