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由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主办,包老爷酒安徽桃花潭酿造基地承办的首届“竹林酒海”雅集在安徽泾县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全省80多位著名诗人与朗诵艺术家,共同沉浸于这场融合了诗歌、朗诵、美酒与文化传承的艺术盛会之中。
上午10点50分,活动开幕式在充满江南韵味的水墨江南大酒店正式拉开帷幕。安徽包氏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进作为承办方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他表示,此次活动选址于桃花潭畔的包老爷酒酿造基地,并以“竹林酒海”命名,意在重启千年雅集传统,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桃花潭,这片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而声名远扬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泛舟饮酒、吟诗作赋的胜地,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竹林意象,既是对魏晋风骨的崇高致敬,也契合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代表的文人高洁品格;而“酒海”之喻,不仅描绘了美酒的丰富,更寓意着文化积淀的深厚。在这充满诗意的流水曲觞之间,现代文人以诗画琴韵佐酒,借场景复现的方式,唤醒了深藏于文化记忆中的集体无意识。

此次雅集,并非简单的文化活动复刻,而是构建起了三重独特的文化坐标:通过诗与酒的对话,实现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借助精心营造的场景,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依托品牌的强大赋能,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新路径。活动中,朗诵艺术家们通过精彩的朗诵,将每一位到场诗人的作品生动呈现,让现场嘉宾深切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包老爷酒作为非遗技艺传承者,创新性地将酿酒车间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使工业遗存变身诗意栖居地,开创了"酒旅融合"的新范式。

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副会长鲍远明在致辞说,今天,我们以朗诵为舟,以美酒为帆,溯游于艺术的江河。在浸润着徽风皖韵的土地上,让经典诗词穿越时空,让当代佳作焕发生机。今天的雅集,既有竹影摇曳的自然之美,又有酒香浸润的人文之思,正是朗诵艺术生根发芽的沃土。让声音与自然共鸣,让心灵与历史对话。“竹林酒海”雅集的诞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是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感谢承办方包老爷酒提供了一方平台,让朗诵艺术走出殿堂,融入山水,让诗歌的韵律在竹林间回响,让酒香中的诗意流淌进每个人的心田。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粒火种,点燃更多人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会长吴少东在致辞时首先代表研究会对本次雅集的发起单位包老爷酒表达由衷的敬意!他说,安徽这片诞生过“桐城派”文脉与“朦胧诗”先锋的土地,始终是诗歌生长的沃土。今天的雅集,竹影为幕,酒香为引,恰是诗歌回归本真的绝佳契机。在这片被诗性与酒香浸润的天地间,我们不仅触摸到李白笔下“两人对酌山花开”的浪漫,更能听见北岛“酒杯碰撞时梦碎的声音”;我们既传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书写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赤诚。诗歌从未老去,它只是以新的语言,在竹林与酒海的交响中重生。“竹林酒海”雅集,不仅是诗歌的盛宴,更是精神的远征。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雅集,让诗歌与自然对话、与美酒共鸣,让当代诗人从历史的根系中汲取养分,在现实的土壤中绽放新芽。
最后,所有诗人、艺术家激情高亢齐诵《赠汪伦》把开幕式推向高潮,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下午1点40分,嘉宾移步包老爷酒封坛基地,在万竿翠竹环抱中举行庄严封坛仪式。诗人与艺术家亲手为藏酒署名,将琼浆托付竹海陈酿。“每滴原浆都将在竹涛声中沉淀,待青竹清气渗入酒骨,方成有‘拔节之声’的琼浆玉液。”
封坛仪式结束,朗诵艺术家们通过朗诵形式,对每一位到场诗人的作品做精彩展现,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竹影婆娑,映照碧空;酒香氤氲,润泽诗心。被新雨润泽了一夜的桃花潭,山上的翠竹仿佛也浸透了七分酒意。这场在竹林深处举办的雅集,宛如一颗投入文化深潭的石子,激起的层层涟漪,必将逐渐荡漾成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和声,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信息来源:“包老爷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