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闻是挺久之前了,但是我现在重新看这个新闻还是觉得有点奇怪的,抢盐抢油抢米,抢口罩抢医用药品都很好理解,这个抢卫生纸的始末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如果懂一点数据分析和传媒,再了解一点心理(新媒体运营?),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我在看相关的新闻文章时候,发现了一个老外的回答。
Because without a mask, if someone cough in public, 100 people shit in their pants 。
(因为没有口罩的话,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咳嗽,就一百个人在裤子上拉屎。)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是段子背后是折射了一些大众的心理,恐惧感和焦虑感。
心理学上说降低恐惧感经常会做出的举动就是增加控制感(好像很不好理解啊,这个)。
其实这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就非常好理解了。简单来说,增加控制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购物。
但是就算是购物,也轮不到卫生纸先被抢空吧?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事情的本质挺简单的。
故事就这样发生了卫生纸这个虽然不如药品,口罩以及米这些来得那么实在,但是也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相比于洗手液,杀毒液这些,卫生纸是更加廉价和容易想到的清洁工具。
所以很多人进入超市用消费购物消除恐惧感的时候,就会顺便带走一两件卫生纸。
那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因为卫生纸这个物品存在着三个特点:体积大,量少,库存少(临时仓库放廉价而体积大的货物确实不合理)
当大家涌入超市,顺便消费的同时,就会有大面积的卫生纸空缺的显眼位置,这个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的,然后大家就会想:“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吧!”。
这个新闻可是很好的素材啊,现在的媒体这么发达,尤其是中国有那么多自媒体,都等着追这个事件的热度呢,那么事情就二次发酵了。
卫生纸被抢空了这一消息就全民皆知了,卫生纸被迫饥饿营销了。(虽然感觉饥饿这个词跟卫生纸搭配起来怪怪的)
越来越多的人想买到卫生纸,卫生纸的货更加来不及补上,尤其是外国的物流没有像我们这么发达,这个事件就一直恶性循环下去了。
那其它疫情国家的民众看到这个消息,会不会也有些许的恐慌感呢?会不会也有人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呢?从而大量囤积一下卫生纸,坐等“洛阳纸贵”呢。
运营会怎么做其实如果是一个懂一点数据分析的运营的话,应该会在卫生纸的旁边放一些取代性的物品或者关联性的物品,例如湿纸巾,沐浴露,卫生纸,甚至纸尿裤什么的。
这样超市的物品销售量肯定会上去很多,这种数据分析关联,提高销售量的故事很早就存在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沃尔玛的大数据分析的故事。
-纸尿裤与啤酒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沃尔玛百货曾经将他们的纸尿裤和啤酒并排摆在一起销售,结果纸尿裤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长!后来沃尔玛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个异常数据背后的故事是:
美国的太太们常叮嘱她们的丈夫下班后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尿布后又随手带回了两瓶啤酒。这一消费行为导致了这两件商品经常被同时购买。
然后沃尔玛超市就决定以后把纸尿裤放在了啤酒的旁边销售,成就了零售界的传奇故事。
所以怪不得要求运营什么都懂一点,要知道一点客户的心累,懂一些数据分析,会一些活动策划。
一个商业行为的背后有太多太多的关联事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