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介穷书生,帮屠户写春联,被王爷看到,十年后成了一品大员

车仔大叔 2025-04-24 16:13:50

清朝时有个穷困的书生,为了能在京城活下去,他起初在城里帮人看相解字,后来跑去屠户家帮忙管账算钱。

过年那会儿,碰巧他正在给那屠夫家大门上贴对联,结果被刚好路过的王爷给瞧见了。王爷二话不说,直接就把这位书生领回了自个儿府里。

这个穷困的书生碰见了那位王爷,就好比“好马遇到了识马的行家”,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做官的路。十年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他现在已经是个一品高官了。

可奇怪的是,这个看上去挺穷的书生,他老祖宗那会儿其实挺有钱,家境挺阔绰的。那这中间到底出了啥岔子?咋就轮到他这辈,家里变得这么穷困潦倒了呢?

【一、家族受到牵连】

方观承这家伙,他爷爷是方登峄,在工部当主事,他老爹方式济也挺厉害,在朝廷里做内阁中书。

康熙五十年那会儿,翰林院的戴世明因为一本叫《南山集》的书闯了大祸,这事儿还扯上了方家。戴世明在书里写了南明桂王那时候的事儿,而这些事儿其实都是从方观承的曾祖父方孝标的《滇黔纪闻》里抄来的。结果呢,《南山集》这案子一爆发,方家就跟着倒霉了。戴世明写的东西,把方孝标在《滇黔纪闻》里的那些记载都给带了出来,这下可好,方家也被卷了进去。

这里面讲的大都是桂王反抗清朝的事情,而且还夹杂了不少对清朝不满的话。因为这个,方家遭了殃,方观承的爷爷和老爸都被发配到了黑龙江。

这事儿跟方孝标关系密切,方孝标生在明朝末年,后来在清朝顺治六年考上了进士,一路做官做到了弘文院侍读学士的位置。

但后来他转投了吴三桂。吴三桂起兵造反的事情败露后,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赶紧第一个举手投降。因为在跟着吴三桂那会儿,他记录了在云南、贵州那边亲眼见到的明末清初的一些事儿,所以后来就有了那本《滇黔纪闻》。

反正就是《南山集》那事儿闹出来后,方孝标那时候都已经走了,可他家里人却遭了殃。

那时候,方孝标被判的罪名是疯狂悖逆,他写的文章全是对大清不好的言论,完全不顾及君臣之间的道义。朝廷不仅没让他安息,还挖出他的尸体鞭打,最后更是把他的骨头都砸碎,撒得到处都是。

方孝标的后代子孙们因为这事儿也被扯上了关系,一直等到康熙皇帝驾崩,雍正接了班,新皇上位,宣布大赦,那些无辜受牵连的方家人这才被免了罪,能够回老家去了。

方观承受了他曾祖父的牵连,好在那时候他和哥哥年纪还小,逃过了被流放的命运。他们被送到了南京的清凉山寺,靠寺庙里的和尚们帮忙,这才有了口饭吃,活了下来。

不过,兄弟俩每年都会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上千公里,到北方探望祖父和父亲。从这能看出,方观承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当差劲,但也正因如此,更显得他是个极其孝顺的孩子。

方观承在年少时就碰到了许多难关,但这些难关并没有把他的斗志给消磨掉,反而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锻炼。这种经历,为他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从书生到一品大官】

祖父和父亲接连在黑龙江离世后,方观承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本就家境贫寒的他,这下更是没了出路。好在,他年轻时在寺庙里下功夫读书,诗书读了不少,字也写得特别漂亮,勉强能算个读书人。

后来,他就到了京城,打算在这儿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于是,他就在东华门外摆起了摊子,帮人看字算命,就靠这个手艺过日子了。

那时候,方观承碰上个算命的,这人也靠给人解字为生,算是同行了。那算命的仔细瞧了瞧方观承的面相,说他天生就是个有福之人,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说不定能当上大官呢。

方观承没太把算命的说的话当回事儿,他心里明白,现在自己混到这个地步,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压根儿没敢奢望能当上啥大官。

靠测字赚钱终究养不活自己,碰巧有个屠夫路过,瞧见他字写得漂亮,就请他去家里帮忙管账。他就去了屠夫家,帮着屠夫把一年的账目都给理清了。

春节那会儿,屠户找方观承写了对联,往大门上一贴。那字写得真是漂亮,大气磅礴,特别有范儿。说来也巧,平郡王福彭刚好路过,一眼就看到了。

一看那对联上的字写得那叫一个飘逸,我就觉得写这对联的人肯定特别有才。所以,我就把方观承请到家里来,让他当我的幕僚了。

打那以后,方观承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福彭眼光独到,心里头清楚方观承在他府上当幕僚着实有点大材小用,所以一直在瞅准时机。

雍正那时候,福彭做了定边大将军,带兵去打准噶尔。方观承被福彭挑中,当了他的军师,一起上了战场。福彭就趁着这个机会,把方观承介绍给了雍正皇帝。就因为这事儿,方观承开始了他的做官之路,后来还做到了内阁中书的位置。

福彭对方观承的官场之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到了乾隆早期,福彭大将军打完仗回到京城,方观承也跟着升了官,进了军机处,当上了军机章京。后来,他又做了吏部郎中,官职一步一步往上升,最后做到了直隶总督。

方观承没走科举那条路当官,而且32岁才开始从政,可他升官升得特别快。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内阁中书,一路升到了一品大员,做了直隶总督,这说明方观承确实很有本事。

在这短短十七年里,他一路攀升,干的全是重要岗位。这升职速度,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同时也让人由衷佩服他的本事。

【三、君臣一心】

方观承做官那会儿,搞了不少对国家和老百姓都有好处的事儿。乾隆十三年,他当上了浙江巡抚。一到任上,方观承就老往海塘工地跑,自己亲自去看工程进展。

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海塘引河那块地方已经因为泥沙淤积变成了陆地。接着,方观承多次实地查看,仔细测量,发现这里能开发出三十五万多亩可以耕种的土地,还为此制定了一套管理规矩。

这么一来,穷苦百姓也有了土地能种庄稼,能填饱肚子了。方观承把这事儿报告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一看方观承的法子,不停地夸他做得好。

第二年,方观承因为管理得好,被提拔做了直隶总督。那时候,直隶省有五条大河,其中最难摆弄的就是永定河。方观承就向乾隆皇帝提议,把原来的北大堤挪个位置,改到下口那边。这样一来,河水就能顺着地势流了,水流也就能顺畅许多。

方观承做官那会儿,他老给乾隆帝提建议,乾隆帝也都听了他的。特别是在治理永定河这事儿上,效果是越来越好。方观承做了二十年的直隶总督,这人正直,当官也清廉,乾隆帝特别看重他。

不过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那会儿,天津这些地方积了不少水,这事儿得怪方观承没管好,按理说该受罚,官位也得丢。但乾隆对方观承倒是挺宽容,没真跟他计较。

之后,方观承因某些事由遭到了其他大臣的指责,但乾隆帝并未对方观承问责,反倒是给了他更多的庇护。

从这事儿能看出,方观承给乾隆帝管水利那会儿,真的是拼了老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就因为这样,乾隆帝特别看重他,他们俩君臣之间,那是一条心啊。

【结语】

方观承这人,真的是个心系国家百姓的好官。他从一介贫寒书生,一路摸爬滚打,最后做到了朝廷一品大员的位子。这一路走来,他吃的苦、受的累,真是让人看了都心疼。

不过在那阵子,我碰上了福彭,这运气真是不错,打那以后就走上了当官的路。在官场上干的那些事儿,都是对国家、对百姓有好处的,就因为这样,乾隆皇帝特别看重我。

0 阅读:11

车仔大叔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