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忠魂:左权将军的壮烈一生与不朽传奇

卿何郡主说历史 2025-03-14 17:07:56

朱老总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国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首诗是专门写给壮烈殉国的左权同志的,左权是我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

周总理曾说他是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老总称赞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的一生短暂且光辉,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5年,左权出生在湖南一个贫困的家庭,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深受母亲坚强与疲劳的品格影响,因此他也形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他自幼聪慧过人,8岁读私塾,10岁能写诗作对,11岁的时候进入小学学习,名列全茅。

当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时候,左权在村里谴责起卖国行为,升入中学之后,在宋时轮的介绍下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社,后来又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决心外出追求进步。

1924年,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同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战斗,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周总理说左权同志的革命信仰便由此而生,后来他所在的讲武堂并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所以他也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进入黄埔军校之后,在陈庚同志的引荐下,他结识了党史的政治部主任周总理,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他在黄埔军校中的不俗的表现,因此被称赞为“黄埔新星”。

1925年左权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两年之后,他又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刘伯承,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留学苏联期间,因为从来不主动向王明靠拢,所以引发了王明的不满。1928年,因为左权和一些留苏的同志在宿舍里吃了一顿中国饭,王明知道之后便说他们是浙江同乡会,有托派的嫌疑,从此之后左权就受到了组织的严格审查。

1930年,左权回国进入苏区,但是1931年王明在党内取得了领导地位,他们把在苏联的旧账带回国内清算,当时左权也成为了这次运动中最大的受害者,1932年被撤销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一职,并且给予留党察看的处分,此后左权多次申诉,但是王明始终没有撤销他的处分。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中,王明见彭老总还大骂:你们的党性去哪里了?左权是托派,你们为什么还要让他当参谋长!

1934年10月,左权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他亲自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到达陕北之后,他带领红衣军团长率领这支中央红军的主力参加了东征,西征等战役。

1940年朱老总回到延安,彭老总向朱老总反映说左权虽然为副参谋长,但肩负的就是参谋长的职务,仅此一点,从工作上着想应该拿掉他头上的帽子。1941年晚上,左权找到了彭老总流着泪说:王明在中央,我永远也翻不了身!

1942年5月25日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与辽县马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当时被包围的还有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及其党校,新华日报等机关数千人。

在千钧一发之际,总警卫连要护送左权先走,但是他一口回绝说:北方局和党校那么多的同志需要我,我需要留在后面指挥和大家一起突围。

于是左参谋长和大家在一起的消息迅速在突围人员中传开了,没有作战经验的机关干部们信心倍增。

在这次突围过程中,左权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保全性命,第一次是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的时候,连长唐万成率部返回专程接应左权,此时左权断后掩护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作为高级指挥员他应该迅速撤离,但是左权一口回绝并严令他原路返回,保护好总部首长。

当左权率领最后一批同志冲到距离十字岭顶峰十几米处的时候,敌人炮火十分密集,一颗炮弹在他的身旁爆炸。

作为一名老兵他应该知道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爆弹射来,他应该先卧倒随后一个侧翻滚,就可以避开第二颗炮弹,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

他连腰都没有弯下,站在高地上一直大喊着指挥突围,完全将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果然第二颗炮弹又向他射来了,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硝烟过后,他的身影也从伤口中消失了。

左权同志英勇牺牲,而他当时所带领的同志们都因他的嘱托安全突围。

左权牺牲的消息传开之后,举国同哀,太行人民把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并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左权将军之歌》,以永远怀念这位热血洒在这块土地上的英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