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播放到第十集,再次让人领教了范渊的狠辣,不仅请来了奉兴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金衢兵备道的马文才来助阵,更是利用马文才,借金安知府黄凝道之手,将曾经救助过帅家默的讼师程仁清杖打十下。随后,还派人在路上,将程仁清暴揍一顿。
范渊,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相当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处级离退休老干部,范渊为何敢这么狠,就不怕奉兴巡按御史刘景参奏弹劾吗?
奉兴巡按御史刘景在见到范渊时,曾说过:“范老乃官场前辈,当年威名赫赫。”可见,范渊在官期间,也是声名在外,不是普通官员。
刘景在范渊请他的宴席上,又说:“范老蒙天子御赐,宪台乡贤牌匾,又以奉直大夫荣退,应该本官先敬您才对。”
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宪台。本乡、本县有才能,有声望,大多曾经为官,又被本地老百姓所推崇的名人,被尊称为“乡贤”。这就是宪台乡贤的来源。
范渊原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退休时,被皇帝御赐宪台乡贤牌匾,是对他的一种褒奖,也是为了发挥范渊作为宪台乡贤的作用。
奉直大夫,是个散官,没有具体职务,正五品。范渊退休时,皇帝给个奉直大夫,让他退休后享受正五品的待遇,这是恩宠了。
范渊则对刘景说:“我们这些人年事已高,远离宦海,不过在朝廷当中,还有那么几位故旧。如果您要需要帮衬,尽管吩咐。”
范渊这句话,可以用金安府知府黄凝道对刘景的话来解释:“你可不要小瞧这些致仕的乡宦乡绅,这范渊,以前是入朝为官,什么姻亲呀,故友啊,阁老啊,不计其数,都能织出一张大网来。”
范渊通过姻亲、同窗、故旧、下属等等各种关系,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网,你帮我升官,我帮你买田,成为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马文才一个不学无术的学渣,都能成为奉兴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金衢兵备道,就是得益于范渊的关系网。
而范渊能在金安府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开赌场、买良田,欺行霸市,就要从明朝的乡绅体制说起。
明朝的行政管理,从京都内阁六部到省、府、县,却不到乡、村一级。地方百姓,对官员不大相信,也听不懂旨意内容,如何将上级旨意传达到乡村一级?这就出现了夹在老百姓和县衙之间的乡绅。
明朝对于退休的官员,大多安排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担任乡绅这个角色,帮助朝廷做好与百姓的思想沟通,继续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乡绅这个角色在明朝越来越多,更是成了县衙与乡村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譬如范渊,本身就是京官致仕,在乡里说话有分量。退休后,皇帝御赐给他宪台乡贤牌匾,又给了个奉直大夫的荣誉,就是为了他能帮助朝廷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
乡绅阶层,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当地官员对他们多有倚重,于是仗着自己的身份,与官员勾结一起,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大肆侵占百姓利益,成了既得利益者和当地的特殊阶层。
譬如范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网,勾结当地官员,结党营私,不仅兴办赌场,大量占有私田,还让兴安府下八县结成盟约,同进共退,将兴安府打造成自由地一样,让外人泼水难进。
帅家默的父亲帅敦诚,之所以被栽赃侵吞丝绢税,就是因为他的丈量田亩之术,触到了范渊的隐田利益,被范渊安排人手烧死,还被污蔑为“畏罪自杀”。
只不过,范渊请来马文才,可是一招败招。不仅将讼师程仁清推到了对立面,成为帅家默“人丁丝绢案”的军师;更是让金安府知府黄凝道和奉兴巡按御史刘景更加小心谨慎,精诚合作对抗范渊。
更多精彩解析,下期见!
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记得关注“昏鸦的啰里啰嗦”!
往期回顾:显微镜下的大明!听懂了程仁清与同窗的对话,才知道他为何做讼师显微镜下的大明!知道了巡按御史刘景的职权,就明白范渊为何害怕显微镜下的大明!听懂了邓知县的一番话,就知道丝绢案为何难查显微镜下的大明!范渊、刘景、黄凝道等官吏,几品官,谁官大?显微镜下的大明!马文才出场,为何却成了范渊的败招,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