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老人说清明要“挂青”,这是什么意思?老传统不能丢

听双说情感故事 2025-04-01 21:35:19

导读:4月4日清明,老人说清明要“挂青”,这是什么意思?老传统不能丢。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儿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清明节将至。据了解,今日已经是4月1日了,距离清明节仅剩3天时间。

一说到清明节,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坟祭祖了,因为清明节的核心习俗是祭祖和扫墓‌。据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它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其主要活动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等,体现的是中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对于春天到来的美好向往。

而对于清明节的上坟祭祖习俗来说,少不了的就是民间的很多讲究和习俗了。其中,有一句俗语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那就是“有后人,挂清明”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有何讲究?接下来一起看看吧。

老话“有后人,挂清明”

首先,这句老话的完整表述是“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而其意思是说,如果家族有后代,清明节时后人就要前往祖先坟地来“挂清”,也就是扫墓祭祖;如果没有后代,墓地可能会变得荒芜,最终成为一个无人祭扫的坟墓。

“挂清明”,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南方。这一习俗的核心是通过在坟头或墓地周围悬挂或插上特定的物品,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据悉,“挂清明”中的“挂”指的是在清明节期间,人们用柴棍或树枝挂上纸钱、纸花、纸葫芦等物品,插在坟头或墓地周围,象征为祖先送去钱财,寓意家族兴旺‌、祈福和庇佑。这一行为被称为“挂青”或“挂清”,是清明节扫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挂青”习俗起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人们用纸钱祭祀祖先。南宋时期,中原人南渡后,将纸钱挂在柴棍上祭祀,称为“挂飞青”,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挂青”。

那么‌“挂青”的讲究‌有哪些?

‌时间选择‌:根据俗语“三月清明挂在前,二月清明挂在后”,清明节在农历三月时需提前挂青,在农历二月时则需延后挂青。而今年的清明节出现在农历三月初七,为此就要在清明节前完成“挂青”。

‌物品选择‌:通常用白纸剪成纸串或纸花,悬挂在坟前的柳枝或树杈上,或者直接置于坟前‌。

‌礼仪规范‌:挂青时需遵循家族规矩,只能挂自家祖先的坟头,乱挂他人坟头会被视为不敬。而且还要选择上午进行,因为黄昏或晚上挂清可能带来不祥。

此外,民间还有“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如果坟上有挂白纸,说明这家有后代,家族兴旺,反之,则家族衰败。而且民间认为一个坟头上“挂青”越多,说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很多人认为清明挂清是迷信,为此开始放弃“挂清”。其实并非完全迷信,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体现了对先人的感恩和敬畏。

总之,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清明习俗也就越来越多,建议大家都要跟随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因为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还象征着家族的繁荣和子孙的兴旺。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清明挂清的讲究了。话说,你知道这一习俗吗?你们那边都是何时挂清?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讲究。

0 阅读:5

听双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