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杨奇娜突发低血糖意外离世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曾遇到过自己或是身边人突发低血糖的情况,在北京的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针对低血糖患者的“甜蜜应急措施”也愈发成熟,得到市民赞许。医生提醒,随身常备几颗糖果、一包饼干,看似简单的小习惯,关键时刻就是应对低血糖的救命稻草。

险 丨不良习惯致低血糖突发
“当杨奇娜因突发低血糖离世的消息传来,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低血糖这个让人手抖、出汗的‘小毛病’竟能夺走生命。”近期,网络上关于低血糖话题的讨论热度增加,不少人讲述自己因节食、不吃早餐、过度减肥等问题引发低血糖的经历,提醒大家健康生活,不要忽视低血糖的潜在风险。
“特别突然,没有任何征兆……”提起前不久自己在地铁站因低血糖晕倒的经历,市民王女士仍心有余悸。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乘坐地铁回家的王女士突然感觉眼前发黑,浑身冒冷汗,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天因为加班,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等我再有意识的时候,已经被地铁的乘务员大哥和好心的乘客扶到座位上了,还有一个女孩给我手中塞了一块巧克力。”吃了巧克力缓过来后,王女士才从周围人那里得知,刚刚她突然直直向前栽去,脸色白得吓人,幸好被乘务员扶了一把才没磕到头。这次的经历让她感觉很暖心,但也十分后怕。“我还是第一次遭遇低血糖的状况,幸好及时被人救助了,也没有磕到别的地方。”
大二学生小陈也曾因不按时吃饭,突发低血糖晕倒在了学校的公共澡堂,给周围同学吓了一跳。“那天课比较多,还有社团活动,没怎么吃东西。晚上洗完澡,突然感觉头晕、手指发麻,周围同学说话的声音变得朦朦胧胧,像隔了一层膜,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值班室阿姨的床上。”小陈说,之前她也经常不按时吃饭,但低血糖晕倒的事情发生后,父母特别担心,连夜赶来北京看她。现在她再也不想节食的事情了,都会按时吃饭,兜里也常备上两块糖。
“我曾经喜欢早上空腹跑步,觉得能燃脂减肥,没想到也低血糖了。”市民李女士则是因为减肥中了招。今年3月份的一天,李女士在健身房的机器上跑完步后,突然感觉头晕、手抖,接着失去意识,被健身房的人送到医院。“当时医生说我肝糖原耗尽,血糖低到2.1,再严重点可能心脏骤停,真的太吓人了。”李女士说。
暖丨 地铁站内常备糖果救人

低血糖乘客晕倒被救助,也是北京地铁站内的高发场景。近年来,北京地铁针对低血糖问题采取了多项应急措施:站内常备应急糖果,帮助乘客快速缓解症状;不间断的热水供应,能在低温环境下帮助血管扩张,促进糖分吸收;站务工作人员也都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能识别低血糖早期症状。
走进地铁6号线杨庄站,值班室内,糖果、饮水机、纸杯、应急急救包一应俱全,在值班站长郭贺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个红色的铁盒,铁盒中装着巧克力,也装着关于低血糖乘客救助和互助的暖心故事。
去年12月中旬,晚高峰时段的杨庄站内,一位女乘客因为低血糖发作,在站内晕倒。值班站长郭贺得知后,立刻安排工作人员拿来巧克力,同时让人送来一杯热水,帮助女乘客恢复了状态。第二天早上,女孩为了表示感谢,买了整整两盒巧克力专程送来,希望能将这份爱心传递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就这样,车站收下了这份特殊的礼物,这两盒巧克力也在杨庄站踏上了属于它们的意义非凡的爱心之旅。几天后,一位女士在杨庄站候车时也出现了低血糖的状况,前一位乘客送来的这两盒巧克力派上了用场。事后,车站再次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爱心礼物——一袋巧克力,爱心就这样在一块块巧克力中传递。
3月28日,晚高峰的7号线菜市口站内,一位女乘客面色苍白、虚弱地坐在地上,在站台值守的乙班值班站长张玉红闻声快步奔去,蹲下身子轻声询问:“姑娘,你怎么样?哪里不舒服啊?”女乘客有气无力地说:“我低血糖犯了,突然就头晕得厉害。”这时,站务员吕强和李派也迅速赶到,三人小心翼翼地将女乘客搀扶到座椅上,并快速取来热水和随身携带的糖果递给女乘客。女乘客喝了水、吃了糖后,脸色渐渐有了好转。众人又将站内的轮椅推来,小心地将女乘客扶上轮椅,一路护送到出站口,帮忙拦了辆出租车。几天后,女乘客带着一面锦旗再次来到菜市口站。她激动地说:“你们的帮助就像一束光,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照亮了我。谢谢菜市口地铁站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地铁站里的那颗糖,不仅是甜味的零食,更是一份守护,是城市温情的缩影。据了解,包括菜市口站在内,去年北京地铁虎坊桥站区所辖各站救助晕倒、受伤乘客共143次。地铁6号线海淀五路居站区去年全年帮助因低血糖等原因引起身体不适的乘客共85次。
“站内工作人员会定期参加线下线上急救培训,站台内站务工作人员会不停巡视,以便随时处置突发情况。早晚高峰,站内的文明引导员也会随身携带糖果,一旦发现乘客不适,及时采取救助。”郭贺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常常忽略身体的警告,直到它用晕倒来抗议。早晚高峰时段低血糖晕倒的情况最多,事后一问,很多晕倒的乘客都是因为忙于工作没顾上吃饭。“我们希望每一位乘客都能重视低血糖的危害,不管是忙于工作,还是爱美减肥,都应该建立在健康的前提上。同时也提醒大家,在任何一个车站,身体不舒服,都可以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我们时刻都做好了准备。”

提醒:别低估低血糖的致命性
“公众也应该提高对低血糖的认知,许多人知道高血糖的危害,却低估了低血糖的致命性。”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军介绍,重度低血糖时,人会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对少见,发病率约为0.1%至0.3%,主要与饥饿、大量酒精摄入或药物相关。近年来女性低血糖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原因因年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李军指出,节食减肥的女性,因长期低碳水化合物摄入、营养不良,会比普通女性低血糖的发生率高2至3倍。需要注意的是,非糖尿病女性的反应性低血糖(餐后2至4小时发作)常被误认为“疲劳”或“焦虑”;主要表现为噩梦、出汗、晨起头痛的夜间低血糖在女性中更易漏诊。频繁低血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损害认知功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营养师刘金英也表示,低血糖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问题,建议预防低血糖可以从生活细节做起:正常人日常应规律饮食,避免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更应规律监测血糖情况;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随身常备几颗糖果、一包饼干,看似简单的小习惯,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稻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雪