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美国不发展,我国在20年之内,也绝对追不上!”
这是2015年,中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局座”张召忠,对中美实力进行分析后,给出的惊人结论。
如今,10年过去了,中美之间还有多大差距?中国是不是真的一点也没赶上美国呢?

2015年,在张召忠说出此话的时候,中美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距。当时,美国无论是空军数量还是作战性能,都远远超过我国。
比如,美国拥有F-22和F-35两款五代隐身战机,在隐身性能、航电系统、武器系统等方面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而中国当时只有少量歼-20五代机服役,且尚未全面投入使用。
不过,经过中国10年来的辛苦研发,如今两国的空军实已经差距不大。

具体来看,在战机数量方面,美国空军长期以来保有庞大机队。如今,中国空军的战机规模也得到了迅速扩充。
歼- 10系列、歼- 11系列、歼- 16等先进战机大量列装部队,数量显著增长,与美国空军在战机总量上的差距不断缩小。

对于战机性能来说,美国的F - 22虽依旧是五代机中的经典之作,F - 35也在持续升级改进并大规模服役。
但中国的歼- 20经过多年发展,不仅在数量上逐步增加,其性能也在不断优化。

歼- 20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超视距打击武器,在态势感知能力上与美国五代机相比已不落下风,且其独特的气动布局赋予了它优秀的机动性。
在无人机领域,这十年间中美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有 “死神” 等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全球多地执行任务。
但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翼龙、彩虹等系列无人机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
中国的部分型号在航程、载荷、察打能力等方面与美国同类产品相当,甚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等一些特色功能上,更具优势。

空中预警与指挥体系,也是衡量空军实力的关键因素。美国的E - 3、E - 2等预警机长期占据技术优势。
但中国自主研发的空警- 2000、空警- 500等预警机,采用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技术,在探测距离、多目标跟踪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
它们构建起了高效的空中预警与指挥网络,大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体系作战能力,让我们与美国在此领域的差距日渐微小。

以上种种对比表明,局座说的不是单一一个领域的差距,而是中国两国之间,整体综合国力的差距。
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空军差距缩小之外,中国在海军方面也具有出色的优势,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

在舰艇规模上,中国海军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之一。
据权威数据统计,中国海军现役舰艇总数量已超过350艘,涵盖了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两栖攻击舰等多种舰艇类型,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越美国海军。

特别是在护卫舰和轻型舰艇领域,中国海军的054A、056系列护卫舰数量众多,这些舰艇具备强大的防空、反潜、反舰能力。
而且,它们还能高效执行近海巡逻、护航等多样化任务,形成了严密的近海防御体系。

对比来看,美国海军因战略重心转移,在轻型舰艇的更新换代与数量维持上,已逐渐落后于中国。
在舰艇技术上,055型万吨大驱作为中国海军新一代主力水面作战舰艇,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领先水平。

其配备的先进双波段雷达系统,能够同时对空中、海上、陆地目标进行高精度探测与跟踪。
055型驱逐舰探测距离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相比美国海军现役主力驱逐舰 “阿利・伯克” 级,在雷达性能上实现了超越。
055型驱逐舰还装备了112单元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防空、反舰、反潜、对陆攻击导弹等多种类型导弹,火力配置丰富且灵活。

反观美国 “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其早期型号仅装备90个垂直发射单元,后续改进型号虽有所增加,但也仅达到 96 单元。
这与055型驱逐舰的112单元相比,在载弹量上就已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 “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设计年代较早,其垂直发射系统在兼容性改进上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像 055 型驱逐舰那样,快速实现新型导弹的集成与发射。
因此,在未来海战中,面对多样化威胁时,其火力配置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明显不足,突防能力被极大地限制。

在航母发展领域,中国海军同样成绩卓著。
从辽宁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航母的发展实现了从改建到自主建造、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起飞的跨越。

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其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相比美国 “福特” 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在可靠性和实用性上更具优势。
“福特” 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自服役以来一直故障频发,而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电磁弹射技术的诸多难题,极大提升了航母的作战效率与出动率。

如今,中国海军在舰艇规模、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不仅大幅缩小了与美国海军的差距,更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
从这个空军和海军的角度来看,局座此次的预言,似乎有些差池。
不过,他确实有一点说对了,那就是,美国这几年来,的确是“一动没动”。

在空军领域,美国的装备更新陷入困境。
F - 22生产线早在 2011 年就已关闭,导致其难以对现役 F - 22机队进行大规模升级或补充。

F - 35项目虽然持续推进,但长期面临成本超支、技术故障频发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战机的出勤率。
这一系列装备问题,使得美国在新一代战机研发上也困难重重,六代机研发进程受阻,“下一代空中优势” 项目被迫叫停。

空军装备的困境,也映射出美国军事发展体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在海军方面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海军的舰艇维护压力巨大,“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因服役时间较长,舰体老化、电子设备落后等问题凸显。
部分舰艇的作战性能已难以满足现代海战要求,但其替代型号的研发却未能及时跟上。

作为美国海军未来核心战力的 “福特” 号航母,因电磁弹射系统、先进阻拦装置等关键技术问题不断。
这使得其服役多年,仍无法形成完整战斗力,导致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舰艇装备的问题还延伸到建造领域,以濒海战斗舰为例,该舰原本计划用于执行近海作战任务,却因设计缺陷、作战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美国海军的 “鸡肋” 装备。

十年间,中国在海空领域奋力追赶、弯道超车,用实力打破预言。
而美国深陷装备老化、研发受阻、资源错配困局。局座当年论断虽未成真,但也警示我们居安思危,持续筑牢国防根基。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