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冲里走出的少年壮志

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层峦叠嶂,青山环抱,肥沃的田垄纵横交错,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湘楚韵味。1893年12月26日,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了韶山冲的宁静,毛泽东诞生于此,就此拉开了他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大幕。
韶山冲的清晨,总是伴随着袅袅炊烟与清脆悦耳的鸟鸣悠悠醒来。幼年的毛泽东,就在这片宁静祥和的乡村度过了他最初的懵懂时光。年仅3岁时,他便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在长辈们绘声绘色的口口相传中,初步触摸到简单文字背后蕴藏的智慧与道理。时光悄然流转,毛泽东长到了8岁,这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迈进了南岸私塾的大门,正式开启了系统的学习生涯。
他的启蒙老师邹春培,是一位饱读诗书、治学严谨的老者,在当地颇有名望。初次见面时,邹春培便被毛泽东那一双明亮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深深吸引。在学堂里,当其他孩子还在为识字、背书而抓耳挠腮时,毛泽东却像一颗闪耀的星辰,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有一次,邹春培准备为他点书,毛泽东却神态自若,认真地说道:“春培阿公,您不用点,我背就是。”说罢,他语调沉稳、吐字清晰,不但能将所学内容流利背诵,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对书中的道理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填红蒙字时,他也不愿循规蹈矩地依样摹写,偏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书写,写出来的字笔画有力、结构规整,竟比那些照着填的同学还要工整漂亮。如此出众的天分,让邹春培不禁对毛泽东的母亲文氏竖起大拇指,由衷夸赞道:“五十婶子,你家这个学生有些特别,日后定非池中之物。”因他聪慧过人,在学堂里,大家还给他起了个“省教员”的外号,仿佛他无需老师过多教导,仅凭自身就能轻松领悟知识的精髓。
除了在学堂里刻苦攻读《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毛泽东对世间万物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韶山冲的山水间,处处留下了他探索的稚嫩足迹。农忙时节,他总是像个小大人一样,跟着家人下田劳作,亲身体验农事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休息时,他便静静地坐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广袤无垠的田野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思绪飘向远方,陷入深深的思考。晚上,昏暗的灯光下,他常常手不释卷,一本本古籍在他的指尖被反复摩挲、翻阅,书中的故事和蕴含的深刻道理,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他的内心世界,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毛泽东的母亲文氏,是一位善良淳朴、虔诚向佛的女性。她的言传身教,对毛泽东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母亲的熏陶,少年毛泽东曾对佛教深信不疑。在韶山冲,他与一位下山的和尚萧贵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时常跑去和尚那里借阅经书。从萧贵桶手中借来的一叠叠散发着墨香的经书,让他对佛教的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尽管后来他逐渐摒弃了宗教信仰,但对佛教经典的浓厚兴趣却一直保留在他的心底,成为他知识体系中独特的一部分。
10岁时,毛泽东偶然间接触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就此被书中精彩绝伦的故事深深吸引,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些小说里英雄豪杰的传奇经历、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他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波澜壮阔与精彩纷呈,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对正义和英雄主义的向往。在那个小小的私塾里,他总是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翻开这些被视为“杂书”的小说,沉浸在精彩的情节中无法自拔。当老师的脚步声渐渐走近时,他又迅速将正书盖在小说上面,假装认真诵读,可眼神中还残留着对书中世界的意犹未尽。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泽东的视野逐渐开阔,他不再满足于韶山冲这片小小的天地。1910年,长沙发生的粮荒事件,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他平静的内心,激起千层巨浪。奸商们利欲熏心,囤积粮食,致使粮价飞涨,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一户靠挑卖河水为生的黄姓人家,因无力购买粮食,一家老小相继跳潭自杀。饥民们忍无可忍,前往巡抚衙门请愿,却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这件事让毛泽东深感痛心与困惑,他开始深入思考社会的不公与国家的命运。
不久后,他读到了《盛世危言》,书中对中国现状的深刻剖析,以及改良、变法的主张,如同一束强光,穿透层层迷雾,照亮了他的世界。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外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也深刻意识到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个信念在他心中愈发坚定,如同深深扎根的大树,不可动摇。
与此同时,一本揭示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小册子,更是让毛泽东的思绪飘向远方。他想起《世界英雄传》中的英雄人物,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古名句,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再也无法安于韶山冲的平静生活,决心走出这片熟悉的土地,去求学,去探索,去寻找富国强兵之策。
这年秋天,经过在东山学堂半年的学习,毛泽东心潮澎湃,抄录改写了一首诗,郑重地夹在书页里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他告别家乡、追逐梦想的铮铮誓言,也是他少年壮志的有力见证。

从韶山冲里那个聪慧好学、充满好奇心的孩童,到立志走出乡关、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少年,毛泽东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思考,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带着韶山冲赋予他的质朴与坚韧,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