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鑫 文/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
4月16日,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镇猴子巷村种粮大户郭丕星承包的农田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运秧、抛秧。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我一天就请了15个工人帮忙,要不然搞不赢。”66岁的郭丕星告诉记者,他承包的300亩农田,估计还有3天就能完成抛秧作业。

春耕现场

春耕现场
白鹤镇地处常德市城区周边,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成片良田面临着无人耕种的情况。2006年,在外做生意失败的郭丕星回到村里,尝试着流转了30亩耕地并喜获丰收。
初尝甜头的郭丕星,发展劲头更足了。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他流转的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并成立家庭农场。
随着国家粮食补贴和农机补贴款等优惠政策的出台,郭丕星开始探索农机化作业,购置了旋耕机等农机具。他不仅实现自家土地的机械化耕作,还主动帮助周边农户解决劳力短缺难题,带动更多人进行粮食生产。
为了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白鹤镇政府积极引导协调土地流转,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不仅加强农资农药供应监管监测,还组织农机专家对水稻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粮食生产者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及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技术支持和新农业技术推广,2024年,白鹤镇粮食生产面积5.963万亩,粮食生产总产量达2.4万吨。
如今,郭丕星流转的耕地面积达300亩。谈到种粮收益,他笑着说:“科学的管理是粮食高产的关键。查苗补缺、除草、施肥,每一项措施都不可或缺。综合下来,每亩田能有400元左右的收益,年收入达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