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3日,天安门广场人声鼎沸,毛主席在这里主持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红卫兵接见活动。
在城楼的某个角落,遭受批斗和排挤的刘少奇遇见了处境相似的邓小平。他走近邓小平,关切地问道:“小平同志,最近还好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邓小平如是表示。
"不用担心,专心学习就好。"刘少奇表示。
刘少奇和邓小平由于在经济政策、治国方略上观点一致,都反对"文革"并坚决抵制林彪、江青集团的恶行,因此被归为同一派系,成为党内斗争的主要目标。
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被定性为"党内头号资本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与此同时,时任中央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也被认定为"党内第二大资本主义路线代表"。
面对时代的狂澜,两位领袖虽处境艰难,却未丧失气节。他们选择暂时隐忍,以图后计,但内心的光明磊落与坚定信念始终如一。
命运无常,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次简短交谈,几句鼓励与问候,竟成为了他们永别的时刻。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不幸逝世,而邓小平当时正在江西接受劳动改造。
在"四人帮"倒台后,邓小平重返政坛核心,开始全面主持中共中央事务。
在第十一届十三中全会期间,众多领导干部的功过获得公正评判,一批老同志得以恢复名誉并重返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党内外的广泛呼声将刘少奇案件视作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冤屈,纷纷呼吁中央进行重新审查。
邓小平始终怀揣着为昔日战友刘少奇恢复名誉的深切愿望。这位伟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为这位曾经的革命同志洗清冤屈。
1978年12月24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之际,邓小平接到一封呼吁为刘少奇平反的信件,随即作出指示:"请政治局成员审阅,由中组部进行调研。"此举促使中央将刘少奇案件的重新审查纳入重点工作。
在1979年2月22日的中纪委会议上,邓小平要求对刘少奇案件展开重新调查。根据陈云的提议,由中组部和中纪委联合选派人员,组建专门的复查小组负责此项工作。
对刘少奇案件的重新调查工作于当年启动。11月份,调查小组完成了《刘少奇案件复查报告》并呈报中央,该报告系统推翻了此前《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中对刘少奇的所有指控。
在12月份,邓小平建议将这份报告作为中央对刘少奇案件作出平反的正式文件。
刘少奇平反决议的起草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刘少奇案件的处置关乎文革十年的历史评价和领袖声望,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冲击毛泽东的公众形象,更可能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动荡。经历十年动荡之后,稳定局势已成当务之急。
在1980年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会议核心议题之一就是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邓小平提出的"要坚持正确方向,避免全盘否定毛泽东及其思想"这一重要指示,展开了深入而激烈的辩论。
在审议刘少奇平反事宜时,委员们对是否提及其过往错误陷入两难。
邓小平的这番言论令在场众人顿感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邓小平指出:"在评语中加上这句话并不会损害刘少奇同志的形象,他与其他人情况不同。若平反决议中缺少这样的表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仿佛所有过错都归咎于毛主席一人。"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每个人都难免犯错,与少奇同志相比,我们犯的过错更多,应当客观承认他同样存在失误。这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
邓小平向世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共产党勇于面对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正是凭借这种无畏的自我革新精神,纠正错误、恢复正轨的历史任务才得以顺利实现。
在2020年2月的最后一天,中共高层正式作出决定,为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
在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仪式中,邓小平同志亲自发表悼词,对其生平事迹给予了充分赞誉。
经过邓小平三年的不懈努力,刘少奇冤案的平反工作最终顺利完成,这让他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