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少人把“美国梦”当成人生目标,觉得去美国就能搞科研、实现价值。
但最近《自然》杂志调查显示,超75%的亚裔科研人员都在考虑离开美国。
这背后,和最近失联的华裔教授王晓峰有很大关系。
似乎预示着又一轮"中国行动计划"开始了.....

2025年3月28号这天,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市的别墅区突然来了一群FBI特工。
他们直奔王晓峰在伯明顿和卡梅尔的两处住所挨个翻找,整整折腾了快十个小时。
邻居们看到这阵仗,都凑在门口议论,有人小声嘀咕:“平时看着挺和气的教授,这是犯啥事儿了?”
特工走的时候,带走了不少文件、电脑,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秘密。

这边FBI前脚刚走,印第安纳大学后脚就开始“删记录”。
王晓峰的个人资料、学术成果,全从学校官网消失了,连工作邮箱都登录不上。
没几天,王晓峰就收到了解雇通知,可学校就说一句“有问题”,具体原因压根不提。
王晓峰在学校干了这么多年,还是终身教授,就这么不明不白被扫地出门。

王晓峰的妻子马念丽也没逃过。她在学校图书馆当系统分析师,丈夫出事当天,她也被解雇了。
马念丽急得四处找律师,她想不通:“我们夫妻俩在这干了二十多年,孩子都在这长大,学校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
现在她一边想办法找丈夫,一边筹钱打官司,就盼着能讨个公道。

说到王晓峰,那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是真有本事。
IEEE Fellow、ACM Fellow、AAAS Fellow这些头衔,一般人拿一个都难,他全拿到了。
他研究的系统安全、数据隐私,在实际应用里发挥了不少作用,说他是美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顶梁柱”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才,怎么就成了被调查对象?

一查才发现,这事和“中国行动计划”有点关系。
这个计划2018年开始实施,打着打击“中国间谍”的旗号,不少华裔科学家都被牵连。
虽然拜登政府在2022年叫停了,但影响还在。

有消息说,王晓峰被调查,可能是因为2017 - 2018年期间,他接受过一笔中国的研究资助。
这笔资助本来是公开的,也经过学校批准,可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就成了“把柄”。

王晓峰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之前华裔学者陶丰,是“中国行动计划”起诉的第一人,虽然最后指控撤销了,但他的事业和生活全毁了。
现在很多华裔科学家都提心吊胆,就怕哪天自己也被盯上。

而这事在美国学术界也引起了震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密码学专家马修·格林在网上发文,说这样下去学术环境没法好了。
印第安纳大学的法学教授卡尔·温伯格更直接,他翻出学校规定:终身教授被解雇前,得提前通知,还能申请申诉。
可王晓峰啥都没等到,学校直接让他去找FBI,这明显不合规矩。

如今,王晓峰还没消息,他的遭遇给所有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都敲响了警钟。
当学术研究被政治化,当努力工作换来的是无端怀疑,所谓的“美国梦”还能做多久?
这不仅是王晓峰一家人的难题,更是美国科研界该好好想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