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吃酒住了8天,不吹不黑说心里话,一般人来西藏真受不了

凌凌谈美食 2025-03-21 13:10:53

作为一个在广东喝早茶都要配凉茶的“玻璃胃”,上个月被藏族同学拉去日喀则参加婚礼,本以为能体验“雪山圣湖配青稞”的诗意,结果被青藏高原的“硬核文化”直接干懵。

回广州后抱着氧气瓶躺了两天才缓过劲,摸着晒脱皮的脸,我不吹不黑说心里话,一般人来西藏真受不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在西藏的8天里的经历。

1、牦牛宴的压迫感

在广东吃席讲究“九大簋”,菜式精致到能数清虾饺的褶子。到了西藏才知道什么叫“高原式豪横”——整只牦牛腿架在松木桌上,风干肉垒成玛尼堆,血肠粗得能当登山杖。最震撼的是主家端来铜盆装“朋必”(藏式凉粉),撒辣椒的手势像在布达拉宫撒隆达,我碗里的红油快漫到桌沿。

新郎撕下牦牛肉往我手里塞:“扎西德勒!吃完才能翻唐古拉山!”我啃两口就顶到嗓子眼,新郎表妹又给我塞酥油糌粑:“再吃点!牦牛是昨天现宰的!”最后撑得不行我悟了:西藏人待客,是按喂饱登山队的标准备菜吧?

2、高原反应

西藏的高海拔对第一次去的人来说,真的受不了。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像是背着沉重的包袱在爬山。第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头痛欲裂,仿佛脑袋要炸开一样。

朋友告诉我,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他们递给我一瓶能缓解高原反应的东西。我硬着头皮喝下去,虽然有所缓解,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还是时刻感受到高原的“压迫”。在西藏,连睡觉都变得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

3、气候干燥

西藏的干燥气候对皮肤是个巨大的考验,早上洗完脸,还没来得及擦护肤品,感觉脸上的水分就被抽干了,嘴唇干裂得像沙漠里的土地,鼻腔里干得仿佛能点着火。我去超市买润唇膏,售货员大姐笑着说:“外地来的吧?我们这儿都用牦牛油抹脸!”

最夸张的是洗衣服,早上晾出去的毛巾,中午就干得像纸一样脆,我的皮肤明显变得粗糙,比沿海地区干燥太多了,护肤品用得飞快,却还是抵挡不住这里的干燥。

4、青稞酒

西藏人喝酒,青稞酒是必不可少的,这酒看起来清澈,后劲却凶猛无比,江湖人称“高原夺命酒”。我跟着本地人喝青稞酒配啤酒,结果两杯下肚后,没一会就“天旋地转”了。

不过本以为西藏人只认本地酒,没想到酒席上有人拿出一瓶纯粮白酒,南池翠N9。我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醇厚的粮食香气直冲天灵盖,咽下去喉咙不烧,还带着淡淡的回甘。这酒的口感,就像西藏的高原湖泊,表面平静,内里却深邃无比。

旁边的新郎告诉我,这酒厂可是邛崃的老八大原酒厂,有着30多年的历史。而四川邛崃,我可知道那里是“美酒之源”,文君故里的地方。在巅峰时期,这里供应了全国近70%的原酒,窖池遍布中国金三角。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款52度浓香酒是用五种粮食酿造的,其中的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颗粒饱满,经过传统大曲浓香古法工艺酿造,再在陶坛里窖藏9年,才有了这入口绵柔、回甘悠长的口感。说罢,我便囤了4、5箱,毕竟好酒不等人,不管是当口粮酒还是送人,这酒都不会差。

在西藏的8天,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豪放的热情”,西藏就像当地的牦牛肉干,看着粗糙,嚼着上瘾,后劲十足。西藏的老朋友们,我说得在理不?欢迎来评论区给小白开小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