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在2025年3月11日那个凌晨,莫斯科还在沉睡,乌克兰的91架无人机却如鬼魅般逼近。
瞬间,爆炸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火光冲天,照亮了莫斯科的夜空。居民楼在爆炸中颤抖,玻璃碎片四处飞溅,车辆被爆炸的冲击力掀翻,街道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恐惧的气息。

此袭击非比寻常,它标志着俄乌冲突步入更为紧张的阶段。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无人机的身影就频繁穿梭于战场上空,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力量。而这次对莫斯科的大规模袭击,无疑是给俄罗斯一记沉重的耳光。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普京,俄罗斯80年来从未遭受过如此公然的侮辱,

在此之前,普京为了表达和谈的诚意,于3月19日下令自毁了7架用于对乌作战的无人机。这本是一个充满善意的举动,可乌克兰却并不领情。
仅仅两天后,也就是3月21日,乌克兰再次对俄罗斯发起无人机袭击,目标直指驻有图160战略轰炸机的萨拉托夫州“恩格斯2”军用机场首都莫斯科被袭击,重要军事设施也面临威胁,俄罗斯的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1月以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无人机袭击愈发频繁。
1月14日,乌克兰军队借助无人机对俄罗斯多个地区的军事要地发起攻击,其中就包括萨拉托夫州驻有图160轰炸机编队的“恩格斯2”军用机场。
2月26日凌晨,128架乌克兰无人机再度对俄罗斯境内发起袭击。俄国防部宣称已将全部无人机击落,然而,仍有多座民用设施受损,还有居民受伤。

在俄乌冲突这场现代战争的舞台上,无人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装备,而是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多样的功能,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规则。
从技术层面来看,无人机集成了大量新型技术,犹如一个高科技的空中平台。其侦察与监视能力出类拔萃。凭借高清摄像设备、红外传感器等先进装备,可于战场上空实时获取目标位置、敌方部署、交通线路等关键信息,精准地为作战指挥提供情报支持。

相较于传统侦察手段,无人机小巧玲珑、隐蔽性佳,难被敌方察觉,且可长时间滞空持续侦察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战场透明度。
在俄乌战场上,双方都频繁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指挥官可以清晰地了解敌方动态,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无人机就像是指挥官的“千里眼”,让战场态势尽收眼底。

无人机还具备精确打击能力,成为战场上的致命杀手。自杀式无人机以其“敢死队”般的攻击方式,能够对敌方重要设施发动精确打击,一旦锁定目标,便会毫不犹豫地冲向目标,与目标同归于尽,给敌方造成巨大的破坏。
察打一体无人机则更为灵活,它不仅可以进行侦察,还能在发现目标后立即发动攻击,携带的武器能够对敌方阵地、坦克、军事设施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实现了侦察与打击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在俄乌冲突中,经常可以看到无人机对敌方目标发动突然袭击的画面,让对方防不胜防。

在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人机可以携带电子战设备,对敌方的通信、雷达等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使敌方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
无人机释放电子干扰信号时,可使敌方雷达屏幕涌现诸多虚假目标,从而误导其判断,为己方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在传统战争中,作战行动往往依赖于大规模的兵力部署和重型武器装备,而无人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它可以以小集群的方式作战,几架甚至几十架无人机组成一个作战集群,通过协同作战,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这些无人机集群可从各个方向对敌方目标发动攻击,令敌方猝不及防。无人机还可以与有人作战平台进行协同作战,形成优势互补。无人机可以为有人作战平台提供侦察情报,引导有人作战平台进行攻击,同时有人作战平台也可以为无人机提供保护和支援,提高无人机的作战效能。

与传统的战斗机、导弹等武器装备相比,无人机的价格相对较低。
而且,随着3D打印技术和量产能力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能够快速补充战场上的损失,确保了战场上的持续供应。
这使得无人机成为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武器装备,即使是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也能够大量装备和使用。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也不例外。作为一个高度重视国防安全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中国正密切关注着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以提升自身的军事能力和国防安全水平。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可以从俄乌冲突中看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
例如,针对无人机的侦察、打击、通信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可靠性。中国已经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拥有多款先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如“彩虹”系列、“翼龙”系列等。

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俄乌冲突中无人机所展现出的新特点和新需求,为中国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国可以加强对无人机的隐身技术、抗干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无人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中国军队可以借鉴俄乌冲突中无人机与其他作战力量的协同作战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的无人机作战战术。

无人机可以在前方进行侦察和目标定位,为后方的火炮、导弹等武器提供精确的目标信息,实现对敌方目标的远程精确打击。还可凭借无人机的集群作战优势,对敌方目标施行饱和攻击,进而突破敌方防御体系。
中国民用科技产业规模庞大,技术资源丰富。加强军民融合,能促使民用技术迅速转化为军事应用,进而提升军队作战能力。
在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鼓励民用企业参与军事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促进军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作战,给世界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军事技术和作战理念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军事发展的道路上固步自封。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对军事安全的警惕。
相反,我们要以俄乌冲突为契机,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军事能力和国防安全水平。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在作战理念上不断创新,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深入推进,让中国的国防力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军事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关注军事动态,了解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国防政策。鼓励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自己对俄乌冲突中无人机作战的看法,以及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建议,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