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的运转体系里,人事部门如同一个精密的枢纽,连接着公司的各个环节,承担着繁重且复杂的工作。然而,相较于财务、跟单助理等岗位,人事工作的艰难程度鲜为人知,个中滋味,只有人事工作者自己才能体会。
招聘:在两难之间徘徊
然而,成功招到人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面试过程中,部分求职者善于伪装,将自己包装得十分优秀,然而入职后却原形毕露。小公司工作内容繁杂,难以制定明确且固定的考核标准,工作安排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在发现新员工无法胜任工作时,人事部门在辞退环节陷入被动。如今的90后和00后,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当面临辞退时,他们往往据理力争,要求公司给予相应赔偿。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劳动纠纷,还会让老板对人事工作者的能力产生质疑。
团队管理:把握严与松的尺度
人事工作者在团队管理方面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过严,容易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管理过松,又可能导致员工养成懒惰的工作习惯,影响工作效率。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个人事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人事工作者需要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复杂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各种问题。
业绩压力: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公司业绩不佳时,人事部门所承受的压力远超其他文职岗位。尽管人事工作者并不直接参与业务,但他们却担心公司会因为业绩问题进行裁员。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不能随意以员工业绩不佳为由开除员工,必须找到符合法律规定的理由。这就要求人事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收集员工违反规定的证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员工的行为是否构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例如,员工偶尔迟到几次,显然不能成为开除员工的充分理由。
当公司第一季度业绩特别差时,人事工作者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他们开始反思,究竟是培训不到位,还是员工对培训内容未能有效吸收?抑或是业务流程执行不严格?在与业绩不佳的员工沟通时,员工往往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面对这些理由,人事工作者常常感到无从反驳,因为他们自身并未参与实际业务,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人事工作者在公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却面临着诸多难题。要打破这种困境,需要公司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同时人事工作者自身也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突围的路径,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