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我的不是消防员,那声音是真的,他让我活下去!”
2006年7月,昏迷了半个月的龚海燕醒来后攥着母亲的手反复念叨。
然而当她的家人寻找救命恩人时,却发现消防记录、现场证人,都查不到这个神秘男人。
就连医生都认为,这名男子极有可能是海燕在车祸时,虚构出来的人。
难道这真的是她重伤后的幻觉吗?
梦中的呼唤
“醒醒,不能睡!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男子的呼喊在龚海燕耳边不停叫唤着,可当龚海燕费力睁开眼时,看见的却是一片白色的天花板。
就在这时,一直守在她病床边的一男一女,激动地叫出了声。
眼睛里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中年妇女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感谢老天保佑,女儿终于醒了。”
面对这种“重逢”的场面,龚海燕却张嘴说了一句:“你们是谁?”
这句话也让原本热闹的病房,突然变得寂静。
女人的手僵在半空,男人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匆匆赶来,拿着仪器在她身上检查,小声嘀咕着什么。
最后医生告诉她,因为车祸受了伤,暂时想不起来以前的事,不过别担心,慢慢就能好起来。
在众人的解释下,龚海燕才明白,先前守着自己的正是自己的父母。
而她之前是一名导游,在半个月前的一次工作行程中不幸遭遇了车祸。
按照车上其他游客的描述,当时江西的天气十分炎热,站在车头的龚海燕正准备分发饮料,忽然感到一阵剧烈晃动。
原来,大巴车在正常行驶的时候,路边突然冲出来一辆农用车。
大巴司机为了避免直接撞上农用车,猛打了一下方向盘,车子由于惯性直接冲向了路边的水沟里。
对于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的乘客来说,就是眼前的视线突然天旋地转,偶尔会被东西砸到,有所磕碰。
可对于正在车辆中间的龚海燕来说,却是难以反应的灾难,她在车子的座位之间来回碰撞,整个人也腾空而起。
天旋地转间,龚海燕被压在变形的座椅下,玻璃碎片扎满全身,鲜血汩汩流出。
她想呼救,却发不出声音,意识逐渐模糊之际,耳边只有一名男子不断告诉她“要坚持下去!”。
而在大巴车上的这场遭遇,也成了龚海燕每夜都要梦见的场景,她仿佛被困在噩梦中醒不过来。
于是,她将这个梦告诉了家人,坚持要寻找梦里的男子。
不仅因为他可能会解开龚海燕的梦魇,更因为她想报答救命恩人。
要不是这一声声呼唤,她恐怕很难坚持到醒过来。
龚海燕多方追寻恩人
随着龚海燕的坚持,寻找神秘救命恩人的故事开始在当地传开。
她的母亲多次来到消防队,恳请让女儿见见当日的救援人员。
消防队员们被这份执着打动,最终同意前往医院探望。
然而,当龚海燕看到他们时,却摇头表示这些并不是梦中的那个人。
“说不定是撞车撞糊涂了,别再瞎想了。”家人对龚海燕说道。
医生也表示,这可能是龚海燕“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她受伤后的幻想。
可龚海燕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当初的场景太过真实,分明是有人想把她往外拉的。
眼看着女儿越发沮丧,母亲提议向媒体求助,也许通过报纸的力量,能找到那个神秘人物。
就这样,2006年8月,当地报社的记者张宁江接到了一通不寻常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女子声音虚弱却坚定,张宁江被这个故事吸引,决定深入调查。
她首先采访了消防队长,队长才想起确实有个人浑身是血。
当时以为是幸存的乘客,现在想来,可能另有隐情。
张宁江将这个故事写成报道,刊登在报纸上。
标题是《救命恩人,你在哪里?》,呼吁知情者提供线索。
报道一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很快,更多的幸存者联系上了张宁江,提供了关于那个神秘男子的描述。
这则消息似乎证明了现场的确有一位无名英雄的存在,但他最后又默默离开了。
调查陷入僵局时,一通带着颤音的电话打破了沉寂。
凌女士握着那部保存了许久的手机,声音里还带着劫后余生的忐忑:
“当时我被压在座椅底下,是他把我拽出来的。”
“他直接把手机塞进我手里说‘先给家里报个信’。等我缓过神来,他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英雄现身
通过这部手机,众人终于联系到了当初的那个神秘男子。
他叫熊文清,在南昌高速公路的梨温路段工作,平日里默默无闻。
然而,这个在车祸现场徒手掰断金属座椅的人,曾经是一名出色的举重运动员,两次获得江西省运动会举重冠军奖杯。
事发那天,他骑着摩托车准备回家,远远瞧见公路边腾起滚滚烟尘。
事故现场大巴车侧翻,玻璃碎渣满地,呼救声此起彼伏。
熊文清立刻掏出手机报警,紧接着抄起路边石块砸开变形的车窗。
熊文清回忆,当时现场一片混乱,到处是哭喊声。
凭借过人的力气,熊文清徒手掰开变形的座椅,一个接一个地将乘客救出。
他不顾自身安危,在满是汽油味的车厢里来回穿梭,短短二十多分钟内,他就救出了27名伤员。
终于,在国庆假期的一天,熊文清走进了龚海燕的病房。
当他开口说话时,龚海燕立刻认出了这个声音。
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她终于见到了梦中那个鼓励她活下去的人。
面对龚海燕的感激,熊文清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份朴实无华的回答,更加凸显了熊文清的英雄本色,他不求名利,只是单纯地想要帮助他人。
龚海燕握着熊文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她感觉,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个陌生人的善举而获得了重生,从此以后,熊文清在她心中就成了最重要的人。
结语
熊文清面对侧翻起火、随时可能爆炸的大巴车,他没有丝毫犹豫,仅凭血肉之躯徒手救人,而在救人后不图回报默默离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不少人相信,英雄就在身边。
而龚海燕在失忆后还坚持寻找恩人的这种行为,也令人动容。她的坚持,不仅是出于感恩,更是对生命中这份善意的珍视与回馈。
参考文献:
1.CCTV:《【道德楷模 文明风尚】熊文清:凡人有大爱》-2007-8-23
2.光明日报:《“举轻若重”熊文清》-200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