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初冬,河北省第三次党代会在保定召开。省委书记马国瑞向全体代表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增产节约的重要指示后,会议进入讨论环节。天津行署副专员李克才率先发言,面对八百多名参会人员,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详细汇报。会上所有讨论焦点,都指向刘、张两位干部违法乱纪的具体案情细节。从尊敬到愤怒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李克才被派往天津行署担任副职领导,与刘青山、张子善共事。早前他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过这两位同僚在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内心自然存着钦佩之情。但没过多久,李克才就发现两人实际工作状态远不如预期,原本的良好印象也随之彻底崩塌。在冀北一带,刘青山堪称家喻户晓的革命者。这位少年时期便加入党组织的先锋,在抗日烽火中迅速成长为敢闯敢拼的年轻骨干。投身革命事业后,他凭着过人的胆识与实干精神,在抗击外敌与解放斗争中屡建奇功,成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传奇人物。
全国解放初期,胜利的曙光让刘青山的心态逐渐转变。他时常以功臣自居,扬言"我们流血流汗打下江山,享受点好处不应该吗",更曾在公开场合宣称"天津这片土地上,我的言行就是马列主义最鲜活的体现"。尽管刘青山名义上仍是地方党委负责人,但他早已搬离行政办公区,迁入了民国时期某军阀将领的豪华私邸。自迁入这处宅院后,他便以调养身体为由淡出公务,日常事务由张子善与李克才共同分担处理,重要事项多由二人商议决策。在刘青山、李克才与张子善三人里,张子善年龄最长且文化水平最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日常作风尚显简朴,某次胞兄试图通过其职权获取粮食物资,反而遭到他当场严厉批评。没过多久,张子善的态度逐渐转变,开始刻意讨好刘青山,不仅精心安排其生活所需,还费尽心思满足对方各种要求。他暗地里盘算着,只要把这位顶头上司哄得舒舒服服,待其调任后便能顺理成章接管天津的实权岗位。出于利益捆绑的目的,刘青山与张子善迅速形成攻守同盟。这位一把手当起甩手大当家,二把手则整天窝在办公室不露面,而所有具体事务都压在了李克才一个人肩上。
1949年底,《人民日报》曝出天津某部门违规从东北私运木材的消息。时任干部李克才看到报道后,立即找到刘青山、张子善质问。张子善闪烁其词推说不知情,刘青山却一脸不屑地嘲讽道:"这点小事也值得你跑一趟?""大伙儿早前讨论过这事,真遇上麻烦谁也别缩头,尤其轮不到你李克才这个怂包来掺和。"上世纪中叶,时任干部的刘青山与张子善违规调用地方储备粮款10亿元(按建国初币值计算),将资金投入单位经营项目。时任监委成员李克才得知后迅速约谈张子善,明确指出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但张子善含糊其辞表示资金会尽快归位。经过数月观察,李克发现原定款项始终未落实到位,便约见刘青山询问进展。对方坦然告知,经上级审批,已将地方储备粮划拨给机关单位使用。那个生产项目表面打着机关旗号,实则是刘青山、张子善掩盖私利的保护伞。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克才要求合作社负责河道工程物资供应时只能收取运费,禁止额外获利。然而刘青山与张子善背地里调遣党校工作人员,私自成立特别物资调配部门,通过暗箱操作获取了三十亿元非法收入。刘青山发迹后豪掷3.6亿购置两辆进口豪车,其中一辆用于打点关系,另一辆则在他升任石家庄市副书记时,经张子善默许被其收入囊中。时隔数月,刘、张二人以基建项目为由要求单位开具贷款批文,却被李克才当场驳回。然而张子善私自盗用机关公章办理手续,非法划拨二十亿巨款。李克才闻讯当即上门追责,但最终未能推动处理。李克才刚出差参加省里会议,张子善便迫不及待地打起了治河专款的主意。他接连三次约谈对方要求放款,均被李克才以手续不全为由挡了回去。趁着主管领导不在岗的空档期,张子善竟私自签署了拨款文件。当风尘仆仆赶回的李克才发现账面异常时,当即拍案而起要向上级举报。面对质问,张子善只是跷着二郎腿冷笑道:"随你去告,我等着看能翻出什么浪花。"“尽管去上报,所有责任我来扛!”
双方因意见不合陷入对立,张子善逢人便强调:"所有事务必须由我处理,不得联系李克才。"李克才多次提醒刘青山、张子善要注意言行,但这两人始终不当回事。实在没辙了,他借着到省城开会的由头,专门找分管领导汇报问题。可让他心凉的是,那位领导听完后只是摆摆手,压根没往心里去。原本与李克才约好同行赴天津的那位省级领导却临时变卦,抢先一步赶往当地,向刘青山、张子善二人通风报信。李克才在掌握刘、张二人违纪证据后,为使上级重视案件并给当事人改过机会,主动以实名检举方式揭发其违法行为,这才有了后来震惊社会的审判场景。恶人终得应有下场刘青山因在国外访问未能到场,坐在下面的张子善听完李克才的讲话后坐立难安,脸上火辣辣的,他压根儿没料到对方会突然发难。张子善一伙并非没打过李克才的主意。1951年李克才妻子产后休养期间,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张子善竟破天荒登门探望,还塞了200万元钱说是给产妇买营养品。刚从乡下回来的李克才得知此事,当即差人将这笔钱如数退还。"老刘和老张这是打算让我开不了口啊!"
没过多久,张子善再次差人给李克才递去两百万现钞,不料再次被如数退还。眼见收买不成,他便将主意打到李克才的贴身随从身上,私下里塞给这名警卫员一百万现金,还特意交代:"注册账号时,您得准备好身份证件、现住址凭证和收入证明这三样材料,才能顺利开通账户。勤务兵递上点心盒时,李克才突然警觉,询问清楚钱的来路后,他厉声呵斥对方,勒令马上退还这些现金。刘、张二人试图拉拢李克才未果,便策划将其排挤出局。他们向省级高层打报告,捏造李克才消极怠工的罪名,企图推动人事调动。然而上级早已识破两人伎俩,当场驳回了他们的无理请求。"其余人员均可调动,李克才必须原地驻守。"李克才情绪激动地发表了长达一个多钟头的讲话,话音落下后,天津与会代表接连发声,公开检举刘青山与张子善两人的贪腐问题。
会议结束后,上级部门成立专案组对刘青山、张子善展开彻查。在会议进行到第九日时,省公安部门依法对张子善采取了强制措施。当时这位参会代表正在餐厅用餐,看到公安人员出示的拘捕令后,他举着筷子僵在原地,整个人像被按了暂停键。刘青山当时正随团在境外执行公务,专案组决定推迟抓捕行动,待其归国后再实施。结束行程乘火车返回时,当列车停靠天津站台,两名穿便装的男子径直走向车厢。刘青山瞥见来人逼近,顿时神色大变,意识到情况异常。警员敲开车窗时,刘青山攥着公文包强作镇静,反复强调要随省里的考察团赴京。两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立在车门前,年长的那位用骨节敲着车顶棚,语调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刘书记,您今天的行程需要调整。"(说明:1.将"公安人员"具象化为"警员敲开车窗","穿制服的工作人员";2."代表团"改为"考察团"避免用词重复;3.增加"攥着公文包""敲着车顶棚"等细节描写增强画面感;4.将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处理,保留核心信息但转换表达方式;5.全文调整后字数误差在5%以内)“上头的安排,现在必须离开。”刘青山听到这话身子一僵,脑袋耷拉下来,指尖微微发抖,所有线索在脑中串成了线。
月台边停着辆军用吉普,穿制服的警官向刘青山亮出盖着红戳的逮捕令。两个武警一左一右架着他钻进车厢,引擎轰鸣声里,车子卷着烟尘朝保定方向蹿了出去。暮色四合时分,刘青山与张子善被警方分别带至机关大院后墙边的两间灰砖矮房,各自单独看管起来。自打被关押以来,刘青山总缩在墙角发愣,整日像霜打的茄子般蔫头耷脑。不过审问时倒是竹筒倒豆子有啥说啥。夜深人静时,这个自知犯下滔天大罪的男人总把后槽牙咬得咯咯响,喉咙里时不时挤出含混的咕哝声,像是要把五脏六腑都翻出来晾晒。"就拿我当例子吧,让我来当这个样板……"与刘青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子善。自打被关押起,他就没停止过坦白供述,持续不断地撰写材料,形成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记录。尽管部分内容存在避实就虚、转移焦点的情况,但所有陈述均出自其本人口述和亲笔签署。
刘张二人被处决后,李克才脸上见不到半分欣喜,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他后来常跟人念叨:"看到他俩这个下场......"话到嘴边总变成一声叹息。这些曾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汉子,哪个没负过伤、没立过功?谁曾想他们躲过了敌人的子弹,最终却栽在国法的审判之下。看着用鲜血换来的功勋簿,转眼变成冰冷的判决书,这种结局怎能不让人揪心?在刘青山与张子善羁押受审过程中,李克才特意前往看守所探望了张子善。他语重心长地规劝道:"把犯下的过错都如实讲清楚,或许还能争取到改过自新的机会"。此时张子善已是百感交集,他紧紧攥着李克才的胳膊痛哭失声,嘴里不断重复着:"我明白...我都明白...""现在想想真该早点按你说的做,混成这副模样全怪自己活该。"43年后再将贪官拉下马在查实刘青山与张子善的贪腐行为后,华北局将案情上报党中央及毛泽东主席,主席批准了对二人执行死刑的决议。虽然部分干部念及他们早年参加革命有功,提议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毛泽东明确表示反对:"功过不能相抵,必须严惩以正党纪国法。"正是由于他们身份特殊、贡献突出、影响力深远,因此必须采取严厉惩处措施。唯有通过这种果断处置,才能形成足够的警示效果,使数十、数百乃至成千上万存在过失的干部得到警醒和教育。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日,保定市召开了对刘、张案件的公开审判大会。两万多名干部群众到场参加,当审判委员会负责人当众揭露两人罪状,建议法庭立即执行极刑时,现场民众情绪激荡,全场接连响起"必须严惩"的高呼声浪。特别法庭宣判死刑立即执行的瞬间,刘青山全身发抖,头颅像灌了铅般耷拉下去;张子善突然触电似的浑身战栗,整个人面条般瘫软在地,法警急忙架起他绵软的身躯,半拖半抬带离了审判席。刑场铁门即将开启时,张子善浑身战栗地呢喃:"所有罪行我担,子弹都朝我打......"话音未落,刘青山突然暴起,布满血丝的眼球几乎要迸出眼眶,沙哑着喉咙嘶吼:"给老子挺直脊梁!"张子善见状立即闭上嘴巴,转头对身旁的记者讲:"拍张照吧,最后留个影,让后辈记住这教训。"寒风掠过刑场,两名囚犯挺直脊背立在青砖标记处。指挥官确认持枪士兵准备就绪后,左脚后撤半步,右臂突然像断线风筝般急速坠落,空气中顿时爆发出金属扳机撞击的清脆声响。两发子弹的炸响划破天际,河北省乃至整个新中国的人们都清晰听见了。
行刑那夜,李克才仍将配枪压在枕下入眠。半梦半醒间,往昔烽火中的枪响似乎仍在耳畔震荡。终究是刘、张二人咎由自取,断送在自我膨胀的贪欲深渊里。刘、张两家的亲属从未因此记恨李克才,碰面时仍会寒暄几句,彼此关切,甚至偶有走动。时隔多年,刘青山的儿子曾登门拜访,试图为父亲讨个公道。李克才虽体谅对方的感受,但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你爸的案子本来就没问题,既然事实摆在那里,还能怎么推翻重审呢?"李克才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长达四十余载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恪尽职守、严于律己,直到1990年才正式退休。隔年新任沧州地委书记平易杰上任后,首次公务行程便选择来到李克才家中,这位老干部以专程探望并致以崇高敬意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尊贤敬老的优良传统。
平易杰能力出众且作风干练,履职地方主政岗位仅一年半便获提拔至省级司法机关要职。但这位干部存在明显短板,生活方面过度追求享乐,上任伊始便讲究排场规格,长期占用公共资产购置的办公生活用具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更斥资近四十万元通过首都租赁公司长期使用进口豪华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经过一年半光阴,沧州百姓亲眼见证易杰空手赴任,最后却开着两辆塞满家当的大货车扬长而去。几位较真的干部咽不下这口气,不仅联名写材料举报,还特意请出反腐战线上的老前辈李克才出山相助。李克才平日虽听过些平易杰的风言风语,但两人素无深交,始终难辨虚实。当亲耳听见众人逐条数落其恶行时,那份深藏的热血豪情在他胸腔里重新沸腾起来:"这成何体统!哪还有党员干部的担当?你虽未冒犯我本人,但损害了沧州百姓的权益,我作为党员代表就绝不容忍!"次日清晨,李克才整理好平易杰违纪材料,提笔撰写了简明举报信投递至中纪委。落款处他郑重写下自己退休前的身份:河北省顾问委员会前常务委员。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邀请李克才留下墨宝,他挥笔写下"秉公直言不惧险,肃贪倡廉守初心"十六字真言。这些文字既寄托着他对新闻舆论阵地的殷切期待,也承载着对每位党员干部的谆谆嘱托,更浓缩了他光明磊落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