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2000万购入航母外壳?评估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号”价值几何?其交易是否划算?
中国海军近年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其成就显著,备受瞩目。
从辽宁舰至山东舰、福建舰,中国航母事业持续进步,彰显了大国在海洋领域的雄心壮志。
然而,这一切的源头,源自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号”,它作为关键起点,不可或缺。
这艘备受“空壳”争议的航母,成为了中国航母事业的奠基之作,引领其踏入发展新阶段。
瓦良格号交易细节至今热议:2000万美元购入的是“空壳”还是高价“宝物”,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中国当时的那笔投资是否物有所值?
【瓦良格号:从苏联遗产到中国航母起点】
瓦良格号,作为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第二艘,1985年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启动建造。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因力量不足,无法继续建造瓦良格号,导致其建造进度停留在68%的阶段。
面对严峻的经济挑战,乌克兰作出决策,计划将其资产进行出售,以缓解财政压力。
1998年,香港创律集团斥资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计划将其改造为海上娱乐设施。
交易完成后,瓦良格号回国历程坎坷,遭土耳其阻拦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理由是航母缺乏动力系统,不予通行。
经多方努力交涉,瓦良格号航母于2002年成功到达中国大连港。
接着,该航母,被称作“空壳”,踏上了漫长的改造征程。
【瓦良格号的价值绝不仅仅是金钱】
瓦良格号虽动力系统不完善,但其技术与战略价值仍不可忽视。
对当时中国而言,该交易的意义远超经济范畴,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瓦良格号的船体设计及建造细节对中国而言,是极具价值的学习范例。
中国工程师经实物研究,掌握了航空甲板与舰体布局等核心技术,为后续国产航母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造辽宁舰时,中国攻克了增压锅炉与汽轮机技术难题,这些技术积累直接促进了山东舰与福建舰的研发进程。
若从零建造航母,中国技术储备与建造周期或需数十年,瓦良格号航母的获取为中国节省了这一宝贵时间。
最终,辽宁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实现了从无航母到有航母的历史性转变。
辽宁舰的诞生既满足了中国海军需求,又显著提升了国防软实力。
其服役意味着中国迈入“航母国家”之列,为后续航母研发奠定了实践基础。
【瓦良格号的双向奔赴:乌克兰的“弃子”,中国的起点】
从乌克兰视角观之,瓦良格号成为无法达成的项目而被舍弃,其出售实为出于无奈的决策。
苏联解体致乌克兰经济困顿,难以负担航母建造维护费用,因此,出售航母成为其最实际的决策。
对中国而言,瓦良格号标志着航母事业的起步,同时也是中国海军迈向深蓝梦想的重要起点。
此交易经济上看似高昂,实则标志着中国海军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该航母的引进使中国实现从“无航母”到“有航母”的转变,并借助改造过程积累了宝贵的航母建造技术经验。
【结语】
回顾历史,瓦良格号的引进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投资。
从瓦良格号演进为辽宁舰,再至山东舰与福建舰的列装,中国海军已达成从追赶至突破的显著跨越。
瓦良格号的意义超越航母本身,它标志着中国航母事业的开端。
2000万美元购入的不仅是艘船体,更是国家坚定迈向海洋强国之路的信念与蕴含的无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