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养老金计算办法下,“学历高”和“教龄长”相比,二者哪家强?

南松平湖一柱 2025-04-18 18:08:39

网上有个帖子说:两个人,同年同月生,同时上学,当年一个中师毕业当了教师,一个上高中考大学,师专业毕业也当了教师,现在二人同时退休,同为副高(七级)职称,却差了近千元,新养老金计算办法下,这真是“学历高”不如“教龄长”啊!

假若如网友说的这样,1964年12月出生,中师毕业的1984年7月参加工作,2024年12月退休,教龄是40年6个月,40.5年,视同缴费年限是30年4个月,是30.33年;

专科(三年制)毕业教师,因多上了三年高中,是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24年12月退休,教龄是37年6个月,是30.7年;视同缴费年限是27年4个月,是27.33年。

两人龄差是3年,视同缴费年限差也是3年。

假若两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都相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也都相同。

两人养老金的差别就在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上。假若社平工资是7678,平均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都按1.3584计算,则

基础性养老金差=7678×(1+1.3584)÷2×3×1%=271.62(元)

过渡性养老金差=7678×1.3584×3×1.3%=406.76(元)

两项合计是271.62+406.76=678.38(元)

但是,这只是理论计算,假若两人除教龄差别之外其他都相同的情况下才是这样。

现实中,的确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有人于是发出“学历高”不如“教龄长”的慨叹,以此作为“读书无用论”的注脚!

但是,现实中,相当年——90年代前至上世纪末,更多的情况是,中师毕业90%以上都回乡当了老师,还多是小学教师;

专科毕业,大多留在了地级市,分到了县城,有的当了高中教师,有的当了初中教师,分配到乡镇的只是极少数人。

当时工资不是统一发放的,是城乡分开的,城市教师工资高,乡村教师工资低,差别多在一半以上;职称,中学和小学是两个系列,中学是中学高级教师“封顶”,就是现在的副高;小学是小学高级教师“封项”,也就是现在的一级教师,这种情况至到2015年教师职称改革,中小学“并轨”统一才改变,但很多地方,小学副高职称“开评”更晚——这也就是说,在初中特别是在高中的,早早地就评聘上副高职称,而在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绝大多数中师生是在2020年、基层高级和“1230政策”后才评聘上的副高。

这样,对大数年龄相同、学历不同教师来说,即便退休时视同缴费指数相同,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也会不同,学历高、工资高、养老金高者才是“众数”。

“学历高”上学时间长,工作时间晚吃不吃亏?

首先,薪级工资是学历+教龄(工龄)当然还与任职和年度考核等因素相关。最主要的是学历和教龄(工龄)。比如上岗起点薪级:中专(高中)1级;专科5级;本科7级;硕士11级;博士14 级。

教龄(工龄)一般情况下是每年自然升一级。大学4年,硕士3年,博士3年,合计10年。中专毕业4年是4级,本科毕业就是7级;中专毕业10年是10级,博士一毕业就是14级。

在职称上,鲁教师发〔2023〕1号规定,中级职称即一级教师,博士生试用期满并考核合格就行,也就是说,博士毕业1年就认定为一级;

硕士生在二级岗位任教2年以上就可申报,二级是任教一年考核合格就可认定,也就是说,硕士毕业3年就有申报一级资格;

本科生在二级岗位任教4年才能申报,二级是毕业一年考核合格就可认定,也就是说本科毕业5年就有申报一级资格;

专科生也是在二级岗位任教4年以上,但专科毕业1年才能认定三级教师,然后再经过2年才能认定二级教师,也就说,专科毕业至少7年,才有申报一级资格;

师范生在二级岗位要任教5年以上才行,但关键是当下,教师已不招师范生了,现在的师范生多指以前参加工作的教师了。

副高职称即高级教师是:博士生一级岗位任教2年以上就可申报;硕士、本科、专科要在一级岗位任教5年以上都有资格申报;师范毕业,则无法申报副高职称;专科毕业无法申报正高职称。

这也就是说,学历越高,在理论上晋升职称越快。

起点薪资高,职称晋升快,在岗工资就高,缴费就多,缴费指数就高,所以,“多缴多得”与“长缴多得”相比,应该还是学历高者占“上风“。

当然,如果一个高学历者,到了岗位上,不努力了,躺平了,或空有高学历,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工作能力并不高,后续职称晋升落了伍,那就另当别论了!

【结语】知识就是力量,上学很有用。新养老金计算办法下,“学历高”“教龄长”齐飞,更能达到在岗时工资高,退休后养老金多的双赢!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402
评论列表
  • 2025-04-19 20:21

    这些都没用,谁交的社保指数高谁的退休金就会高。

  • 2025-04-20 09:08

    不要去比学历,职业,只能比你交的养老保险金多与少,多交多得,长交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