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寒食一百五,祖坟要添土”,4月3日寒食,为何这天添土?了解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随着农历三月份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也就临近了。据悉,今年的寒食节出现在公历4月3日,星期四,农历的三月初六。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主要活动包括禁火、吃冷食、祭扫、踏青等,其核心意义在于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并弘扬忠孝文化。
而在古代,寒食节曾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唐代甚至放假七天,宋代也将其视为与冬至、元旦并重的“三大节”之一。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融合,许多习俗被清明节吸纳,如祭扫、踏青等。但尽管如此,寒食节的文化内涵仍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占据重要地位。

就拿上坟祭祖来说,现代人或许觉得清明节是上坟祭祖的大节,其实老一辈人还是认为寒食节才是上坟祭祖的大节。尤其是上坟添土一事,更要在寒食节进行。因为,民间一直有“寒食一百五,祖坟要添土”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为何这天添土?一起来看看吧。
寒食一百五,祖坟要添土首先,这句话的原话是“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祖坟要添土”,其意思是说,在立冬后的150天,或者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家家户户都要去为祖坟添土,以示对祖先的敬重,而这个时间就是清明前一天,寒食节。

据悉,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而设立的。据传,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介子推始终忠诚相随,并在重耳饥寒交迫时割股啖君,救了重耳一命。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欲褒赏介子推,但介子推归隐山林。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上坟添土的由来。
其次,寒食节添土的习俗还与燕子的活动有关。在寒食节这一天,燕子往往就会从南方飞回北方,开始衔土叼泥修补自己的燕子窝。古人认为燕子象征着春的美好、生机和喜庆,因此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也会为家里的祖先添土修坟,这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寓意着家宅兴旺、子孙平安,同时还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敬老的传统。

而添土的具体做法是从坟墓的两侧取土,且墓碑的前后不能取土。此外,添土时还可以放上纸钱压着,但切记不能敲打压实新土。具体步骤如下:
清理墓地:使用扫帚仔细清理墓碑上的灰尘、落叶等杂物,确保墓碑干净整洁。同时,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营造一个肃穆的环境。
选择土壤:应选择干净、无杂质的土壤,避免使用污秽之土,以免对逝者不敬。
添土方法:添土时需从墓地两侧逐步向中间推进,保持墓地的自然形状与坡度,避免形成凹凸不平的景象。需要注意添土的数量一般为单数,避免过量添土。
整理边缘:添土事宜完成后,轻轻整理墓地的边缘部分,尤其是注意需要修补的区域,用铲子轻轻拍实,使其线条流畅、美观大方。

看得出,在古代人们上坟添土的时间往往是寒食节这天,这意味着清明上坟往往需要提前。不过,由于如今清明放假时间往往不包括寒食节,为此,上坟添土事宜逐渐被拓宽到清明当天,这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方便祭祖。
总之,寒食节将至,希望大家都能跟随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尽量在这天为家里的祖坟添土,让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可以顺顺当当、平平安安,一年好运。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寒食节的上坟添土讲究了。话说,你知道这一讲究吗?你准备好为祖先上坟添土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