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科院院士、北大讲席教授田刚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基础教育阶段为啥是培养数学人才的关键期。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教授说了,想成为数学家,兴趣、天赋、坚持一个都不能少。数学可不是光靠刷题就能搞定的,它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热爱。
一、为啥基础教育阶段这么重要
首先,基础教育阶段是孩子接触数学的启蒙时期。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样,数学的基础知识在这个阶段一点点积累起来。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数字、简单的运算,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石。如果在这个阶段能把基础打扎实,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就会轻松很多。
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对数学也不例外。比如,孩子们会好奇为什么1加1等于2,为什么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固定的比例。这种好奇心是学习数学的天然动力。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引导他们去探索数学的奥秘,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那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再者,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数学思维可不是简单的算术思维,它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孩子们可以逐渐培养起这些思维能力。比如,通过解决几何问题,孩子们可以锻炼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解决数学应用题,孩子们可以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二、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做
那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做呢?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可能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可能对其他学科更感兴趣。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去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而是要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点。比如,如果孩子对图形感兴趣,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几何知识。
其次,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比如,在讲解一个数学公式时,老师可以先不直接告诉孩子公式是什么,而是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这个公式。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公式,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最后,家长和老师都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勇于试错。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这些正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如果孩子害怕犯错,那他们就很难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所以,当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犯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三、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举办数学文化节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培养数学家服务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无论将来孩子们从事什么职业,良好的数学思维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
总之,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数学人才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试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