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灵安往事:红武小学

桐城一派 2025-04-26 10:54:26

文/桐城一派

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七八年前,跟桐城坐在沙发上合影的老人,或许好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灵安人都认不出来。

也难怪,这位面容慈祥、满头白发的老人,离开灵安40多年,岁月如梭,物是人非,即便是我,也只能依稀记得她当年的模样。

她,就是桐城读小学时的启蒙老师,做了我5年班主任的祝静英老师。

屈指算来,祝老师如今高寿89岁,在此祝启蒙老师健康长寿!

我就读的小学,当时叫红武小学,是红武大队(即灵安村)的村小。那个特殊年代,“红”字很吃香,“红”字满天飞,灵安下辖的12个大队,有9个大队名“红”字当头(灵安往事29:文革色彩的大队名,如今仅存红旗一家)。

可能是出生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我对红武小学似乎情有独钟,骨子里一直固执地认为,灵安小学就是红武小学,红武小学就是灵安小学。

酒越久越醇,所以我很羡慕那些百年老店,百年学校,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小学母校究竟高寿多少。

前几天得到一份资料,说灵安小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2年8月乡绅钟阿德创办的千乘乡纪目墩私塾,我掐指一算,我的天哪,到今年8月,母校居然高寿103岁,妥妥地百年老校啊。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我也终于有了一所属于自己的百年老校了,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后在别人面前吹牛也有了资本。

但疑惑随之而来。据史料记载,首次出现“灵安”字头的学校,叫灵安乡中心国民学校,成立于1945年。灵安染店的非遗传人赵宝荣,当年就读于这所学校。这所国民学校与纪目墩私塾之间隔了23年,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于史料缺失,不得而知。

我并不否认当年那个乡绅钟阿德功德无量,出资办私塾,开启民智,善莫大焉,但为了一个什么“百年老校”的名头,硬生生地去扯上纪目墩私塾,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值得商榷。

这不是我胡扯。前段时间我就看到一些学校,为了高大上的百年老校这个虚名,从故纸堆里找出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所谓“前身”,年纪越大越好,甚至恨不得追溯到元明、唐宋,挂上“千年名校”才甘心。

这种事,甚至连那些大咖名校都在干。

你不如干脆说,我们学校是孔子办的,就得了。

百年赓续,饮水思源。历史传承,思源致远,讲究的是实事求是,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为了在人前炫耀。

但愿是我杞人忧天。

沧海桑田,世事更迭。

母校百年间居然11次易名,别说刻在我童年记忆中的红武小学,就是灵安小学都不复存在,包括以前耳熟能详的各村村村小名,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

凤鸣天女中心小学,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名字。

不冠“灵安”字头的小学,何谈传承?何谈赓续?就是在情感上,也是难于接受的。

灵安(红武)小学,怎么说呢,在心中,已死。

最后,一大波毕业照来袭。

给大家来个福利,让大伙儿高兴高兴,乐呵乐呵。

让伤感见鬼去吧!

看照片要有仪式感,请各位灵安小老乡焚香沐浴,正冠更衣,净手擦目,看看里面有木有你。

PS:本文得到凤鸣天女小学副校长陆炳康、退休教师杨雪林的大力支持,在次感谢!

0 阅读:4

桐城一派

简介:一本正经的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