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每个生命都是因偶然性来到这个世界上,既然来到,就要长大。人活一世,数十载的光阴,究竟有何意义呢?著名作家蒋丹说过:“人来世上是个偶然,而走向死亡是个必然。”
人生,就是人生命的一个成长、壮大、衰老,最后到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动物以及其他生命并无区别。区别在于:人是有意识的。人的意识注入到生命之中,构成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的生活和意义是出自人自身的构建,人用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把自己变成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人自己赋予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造就自己,每个人在这场盛大的人生戏剧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人生的价值,就是把这终将走向空无的生命历程赋予意义,然后去过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
人一生下就哭是不是因为不愿意投胎做人呢?做人很苦很累,每个人都要历经酸甜苦辣的生活,为了生命的存活与延续,不停地奋斗在喜怒哀乐的人生路上,让不同的灵魂承受生活的摔打。
经历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不同的轨迹,人生每段时期必定有一段不同的生活,也许换了地点、也许换了心情,周围的人群也会变得不一样。
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植物的成熟,是状态的演变;人生的成熟,是意识的提升。岁月,变得了江山与容颜,却无法让人心自然地成长。
人生的境界,只有在经历之后领悟了多少,就有多少成长。敢于闯荡,敏于领悟,少年也英雄;若虚度光阴,心智不开,必成痴汉。
人们对年龄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活得长,见识就长,懂得就多。年长的人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我一直觉得,阅历并不是由年龄决定的,而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就像《认知突围》里说的:单纯地计算经历过多少日出和日落,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时间在人生刻度上留下的印记。
有些人只需要几年就能走过一些人一辈子走过的路,就像《教父》里的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贰
世人用商业精神取代了人生智慧,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场, 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
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厉害的人都赢在很像自己。
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活法。特别赞同《天坑鹰猎》中菜瓜说的一句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只活这么一次,凭什么认命!”
周国平说:“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就是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活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实现自己的真正追求,就能描绘出斑斓的精彩。
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自己想做任何事,只要是自己喜欢并且积极的,形式不重要,随心随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年龄,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可以的,不要让年龄成为你变老的理由。人生本来就不应该被年龄、环境,以及周围人的舆论和同龄人的成败所控制。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背负太多,只会让人生的旅途更加沉重。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
也许你现在的认知和见识尚不能看清它的模样,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莫让眼前的苟且毁掉对未来的信心,眼中有自己脚下的路,去走就好了。
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里都有着自己的步程,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只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走,总会走到该走的地方。
人们的生活常常会有两大误区:一是生活给别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莫要光顾着看别人,而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一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乐。
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的幸福,不在别人的眼里,而在自己的心里。
活给自己看是里子,活给别人看是面子。面子再光鲜,内里却破败不堪又有什么意义?莫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人生匆匆,何必要为别人的看法买单呢?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感受到的悲喜并不相通。不要贸然评价我,你只是知道我的名字,可你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过我的行为,却不知道我到底经历过什么!
成功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能够摆脱他人和传统意见的束缚,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打扰,才能沉下心来和自己对话,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提升生命的品质,创造出自己真正的价值,这未尝不是一种可贵的成功。
摩西奶奶说:“真正地爱自己,不是去牺牲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拼什么辉煌的未来,而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
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在利益的诱惑下迷失本性,为了追逐一点儿小小的利益而出卖人格和道义,以致道德沦丧、灵魂丢失、人性泯灭。
人类的身体对物质需求并不高,倘若消耗过多的精力去追求,到头来只会让心灵一片空虚。
比尔·盖茨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如果你认为拥有享用不尽的金钱,便可享受到常人无法享受到的快乐,那你就错了。其实,每当一个人拥有的金钱超过一定数量时,它就只是一种数字化的财产标志而已,简直毫无意义。”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
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
人们总是羡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湮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殊不知他们光鲜的背后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人生永远是苦乐参半的,所有的诱惑与浮华,背后都是高高堆积的代价。
浮生一梦,须臾而逝,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的过客,虚名终究只是一个晃人眼的光环,何必为了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虚头彩”而沉陷为奴呢?更何况功名再大终究逃不脱生死,每个人离去的时候,生前身后的名声都将随即飘落。
真正会生活的人是逐渐做减法的,懂得一步步走,一点点丢,走出来的是路,丢掉的却是包袱,给心做减法,路会越走越长,心却越减越宁静。有时候,不是生活太累,而是你想得太多,与其一直让自己的心负重前行,倒不如洒脱一点,把心清空,让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其实人这一生活着的意义,大概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生活删繁就简,砍掉外在多余的东西,去追求内心的自在和丰盈,这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
人活一世,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争,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给物欲做减法。
看繁华,终成空。世间繁华,只是表象,一切终将走入静穆和虚空。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以一份洒脱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
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过程。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意些什么?失意些什么?顺其自然,如行云般自在,像流水般洒脱,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我们费尽心思追问生命的意义,到头来也就是想摆脱精神的空虚。
人生如海水,潮涨潮落,但不会一直低潮,因为海平面总要恢复平静。经过一段心尘的磨练,转身后会更从容更淡然地面对一切,把握一切,人生有了质的飞跃。
感悟生命的过程,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望一望路边的一朵绮丽的花···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