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在网上发文到:
突然想到的:为什么大家都在抱怨被各种 app 偷听和推送广告,但没有厂商做物理关闭麦克风的手机?是因为跟软件行业的利益捆绑太深吗?
随后魅族员工“布鲁卡”表示,“其实老罗这个需求,Flyme 里面很早就有隐身模式, 开了全部物理权限都用不了”
就有网友评论,魅族宣传的不到位
确实,如果他不提,可能很多使用魅族手机的用户都不一定知道这个功能,那更别提没有用过魅族的潜在用户了。如果魅族宣传到位,可能就可以吸引注重隐私的顾客购买了。
魅族作为中国大陆最早发布智能手机的厂家,成立已经22年了,但是发展的却越来越差。其中是不是有一部分宣传不到位的原因,如果去问很多不关注互联网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魅族这个品牌,还以为是什么杂牌。
魅族做手机这么多年,培养的人才众多,却无法留下来。当年备受好评的flyme系统,人才都已经被其他厂家挖走。
现在备受好评的系统OPPO ColorOS的设计总监陈希就出自魅族,是前Flyme视觉总设计师。
魅族很多很多好的设计:
小圆圈首次出现在MX2上,将返回、锁屏、语音助手等功能集成于一个虚拟按键,搭配呼吸灯设计,成为魅族经典符号。其设计灵感源于黄章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强调简洁与功能性结合。
mBack:在魅蓝Note2上首次应用,通过腰圆型Home键结合按压交互,支持返回、主页、多任务切换等操作,成为安卓阵营首个实现“一键多用”的交互方案,被广泛模仿。
极窄边框与COF工艺MX系列多次刷新全球边框宽度纪录(如MX2的3.15mm、MX3的2.9mm),魅族17更通过COF工艺将屏幕下巴缩至3.3mm,屏占比达92.2%,实现“视觉四边等宽”。魅族21系列采用1.74mm极窄物理四等边设计,搭配三星旗舰直屏,兼顾视觉冲击与握持舒适度。
白色面板与材质工艺魅族坚持使用成本更高的白色面板,通过多层油墨镀膜工艺(如MX3的TOL单玻璃贴合技术)实现高良品率与独特质感,赋予产品“高贵优雅”的辨识度。采用IML薄壁成型技术(如MX3后盖)和星闪工艺玻璃(如魅族20 Pro),平衡耐磨性与美观度。
画屏(副屏)魅族Pro7首创“画屏”设计,通过副屏实现消息提醒、天气显示、MP3播放等功能,开创了手机双屏交互的新范式,虽因市场接受度有限未普及,但被视为行业创新标杆。
环形闪光灯与呼吸灯MX系列首次引入环形闪光灯,兼顾照明与美观;呼吸灯在熄屏时通过呼吸频率提示消息,成为魅族设计哲学中“细节关怀”的代表。
重量平衡设计魅族17通过调整内部结构实现“上下50%重量分布”,重心集中在机身中部,提升握持稳定性,成为手感优化的典型案例。
Pro7把魅族搞伤了,当时被大众批判的不行,说画屏没luan用,讽刺的是,后来华米ov纷纷搞起了这东西,结果当初的大众又秒变真香舔狗,只能说,不怪用户没见识,只怪魅族太超前吧,优秀的人,前行的道路总是艰难又孤独的。
当初拿了阿里那么大的投资结果万年联发科[呲牙笑],再怎么优化联发科当时的技术还是属于种低端!不像现在高端的也能跟高通不分上下![得瑟]
呵呵,当年的联发科上了魅族旗舰,转头就上了小米低端机,电话信号还不好,那年直接弃用魅族
你可以喷魅族手机,但没办法喷flyme系统 这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系统没有之一 当年从魅族换到荣耀 实在是用不习惯,用了两个月,又换回了魅族
魅族本来是国内最有可能媲美苹果的手机品牌,黄章也是最有可能比肩乔布斯的国人,可惜在一些关键节点犯了错误,又硬刚高通,加上被人背刺,黄章还在巅峰隐退早早隐退,导致魅族的没落,即使后来再度出山也难以力挽狂澜了
系统还是魅族的好 其他的基本都借鉴魅族的系统功能来吸引用户,像小窗口 单边拉出
前几年700块买的魅族在地下隧道也有信号! 上网毫无影响!隧道里的其他人手机全部不能用!苹果手机完全就是砖头!确实是功能很强!宣传不太强!
最爱呼吸灯[爱心]
魅族,手机界的`黄埔军校′
我准备换回魅族了,从m8开始到现在,Android中间换过lg,中兴,oppo,其他的都是魅族,总体魅族比其他的好用点,华为系统感觉乱,充电兼容性差,小米系统也是比较乱
小圆圈,mBack,卡片式任务管理。09年奔迈的webOS已经在用了。
罗太君不死天理难容
可惜了,生不逢时
魅族不是宣传不到位?而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差点买21pro 思前想后 最后买了x100sp
手机性能都不能处理好 其他哪里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