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雄师渡大江时,英军护卫舰紫石英号对我军阵地进行了攻击,战斗的结果是我军伤亡了252人,英军伤亡138人,看起来似乎是我军吃了亏。你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不信,你看看下面的两个战例。
这两个战例都发生了盟军西西里战役期间,都是盟军的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吊打了德军和意大利人的装甲部队。当时驻守在西西里岛的德军、意军有六个战斗师,外加六个意大利岸防师,其中的主力部队是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师(这是戈林有权任性的杰作)和第15装甲掷弹兵师,实力不俗。
盟军登陆西西里时,赫尔曼戈林师就集中了大部分装甲单位,准备把盟军赶下海。这种战术其实很有效果,委员长的部队后来就在金门古宁头,罕见得击败过我军。但盟军不是用小船登陆的我军部队,盟军海军真的有大量的军舰,四艘美国驱逐舰。4艘美国驱逐舰——“贝蒂号”(2000吨,火力是五英寸炮)、“考伊号”、“劳布号”和“蒂尔曼号”,一起开火。
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美军驱逐舰就发射出了1 176发5英寸炮弹。一发盟军的五英寸炮弹,起步价可是24公斤,也就是说这四艘军舰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射了28吨左右的炮弹。二战时期,德军、苏军步兵师一次火力齐射,可都只能发射一吨出头的炮弹。美军四艘驱逐舰等于在很短时间发射的火力,就相当于20来个德军步兵师,直接把德军精锐打得怀疑人生。
美军的“博伊西号”(USS Boise)轻巡洋舰也在随后参与了战斗,由于德军的坦克部队已经严重受损,它不得不把炮火倾泻德军步兵身上。关于盟军登陆获胜,戈林师都不得不在报告中,承认是“盟军舰炮迫使我们撤退。”
巴顿的部队在随后的战斗中,也被意大利“里窝那”师的坦克部队伏击。傲娇的巴顿也不怕丢面子(西点军校和印第安纳波利斯海军军校可是橄榄球的宿敌),立刻让副官呼喊了海军军舰帮忙,美国海军又出动了驱逐舰“舒布里克号”和“杰弗斯号”,轻巡洋舰“萨凡纳号”和“博伊西号”。
美军的两艘驱逐舰,拥有十门五英寸炮,五英寸炮最大射速是一分钟14到28发,两艘驱逐舰一分钟内最多可以发射280发炮弹。轻巡洋舰,也有六秒中内发射15发炮弹的能耐,五分钟内也能打出 上千发炮弹。这四艘军舰弹如雨下,在五分钟内就把意大利人的坦克清零,让巴顿都认为海军的炮真给力(“舰炮的火力支援……十分出色。” )。海军军舰和陆军野战炮兵对射,尤其是炮兵连对射,处于绝对上风,因此就成了西方军人的共识。
我军百万雄师度大江时,整个三野可以出动的炮兵也只有六个团,我军直接迎战紫石英号的炮兵就只两个连,六门炮。紫石英号也有六门主炮,排水量和上面的美军同行类似,它的3座双联装102毫米口径Mk XVI型主炮,射程最多可以达到18千米,单炮最大射速可以达到了每分钟15到20发炮弹,在理想状态下,它一分钟就可以发射近百发炮弹,五分钟内最大射速可以 达到600发。
我军炮兵主要是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是11公里,一分钟内最大射速是十发,看起来似乎和英军舰炮差距不大,但由于它是手动装填,这种射速很少出现,它实战的射速一般都是每分钟三发,只有英军的五分之一。我军的火炮射速、射程都远不如对手,但结果就是我军就是敢动手,我军在几分钟内愣是把三十多炮弹送到了紫石英号上,还用一发75毫米野炮炮弹送走了英军舰长斯金勒少校。
为了不让紫石英号沉没,英军又紧急出动了伴侣号。伴侣号的主炮是四门六英寸炮,它也遭遇了我军的重击,四门主炮被打坏了两个,和 紫石英号成了难兄难弟。最后英军不得不出动了一万吨的伦敦号重巡洋舰,才把这两个丢人现眼的玩意带了回去。西西里之战德军精锐对付不了四艘盟军轻型军舰,一个德军装甲师火力可是我军的几十倍,英军自然觉得派出一艘军舰,也是“优势在我”,结果吃了大亏。我军当年炮击的技术含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今天中国海军垂发火力超过欧洲海军的一倍(不算俄罗斯,加上它就是一倍半),但东方某省却还用当年的老战术,试图还用坦克冲滩头的方式阻拦我军……
舰炮的优势不光是射速,还有射程。没有射程和机动做保障,居然敢在内河水道和我们叫板,那就是作死而已。
在内河航道里的军舰连机动能力都没有,还对射?长江才多宽?你谈射程有个毛用?你只说105,可你自己也说英国舰长是被75炮打死的,所以到底有多少个炮兵连在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