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延迟退休正式落地!人社部最新文件明确,1964年出生的人成了政策转折的关键点。为什么这批人被称为“幸运儿”?以下三组真实案例对比一看就懂。

第一组对比:退休时间差一年,结果大不同
假设张大爷1964年12月出生,2024年年底前满60岁,那么他能在2024年按照旧规来退休,稳稳的拿到养老金。而比他小1个月的李大爷(1965年1月生),得等到2025年才能退休,按新规得多干至少1个月。晚生一个月,退休年龄可能从60岁延迟到60岁1个月。
背后的政策逻辑
国家给足了缓冲期:2025年至2039年,退休年龄每年逐步推迟。比如男职工每4个月延退1个月,15年过渡期后退休年龄从60岁调到63岁。但1964年前出生的人完全避开这趟“末班车”,依旧按老规矩——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退休。
第二组对比:缴费年限决定养老金命运
王大爷1963年生,2023年退休时养老保险只交了15年,刚好卡着最低门槛领到养老金。而同单位的刘大爷1969年生,若2030年退休时正好赶上“缴费年限缓涨期”,不仅得多缴半年社保,还得比王大爷多等半年才能退休。
最该庆幸的两件事
缴费年限暂时不涨:养老保险最低缴费15年的规定延续到2029年,之后每年多增半年,2039年才固定到20年。
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稳了:档案工龄认定标准不变,1980年参加工作的国企职工,1992年前的工龄直接算缴费年限,不用补缴一分钱。

第三组对比:年度养老金调整的倾斜红利
周大爷1963年退休,2025年能第一次参与养老金调整,根据政策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按2024年辽宁调整方案算:
定额加33元(人人有份)
工龄30年加15+(30-15)×1.6=39元
养老金基数1800元×0.5%=9元
高龄70岁再补30元
合计每月涨111元,涨幅6.1%(高于全国平均3%)
反观隔壁的陈阿姨(1964年生,2025年刚退休),得等到2026年才参加调整,期间可能错过高龄倾斜认定节点(如跨70岁年龄阈值)。
三类人最该偷着乐
国企改制下岗职工:原工龄被完整认定,赶在新规前退休保住“视同缴费”福利
灵活就业女性:50岁按旧规退,比新规同龄人少缴5年养老保险
养老金低于3000元群体:明年调整重点照顾对象,高龄补贴还能叠加

三条操作提醒
算准出生月份:1963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才算“安全区”
及时确认档案:尤其涉及工龄认定的下岗职工,尽早到人社部门核查
高龄身份别浪费:满70岁次年记得申请补贴(如辽宁额外补30元/月)
说到底,养老金的每一次调整都在平衡公平与可持续。1964年的分水岭背后,是国家对退休早、收入低群体的兜底,也是对老龄化压力的现实回应。这一代人恰好踩准了旧政策的尾巴,但更年轻的人也不必焦虑——新规预留了15年过渡期,足够重新规划养老安排。
信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zfxxgknb/202501/t20250124_535389.html
《人社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108114485005308&wfr=spider&for=pc
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4294.htm
光明网
《今起实施!《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发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04302276076461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