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周总理收到告状信,指示谭启龙:这是第一个署名给中央写信的

红史 2023-12-22 11:43:51

1961年的一天,一封“告状信”经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过目后,最终被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中。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在看过信后,第一时间亲自写信给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信中他强调:“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个署名给中央写信的,我们必须负责地看待这事。”

这封信,受到党中央、周总理的高度重视。

周总理爱国爱民之心,不需要太多的词藻来修饰,老百姓便完全能够体会到。尤其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更是将所有的心思都扑到了百姓身上。

1959年始,我们国家面临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多个省份出现饥荒,百姓们吃不饱饭,周总理为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忧心忡忡。

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周总理亲自指挥调运粮食,他每周要约好几次粮食部门的同志谈话,周总理白天有许多工作要做,大多数时候是晚上谈话,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周总理一边听汇报,一边自己用笔计算数字。

各地的粮食库存有多少?可以调出多少?粮食存放在哪里?.......几乎每一个细节上的问题,周总理都会问得一清二楚。对于有困难的地方,周总理定会竭尽全力地给予最大帮助。

对于自己的生活,周总理更是严格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经济困难时期,工作人员心疼他:“你们都是老人了,日夜操劳, 应该过得好一些。国家再困难,也不能没有首长吃得稍好一些的时候呀。”

可周总理与邓颖超大姐却十分坚持,周总理强调:“为了战胜经济困难,毛主席提出不吃猪肉,不吃鸡蛋,不吃好米,我们应该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困难时期,中央开会不招待茶。高振普才调到周总理身边做卫士没多久,还不清楚这个规定。一次会议之前,高振普让服务人员给周总理泡了一杯茶,茶钱记账。

等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叫来高振普,郑重其事地教育他:“现在我们国家是在暂时的困难时期,人民生活很艰苦,我少喝一茶,又算什么?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

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是周总理一贯秉持的原则,他对自己如此要求,对自己的亲人亦是如此要求。经济困难时期,百姓苦,周总理也同样过着苦日子。

在困厄中艰难生存的人群里,有一个人叫曹树立。

曹树立的家乡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关三村,曹树立是广饶县公安局的一名干部。我们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曹树立的父母吃不饱饭,营养不良,因患病于1960年下半年先后辞世。曹树立的弟弟,是一名边防战士。

至于曹树立自己,也因此长期食不果腹,身患疾病,他深受病痛的折磨,同时还要解决饥饱问题,长此以往,曹树立的身体越来越差,濒临绝境,曹树立鼓起勇气,决定求助中央。

曹树立以“小干部和主席谈心”为题,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字,信中他哭诉道:“我连月失去双亲, 真是万分悲痛, 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触目皆是已不为奇了。”并恳切请求毛主席:“山东情况再不能搁延了, 马上行动吧, 我的好主席。”信件的结尾处,曹树立以“十一年的候补党员、三十二岁的小干部、患病吃不饱的人”这些词汇形容自己。

曹树立还将自己如今的境遇画成一幅漫画,漫画里有两口双亲的棺材、有年轻的边防战士、有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病人,这分别是他的父母、弟弟、以及他自己。漫画被附在信中,曹树立将信件、漫画包装好,思量再三,他鼓起勇气将这些寄到中央。

1961年10月下旬,曹树立的这封信先被送到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那里,之后送周总理批阅。

通宵达旦工作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腾出时间亲笔给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写了一封信。

信中周总理指示:“对曹本人不要进行追究,让他把要说的话都能说出,因为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个署名给中央写信的,我们必须负责地看待这事。”

曹树立的这封信,让周总理的心情十分沉重,一想到老百姓吃不饱饭的艰苦生活,周总理深觉是“我们共产党员、我们各级干部的责任”,他一定要想办法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周总理给谭启龙的信

一收到周总理的指示,谭启龙毫不耽搁,亲自召开会议,传达周总理的批示。山东省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亲自找到曹树立,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并到他的家乡广饶县进行调查。

领导人关注的,不仅是曹树立一个人的生活境况,而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亲自到各县实地调查。当看到老百姓饥饿、患病的窘境,谭启龙焦急万分。

关于各县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关于写信的曹树立的真实情况,谭启龙做了一番详细调查,并整理成汇报,当月就给周总理致信。

山东省委、党中央很快做出反应。

曹树立提笔写信时,已经濒临绝望了,他是抱着“反正我也不久人世了,死尚且不怕,还怕什么”的心态写下那一字一句的,可在信件寄出后,曹树立在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心情也忐忑不安。

不久后,谭启龙派人看望、慰问曹树立,安抚他不安的心。曹树立患有肺结核病,省委为其安排疗养院,并让其接受更好的医疗和休养,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疗,曹树立终于痊愈,没有如他想象中的那般“不久于人世”。

曹树立

周总理牵挂的、领导人治愈的不止是曹树立一人,山东省委详实了解到老百姓的情况后,很快拨放救灾款、拨放救灾补助粮,拯救老百姓于困境之中,也让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渡过难关。

曹树立一直将毛主席、周总理的像挂在自家客厅,直到他年老,如果不是党中央领导人的挂怀,恐怕曹树立也难以活下去。

许多年后,曹树立仍感激涕零:“没有周总理,我就活不到今天;没有周总理,就没有我们全家的幸福生活!”

或者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周总理的党中央领导人,恐怕就没有很多人的幸福生活。

1962年底,新中国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那段时期终于过去,全国人民最困难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这样结局的背后,有周总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

即使渡过了那段无比艰难的时光,周总理在日后的岁月里,依旧保持着坚决不搞特殊的简朴作风。

六十年代初,周总理受邀赴苏,临别前他充满感慨地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道:“目前,我们国内还有困难,去年遇到了那么大的灾荒,这一年,我的头发白了很多,头发白了,还得干!”

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忘我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伟大领袖的一生,被他放在心上的人民给填满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