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恒南情情 2025-04-29 15:36:40

文|青茶

前言

4月28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访问时,直言不讳且态度强硬地表示:“我认为应由中国主动降温,迈出第一步,因为他们对美出口额是我们对华出口额的五倍,因此这125%的关税是不可持续的。”

这话刚落,他又抛出更具威胁性的言辞:“我们兜里还有一套升级对抗的方案,但我们非常希望不用拿出来,若局势恶化,升级选项可能包括实施禁运。”

贝森特此番强硬发言,无疑让本就复杂的中美贸易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中国是如何反制的?

关税飙升与贸易失衡

近年来,中美贸易交锋不断,关税税率如坐过山车般一路飙升。经过多轮激烈的贸易博弈,双方关税税率,分别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45%和125%。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中国对美出口额与美国对华出口额之间五倍的差距,将其视为“不可持续的失衡”,并试图以此为理由,要求中国主动做出让步。

数据背后的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70%,源于跨国公司在华产业链布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基于成本、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利用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将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才导致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字的攀升。

真正的结构性矛盾并非表面上出口额的巨大差异,而是全球产业链分工,以及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等深层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却试图将责任完全推给中国,显然是不合理且缺乏依据的。

在4月28日,贝森特还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美国已将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暂时搁置,转而马不停蹄地与15至18个国家推进新贸易协议,并表示有望首先与印度达成协议。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并非特朗普政府的首次使用。早在之前的对华政策中,就多次出现类似情况。比如特朗普刚上台时,一边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加征高额关税,一边又时不时释放出希望谈判的信号,试图在贸易谈判中获取绝对优势。

美国采取这一策略,其意图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通过与其他国家推进新贸易协议,试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重新布局,对中国形成经济上的包围圈,以此增加在与中国贸易谈判中的筹码。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国内民众展示其积极推动贸易发展的形象,安抚国内因贸易摩擦而受损的利益集团。

美国的“双刃剑”

美国若真的对华实施禁运,那无疑是在全球经济的棋盘上,下了一步足以引发“地震”的险棋,全球产业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断链”危机。

在当今全球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张紧密交织的产业链大网,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生产,都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大部分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都在中国组装,中国拥有完善的电子产业配套体系,从零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成熟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若美国对华实施禁运,苹果公司不仅将失去中国这个高效且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基地,还会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的难题。届时,苹果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大幅攀升,生产进度也会严重受阻,进而影响到全球市场的产品供应。

美国对华禁运的威胁,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可谓是“后院起火”。从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禁运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旦禁运实施,美国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成本从其他地区寻找替代零部件,这不仅会导致汽车生产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还会导致部分汽车企业减产、裁员,对美国的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纷纷发出警告,称禁运将加剧货架空置风险。长期以来,中国商品以丰富的种类、实惠的价格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美国的零售市场大量采购中国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一旦禁运,零售商们将难以从中国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寻找新的供应商不仅需要时间和成本,还可能无法保证商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这将导致货架上商品种类减少,价格上涨,最终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的底气与应对

面对美国财长的禁运威胁,中国展现出了十足的底气,在经济层面更是无惧与美国打持久战。从粮食供应来看,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中国是否进口美国饲料粮和油料,不会影响我国粮食供应。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国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首次突破7亿吨大关,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粮食储备资源充足。

以大豆为例,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自美国进口2214万吨,占比21.1%,而自巴西进口7465万吨,占比71.1%,进口来源以巴西大豆为主。

从国际供应看,市场预计2025年全球大豆产量超过4亿吨,其中巴西大豆产量将达1.69亿吨,出口1.06亿吨,新季巴西大豆已经陆续上市,3月至10月是集中出口期,有能力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中国在外交与策略层面,始终秉持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坚定立场。

这一立场鲜明地展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对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实施贸易霸凌时,中国没有退缩,而是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美国财长贝森特的“禁运威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背后或许隐藏着美国试图重启谈判的意图。

对华实施禁运将给自身经济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这是美国国内各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因此,通过发出这种极端的威胁,美国或许是想以此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从而为美国争取到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但美国的这一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因为时间并不站在美国这一边。

前官员科恩预测,5月底关税痛苦效应将全面爆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将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物价持续上涨,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这将进一步激化美国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届时,美国政府将面临来自国内各界的更大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华贸易政策。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美国在中美贸易博弈格局中逐渐处于劣势,因为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惧美国的威胁和挑战,并且在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韧性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18 阅读:1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