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贵阳交响乐团连续两年受邀参加全国优秀乐团展演的背后

贵阳网 2025-04-26 14:14:05
5月5日和6日,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民营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将连续第二年应邀赴上海参加“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这场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音乐家协会承办的音乐盛会,汇聚了全国十家优秀乐团,作为其中之一的贵阳交响乐团,正以独特的“贵阳模式”奏响中国交响乐新声。

“受邀参演的乐团均代表着我国交响乐团或民族乐团的最高水准。”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国勇说,“贵阳交响乐团能连续两年获此殊荣,一方面源于乐团16年如一日的磨砺与成长,艺术水准的提升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乐团独特的体制机制,这种‘贵阳模式’赋予乐团独特的优势,备受业界瞩目。”

交响乐职业化发展的“贵阳模式”

贵阳交响乐团的诞生是一个创新之举。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家黄志明和王小星夫妇以“政府支持、企业出资”的新机制,创立了这家民营交响乐团。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填补了我国交响乐领域民营资本的空白,更开创了职业化运营的新路径。政府提供演出、排练场地及资金支持,企业每年注资,确保乐团稳定运营。而乐团则通过签约制、末位淘汰制等职业化管理,吸引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演奏员,外籍乐手曾一度占比超30%,乐手待遇达行业顶尖水平,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交响乐团队。

从创立之初,贵阳交响乐团便站在“巨人肩膀”上。陈佐湟、刘云志、李心草、里科·萨卡尼、张国勇等海内外音乐大师的倾力加盟,让这支以“贵阳”命名的乐团从诞生之日起便拥有世界级的艺术基因。乐团还引入国际通行的“音乐季”演出模式,卡尔·圣克莱尔、加里·格拉夫曼、伊利亚·卡勒、宁峰等世界级音乐大师相继登上贵阳大剧院的舞台。

在艺术总监张国勇的带领下,贵阳交响乐团坚持“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一方面,乐团以严谨的态度诠释马勒《第二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交响曲》等经典巨作,其“强而不噪、弱而不浮”的弦乐声部,赢得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卞祖善的高度评价。2024年9月6日,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贵阳开幕,卞祖善盛赞贵阳交响乐团呈现的开幕式音乐会为“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中水准最高、最壮丽的一次演出”。另一方面,乐团积极拥抱现当代中国交响乐,连续多年举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原创作品音乐会,并与谭盾、赵季平等作曲家合作,演绎中国声音。

此次参加“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贵阳交响乐团将带去“一中一西”两场音乐会。张国勇介绍,其中《“吟游他乡”中国当代作品》音乐会中的三个曲目,都具有淳朴的民间风范,乐曲里能听到很多民歌素材,足以代表中国当代原创作品的水平,“而《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五十周年专场》音乐会的古典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艺术表现题材,在全世界能演的我们也能演,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演出,表达中西文化的贯通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16年,跻身全国一流的“贵阳速度”

时间回溯到2009年,贵阳交响乐团从招募乐手到首演,仅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创造了中国交响乐史上的“贵阳速度”。

乐团成立之初便面向全球发布“英雄帖”,从400多名应征者中精选出46位音乐家,组建了最初的团队。其中,乐团常驻指挥一职吸引了全球60名指挥家竞聘。

2009年9月19日,成立仅7个月的贵阳交响乐团在贵阳大剧院举行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献礼”为主题的首场演出,标志着贵阳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职业交响乐团。

王小星还记得,当晚演出结束后,我省著名小提琴家龚克和宋树秀夫妇激动地说:“贵阳交响乐团的成立,结束了贵阳没有职业交响乐团的历史!”

回望乐团创立之初,黄志明和王小星夫妇找到时任中国交响乐团首席的刘云志,表达了在贵阳创办民营职业交响乐团的构想时,刘云志曾坦言:“创办职业交响乐团绝非易事,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精力。”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见证贵阳交响乐团从蹒跚学步到稳健前行的过程后,刘云志感叹道:“我们从零开始,每一天都在进步,朝着高峰攀爬。”

一直致力于中国交响乐团改革的陈佐湟认为,贵阳交响乐团的成立,率先迈出中国文艺体制改革的漂亮一步,作出了表率,代表了中国交响乐团改革发展的方向。

2009年至今,贵阳交响乐团走过16个音乐季,举办了千余场高品质音乐会,还在国内外多地演出。

贵州作家杨骊在《一座城市的交响》一书中如此描述贵阳交响乐团:一个关于城市与音乐的梦想,经过一群人的不懈努力,落地生根,由小苗终长成参天大树,花繁叶茂。

乐团与城市共谱“贵阳情”

16年间,贵阳交响乐团的规模从最初的46人壮大到如今的80余人,团队中既有与乐团共同成长的老成员,也有被乐团魅力吸引的新成员。对于人事总监王小星而言,如何吸引并留住高水平乐手,是她始终关注的课题。

为网罗天下英才,王小星常年奔波于国内外各大城市招募乐手。同时,她也致力于为乐手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装修住房到安排班车,从组织娱乐活动到创建音乐学校,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说服一位乐手加入贵阳交响乐团,她曾与其家人通话20余次,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对方。她还创办贵阳交响乐团音乐学校,让乐手通过教学的方式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融入这座城市。

乐团中提琴副首席魏杰自2009年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贵阳交响乐团。作为乐团培养的第一代乐手,他见证了乐团的成长与蜕变,也与乐团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来自意大利的低音提琴演奏员弗朗切斯科·托比亚,在贵阳生活的16年里,不仅学会了贵阳方言,还赏遍了贵州的大好风光,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神奇。他说:“贵阳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这里的一切。”

来自白俄罗斯的尤里·赫尔曼和薇奥蕾塔·赫尔曼夫妇于2012年加入贵阳交响乐团,分别担任乐队首席和大提琴声部首席。他们说:“贵阳交响乐团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愉快。”

来自安徽的乐队首席张金茹,自2021年加入贵阳交响乐团以来,便深深感受到这个音乐大家庭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乐团成员间相处融洽,艺术氛围纯粹而浓厚,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音乐梦想。

来自辽宁的定音鼓首席王浩澎于2023年加入贵阳交响乐团。在加入前,他便对贵阳交响乐团的口碑有所耳闻。他曾在广东珠江交响乐团、德国海德堡歌剧院、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国立爱乐乐团工作与实习,最终选择贵阳交响乐团,正是看中了乐团的艺术追求和发展前景。

贵阳交响乐团,这支从黔中大地崛起的交响劲旅,正以其独特的“贵阳模式”奏响中国交响乐的新乐章。他们用音乐连接世界、用艺术滋养城市,成为贵阳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也为中国交响乐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贵阳经验”。

记者 董容语 吴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