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曾志病逝,毛泽东一生的挚友,曾坦言:毛主席晚年是个老人

晨曦微露梦 2025-04-08 11:02:30

曾志,1911年在湖南宜章出生,她是中国共产党的老资格革命家,跟毛主席关系特别铁,算是他的老战友了。

他15岁那年就开始投身革命,参与了湘南的起义行动,还在井冈山打过硬仗,闽西地区也进行过游击战斗。后来,他又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路为中国革命拼尽全力,贡献巨大。

曾志这辈子走得不容易,先后两位老公夏明震和蔡协民都为革命事业丢了命。后来找的第三任老公陶铸,在文化大革命里也被整得很惨。她自己呢,在那动荡年月里也没少挨批斗,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咬紧牙关,心里始终装着党和人民,一点没动摇。

1998年6月21号,曾志在北京离开了人世,当时87岁。她这一辈子,过得特别有革命味儿,而她心里头一直有个特别铁的哥们儿,就是毛主席。

【曾志与毛主席友情的开始】

曾志和毛主席的交情是从1928年春天在井冈山那会儿开始的。那时候,两人在井冈山上相遇,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时候,曾志跟着朱德、陈毅他们领导的湘南起义队伍,一路走到了井冈山,跟毛主席的队伍汇合了。她在红四军的后方总医院干活,主要是管大家的医疗和妇女方面的事情。

曾志头一回瞧见毛主席时,立马就被他的气场和派头给迷住了。她讲道:“主席的眼睛炯炯有神,个子高大挺拔,说话做事那叫一个利落大方,浑身上下透着自信。”

曾志和毛主席一起待了有差不多半年,那段时间里,她深深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出色领导和过人能力。曾志还亲身经历了黄洋界保卫战,亲眼目睹了毛主席在战场上镇定自若、指挥有方的风采。后来,她又参加了古田会议,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关于如何建立红军政治工作制度的重要讲话。

曾志在井冈山时,不光忙活着文化建设,还积极推动妇女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切体会到毛主席对文化教育以及妇女解放的大力推动和真心支持。

曾志和毛主席之间,不光是战斗中的好伙伴,两家还有亲戚关系呢。

【曾志与毛主席友情逐渐加深】

1929年年底,古田会议刚结束没多久,毛主席就打算带着红四军挪窝。那时候,贺子珍肚子里的娃已经六个多月了,走路都费劲,更别提跟着部队跑了。因为曾志和贺子珍平时关系挺好的,经常一起吃饭睡觉,所以就想让曾志帮忙照看一下。

因此,毛主席对曾志讲:“子珍现在有身孕了,不能跟着部队走。她得留下,你也得留下,你就负责照看她吧。”

曾志和贺子珍俩人的关系真的挺好的,友情很深。但曾志也是个一心一意搞革命的人。那天毛主席跟她说,希望她能“多关照下贺子珍”,曾志一听这话,以为是要她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去照顾贺子珍。曾志心里一琢磨,觉得这样可不行,她自己的工作也很重要啊,于是就直截了当地说:“我这边还有一堆事儿要做呢,哪有空去陪她生孩子啊。”

毛主席听了,心里头有点不悦,随即提高了嗓门道:“我就是要你关照一下。”曾志丝毫不退缩,同样大声回应:“我就是不关照。”

毛主席交代:“务必请你多加关照。”

曾志说:“我身为党的干部,手头上有好多事儿得忙,哪顾得上整天去照料她呀?”

毛主席听完曾志的话,这才明白她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他连忙解释:“我让你帮忙照看一下子珍,可不是让你丢下自己的工作不管,更不是要你整天围着她转。就是希望你能在有空的时候,多留意关心她一下就好。”

曾志一听毛主席的话,立马明白自己搞错了,便有点尴尬地说:“哎,是我没领会对您的意思。其实吧,我和子珍本来就是好朋友,就算您不提,我也会去照顾她的。”

毛主席笑着回应道:“这事儿就靠你啦。”

这件事过了好多年,但曾志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心里头感想特别多。后来她提起这事时说:“那时候,我们都很尊敬、佩服毛主席,但说实话,并不怎么怕他。他那时候还没被大家捧成神一样,所以我胆子大,敢跟他顶嘴。现在一回想起这事儿,我就挺内疚的。”

【曾志照顾贺子珍】

曾志和贺子珍一块过了快半年,这段时间里,她全心全意照料着贺子珍。给贺子珍准备吃的,帮她洗衣裳,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时常陪她唠嗑,教她识字看书,写写信啥的。

贺子珍跟曾志讲:“你对我太好了,比自己还上心!要是没你陪着,我真不知道这日子该咋过。”

曾志听了贺子珍那番话,心头一暖,连忙回应:“别这样讲,咱们都是党里的人,革命路上的伙伴嘛。你是毛主席的爱人,对我来说就像亲姐妹一样。能帮到你,我感到很自豪。你呀,就安心养好身子,等毛主席一回来,咱俩一块儿去找他。”

贺子珍默默点头,眼眶里满是泪水。她轻声说道:“我心里头相信,毛主席肯定会回来的。他肯定能带着红军战胜敌人,建立起咱们的新中国。等那一天到了,咱们一家人就能重新在一起了。”

曾志也连连点头,眼眶泛红,开口道:“对,咱们得守住这份信念,盼着那一天快点来。”

在那段日子里,曾志和贺子珍两人携手并进,彼此打气,硬是一起熬过了那半年多的艰苦日子。

1930年6月份,贺子珍生了个男娃,他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毛岸英。当时,是曾志帮忙接的生,她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搂在了怀里。

贺子珍瞅着娃娃的小脸蛋,乐呵呵地说:“真心感谢你!这小家伙就是咱们的心头肉!以后啊,他肯定能长成个大有作为的革命战士!”

贺子珍生娃的那天夜里,曾志收到了蔡协民寄来的信。

信里头讲,他已经离开厦门,奔苏区根据地去了,还催着曾志赶紧跟上。曾志瞧了信,心里头是既乐呵又纠结。

曾志心里盼着能和蔡协民见面,但又舍不得丢下贺子珍和孩子。琢磨了一会儿,她打算先给蔡协民写封回信,说说自己的现状,让他先等自己一阵子。

曾志那时候也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贺子珍已经生了个儿子,让他别担心。另外,她还拿出了一百块钱捐给红军,还寄了些衣服和药过去。

曾志寄出信件后,便开始全心全意地照料贺子珍和孩子们。她每日忙着给他们准备饭菜、清洗衣物、打扫房间,还会抽时间陪他们聊天解闷,教导他们读书识字,甚至教他们如何写信。

曾志和贺子珍相伴的日子,虽说安宁又暖心,可危险和挑战也如影随形。他们住在一个离国民党军基地不远的小镇。国民党的密探老在周围转悠,专门捉拿红军干部和他们的亲人。

曾志和贺子珍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老得换地方住,生活得特别谨慎小心。

有次,曾志领着贺子珍和孩子到一条小河旁边溜达。刚到河边,他们就猛地听到了一连串的枪响。

结果是国民党的密探把他们给瞅见了,随后就掏枪开打。

曾志见状,立马抄起孩子,拽着贺子珍就往河对岸跑。那河水又深又猛,曾志使出老命往对岸划拉,好不容易把孩子递给了一个等在那儿的渔夫。接着,她又一头扎回河里,回头去捞贺子珍。贺子珍刚生完孩子,身子骨弱得跟纸似的,根本游不动。结果被河水冲出去老远,差点就给淹没了。

还好曾志立马就到了,把她给拽上了岸。

曾志和贺子珍躲过一难之后,立马就离开了那个地方。他们跑到一个更加隐蔽的村里头住下,还换了名字,曾志新名叫李秀英,贺子珍则变成了王秀芳,孩子也跟着改名叫王小明。他们装成是一家人,过着农民的日子。

在这个村子里,曾志和贺子珍过得挺踏实的。他俩跟周围的邻居、朋友都处得挺好,村里头的活动也没少参加。另外,他俩还老给毛主席和蔡协民写信,说说自己的近况,再问问他们那边咋样。

曾志和贺子珍心里都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希望能快点和心爱的那个人重逢。

1931年刚开头那会儿,曾志接到了蔡协民寄来的信。

信里头讲:他现在已经到了江西的革命根据地,还在那儿碰见了毛主席。

蔡协民传达说,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贺子珍和孩子们,盼着他们能早点过去团聚。他还讲到,苏区那边现在已经有了挺稳固的政府和军队,完全有能力好好安顿和保护贺子珍他们。

蔡协民还给他们指了条逃生的路,叫曾志带着贺子珍和孩子照那条路走。他告诉他们,自己会在苏区等他们,盼着能快点见到他们。

曾志读了信,心里头又兴奋又忐忑。她盼着能和蔡协民见面,但又犯嘀咕,贺子珍和孩子能不能顺利到苏区呢。琢磨了一会儿,她拿定主意,先把信给贺子珍瞧瞧,听听她咋说。

曾志递给贺子珍那封信,贺子珍仔细阅读后,心里特别想跟毛主席见面。但她心里也犯嘀咕,自己和孩子们能不能吃得了逃亡的苦,受得了路上的危险,这都是未知数。琢磨来琢磨去,她最后决定先给毛主席写封信,听听他的想法。

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了封信,里面讲了蔡协民信里的事儿,还问主席同不同意她和孩子去苏区。她说自己特别想他,盼着能和他见面。不过,她也提了自己担心安全问题,怕给孩子和自己惹麻烦。她保证会听主席的,就等着他回信了。

贺子珍寄出信后,就盼着毛主席的回信。曾志陪着她一块儿等,还宽慰她说:“别急,毛主席肯定会回信的。他一定会答应你们去苏区根据地的。”

曾志和贺子珍每天都在等毛主席的回信,他们俩天天往邮局跑,看有没有收到信。生活还是过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同时,他们也经常给蔡协民写信,说说自己的近况,再问问他那边怎么样。每个人心里都盼着,哪天能大家伙儿聚在一起。

1931年3月份,曾志跟贺子珍俩人,可算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来了毛主席的回信。

毛主席在信里头写道,他得知贺子珍还有孩子们的情况,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特别感谢曾志对他们的关照。他还说,自己特别想念贺子珍和孩子们,盼着他们能早点到苏区来。苏区这边呢,政权和军队都已经稳稳当当地建起来了,条件也挺好,完全能接待好、保护好贺子珍和孩子们。

毛主席告诉曾志,他已经规划好一条安全撤离的路径,让她带着贺子珍和孩子照着这条路走。他嘱咐说,自己会在苏区老地方等他们,心里盼着能快点见到大家。

曾志和贺子珍读完毛主席的回信,心里都特别兴奋。他们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打包好所有东西,就等着上路了。

这时候,来帮忙的人是林彪。

林彪碰见了曾志和贺子珍,他直接告诉她们:“毛主席已经在苏区的老地方等你们了。别担心,我会负责确保你们的安全没问题。”

曾志和贺子珍谢了林彪,然后就跟着他上了一辆卡车。这辆卡车上还有好些红军战士,都是林彪的手下。他们对曾志和贺子珍特别热情,主动让座,还拿出水果给他们吃,甚至给他们讲起了故事。

大卡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路过了不少的村落和小镇。路上的景色挺好看,但也挺吓人。有时碰到国民党的关卡或者埋伏,司机就得停车或者绕路走。有时又能遇上红军的战友或者老百姓帮忙,这时候就得下车打个招呼或者道声谢。

曾志跟贺子珍坐在卡车上,一起度过了好多让人心跳加速又心里暖洋洋的时刻。他们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们的勇猛无畏和无私奉献,也看到了老百姓们那股子热乎劲儿,全力支持着红军。这一路,他们深深体会到了革命路上的不容易和那份荣耀,更感受到了革命带来的强大力量和美好希望。

连续走了好几天几夜,大卡车总算是开到了江西苏区根据地的边上。

曾志和贺子珍总算是安全了,他们那逃亡的日子,这回是真的画上句号了。

毛主席心里特别感谢曾志,如果不是她,贺子珍和毛岸英可能就无法再见了。

曾志和毛主席的晚年时光曾志,这位坚定的革命者,与毛主席在晚年时期有着不少交集。那时候的毛主席,已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步入了人生的暮年。但尽管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曾志与毛主席的交往,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他们一起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毛主席的晚年,曾志常常陪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述那些关于革命、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故事。那时候的毛主席,虽然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他的思想却依然活跃。他常常与曾志等老同志们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曾志也时常向毛主席请教问题,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与毛主席的交往中,曾志深深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她敬佩毛主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也感激他对自己的关怀与教导。在毛主席的晚年,曾志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和知心朋友。那段时光虽然短暂,但却给曾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常常回忆起与毛主席一起度过的日子,那些关于革命、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深刻对话。这些回忆成为了她晚年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她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

曾志觉得,毛主席绝对是中国革命的大英雄,他是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并让它生根发芽的人,还是了不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谋划者和理论家,更是她的恩师和老上司。她讲过:“我心里对毛主席的感情特别深。他是我这辈子最尊敬、最亲近的人之一。”

曾志和毛主席在私下里关系也挺好,她经常帮毛主席处理些家里的事儿,比如挑眼镜、买衣服、送礼啥的。逢年过节或者毛主席生日,她也都会张罗庆祝。而且,她还给毛主席写过诗,有《送毛主席》啊,《祝寿》之类的。

但曾志心里头特别敬重毛主席,感情也深,不过呢,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在那个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毛主席确实护着她,让她少受了不少罪。可话说回来,她也亲眼瞧见了毛主席犯下的错,还有那些固执的想法。

在毛主席老年的时候,她经常能见到他,并且好几次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到对毛主席晚年的感觉,她觉得既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地方她能懂,但也有些地方让她摸不清头脑。

但最终,曾志对认识毛主席这件事从未后悔过。她讲道:“我陪在毛主席身边有五十年了,这不是因为啥个人情感或者恩怨,而是因为我的信念。我这辈子都坚守着我的信仰,对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都没啥可抱怨的。所以,对我那位领路人,我会一直心怀尊敬。”

曾志也提起过:“到了晚年,毛主席就是位老人家了!”

说到底,曾志和晚年时期的毛主席之间的关系,挺复杂的,里面既有敬重和亲近,也有失落和伤心。这种感情体现了曾志身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者还有女性的角度和想法,同时也映照出毛主席作为一个领导、政治家以及男性的身份和做法。

这段经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后半段遭遇的巨大转变和碰撞,真的挺值得咱们好好琢磨和聊聊。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