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笼罩在半导体企业头上的阴云。在这会关键时刻,大多数芯片厂商可以缩减产能,将投资计划往后推延,以安全度过未来两三年内的芯片寒冬期。
但中芯国际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建厂扩能,似乎外部市场的糟糕形势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为何?
芯片厂商们开始为库存太多头疼
早在去年的时候,美光科技就曾在季度业绩上表示,2022年开始,将会出现短期的芯片产能过剩。但当时,美光科技的分析认为,这只是行业一次短暂的停留,等到下半年,芯片市场又会恢复正常。
现在再回想起来,美光科技怕是后悔不迭了。现如今,芯片饱和已经代替了芯片荒,而且这个趋势下去,未来几年,芯片市场都将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要命的是,因为此前的芯片荒,美光不仅将产能提升到了最大,并提前库存了大量的芯片。
现如今,这些芯片大都成为了滞销品,不得不降价甩卖。美光科技的遭遇只是芯片市场的一个缩影,英伟达,高通等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前几日表示,我们发现自己的库存过剩,准备将显卡已低于正常市场价的价位销售(游戏爱好者有福了)。另一边,高通则是因为卖不出去芯片,转身开启新业务,服务器芯片。
寒冬期将至
半导体行业经历了神奇的两年。过去的这两年,全球受疫情影响,大大小小的产业都受到了影响,进入下滑期。但半导体产业却逆流而上,不仅没有受多大影响,反而爆发出极大的需求,出现了芯片荒。
芯片厂商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好不快活。对于投资半导体行业的人来说,这两年也是他们的黄金期。半导体行业沉溺于其中,内卷也变得相当严重,所有厂商基本上都在建厂扩能。全球芯片产能在短短数年内暴增了几个度。
但半导体行业不可能一直这么火热下去,现如今,寒冬期将至。市场需求突然萎缩,产能却没能跟上调整的步伐,囤芯片的那些厂商更是囤了个寂寞。芯片价格也开始慢慢恢复正常,有的甚至暴跌九成,变成了白菜价。
中芯国际扩能,一点也不虚
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中芯国际站了出来,宣布将投资75亿美元(约520亿人民币),在天津建造12英寸晶圆厂,扩大28-180nm芯片的产能。预计产品将用于通讯、智能汽车等领域。
消息一出,不少人直呼中芯国际是真的“勇”,难道中芯国际不知道芯片市场下行,需要好几年才能恢复吗?像海外制造商,只敢扩能高端芯片,并且将扩能计划拉长到十年这样的长时间跨度内。就是为了绕开未来几年的寒冬期。
其实,中芯国际不是莽夫,其之所以扩产,是因为国内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会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尤其是28nm及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将不会进入寒冬期。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正在经历关键的国产替代期,国产芯片将大规模取代进口芯片。
此前,我们提出的计划是实现70%的国产自主。现如今,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如此,国产芯片的需求将不降反增,和全球芯片产业形成逆向对比。可以说,这是由我国特殊的情况决定的,所以中芯国际,该扩就扩,他是一点也不虚的。
以前吹联发科,现在吹中芯,下次吹啥?
中低端市场占市场比例更大,也是目前合理选择。
进口换标签[笑着哭]
等机器到来,机器不来就死了
光刻机自主研发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 EUV光刻机去哪找?
28纳米工艺国内产业链应该能支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