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十万回纥骑兵打不过唐军?安史之乱中的几千回纥骑兵却能当MVP

李从嘉的战争茶馆 2025-03-13 18:58:33

回纥人是唐军的敌人,也是唐军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友。他们在当唐朝的敌人时,经常是数万甚至十万骑兵冲不破唐朝的边境防线。但在安史之乱的著名战役中,4000回纥骑兵就成了MVP,原因何在?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几千人的骑兵部队要发挥足够的作用,必须要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步兵配合,没有多兵种配合的骑兵部队夺取不了天下。这是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被证明的公理,五胡的强者以骑兵为发家的本钱,但步兵玩得也很溜,很善于使用多兵种配合作战。

比如著名的洛阳大战,石勒手下的部队就不是纯骑兵队伍,而是“步卒六万,骑二万七千”。大战开始后,石勒一方的混合军阵就以步兵三万人为中心突破,骑兵1万6000人在两翼配合作战。石勒的军队赢得战场优势后,他才派出了剩下的军队。前秦的氐人军队还能排成方圆大阵,和羌人组成的后秦军队作战。高欢打赢尔朱家族的韩陵之战,手中的骑兵就只有2000人,步兵反而是骑兵的十倍以上。

“骑兵利旷野,步兵利险阻”,汉人步兵不但可以利用天然的地形,还可以人为建造城池和工事。历史上可以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基本上都有不错的步兵力量。魏晋南北朝的五胡强者往往会和北方留守的汉人宗族合作,利用他们的步兵力量。

唐朝以后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可以征发汉人充当步兵,回纥骑兵很强大,但它还是一支以骑兵为主的部族武装,遇到唐军的多兵种混合军阵并不能占到便宜。回纥骑兵是十万之众,唐朝的十大藩镇也有八万多万人的骑兵,加上40万左右的唐军步兵,在唐朝鼎盛时期,回纥骑兵真的打不穿唐朝的北方防线。

回纥骑兵在安史之乱中大杀四方,那是因为它成了交战双方打破战场僵局的关键,充当了战场上的最佳第六人和关键得分手。唐军平叛的主力朔方军有兵力6万4,700人,骑兵4300人左右;河西军有兵力5万5,000人,骑兵理论上有一万4000人。唐军平叛的两大主力部队,骑兵总数是两万人左右。叛军一方的范阳军有骑兵6500人,河东军骑兵1万4000人。安禄山兼职的平卢藩反而没成为叛军的主力,全军迁往山东,它手下一万零800人骑兵部队并没有被叛军所用。

唐军还能在召唤西域和北方各族胡人,参与了潼关之战等战役。安禄山也能招募同罗骑兵,搭配契丹人和奚人骑兵,组织了曳落河骑兵。这些骑兵部队的发挥和忠诚并不稳定,同罗骑兵一度跑回了草原,唐军一方的不少胡人骑兵也打不了逆风局。因此唐军和叛军的主力部队都是两万人左右的骑兵,这些骑兵不会一次性投入一个战场、一场会战中,回纥的4000骑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筹码。

在唐军和叛军进行多兵种混合作战的关键时刻,回纥骑兵往往就成了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很重要,但不能认为它就能包打天下。

18 阅读:4416
评论列表
  • 2025-03-16 18:32

    因为小编在

  • 2025-03-29 23:24

    因为唐军和叛军形成僵持之势双方拼的精疲力尽,这个时候一支4000人的机动骑兵就就成了左右战局的胜负手

  • 2025-04-27 16:12

    唐军鼎盛时期,以弱胜强是常规操作,几千唐军弹压数万胡骑那是普遍现象。当时的唐军一水的老兵,职业军人,常年征战,加上大唐如日中天,民族自豪感爆棚,唐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在此之上,唐军的装备更是领先同时期的胡人好几代。因此,几千唐军能敌数万胡骑,这就不稀奇了。安史之乱后,唐军在连续的政治内乱中军心动摇,后勤补给更是大不如前,特别是叛军攻陷长安后,各路大军各怀心思,战力下降得厉害。而唐军的精锐,在内乱中被大量消耗,剩余的精锐也被作为各路军阀的战力根本。再加上内乱导致大唐经济动摇,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像巅峰期一样武装大量军队。安史之乱后,各路唐军的主要兵力,实际是以地方二线守备部队和拉的壮丁为主,老兵大量损失,装备也大不如前,战力低下也就可以理解了。就像大明朝,朱棣几次征蒙古,每次也就几万人过去,蒙古骑兵再多也不是对手。那会的大明主力,老兵成堆,装备先进,士气旺盛。而土木堡之后,精锐尽失的大明,被蒙古骑兵打得差点灭国了,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